韩美林的城市雕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6日 13:55 新浪收藏 微博
邹 文
现状中国城市雕塑,除了他人风格标签显明,早有定评的作品之外,还有两类:一类是韩美林(微博)的城市雕塑;一类是非韩美林的城市雕塑。不同于业界一般印象的城市雕塑,属于前一类。
韩美林的城市雕塑,自有其被特别看待的比重和份量,足以构成中国现状城市雕塑的形态相对。大约20年前,我作为《雕塑》杂志记者采访韩美林,整理发表了他对现代中国城市雕塑的尖锐评论。他很不屑地谈到那类在街头看书和玩鸽子的少女雕像,发表了对影响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法、苏美术体系的微词,又对雕塑不该排斥二维的主张自我辩护。该文在雕塑界引起振荡。这是一个从业者对一个业态的挑战,一种雕塑学术体系与另一种体系的对称。有人指韩美林在三维立体空间中搞二维,是外行,韩美林则引毕加索、马蒂斯、考尔德、内梅尔森等等“同党”的“二维”经典来反诘。一剑封喉,雕塑界失语,韩美林这一类的雕塑与那一类的雕塑形成均势,和谐二十余年。从此,业界意识到,确乎存在着另一类雕塑的现象和力量。
一、城市雕塑是韩美林艺术的一类原创呈现
作为一位高产艺术家,韩美林的艺术成果丰硕,论产量,同行难与比肩。他的城市雕塑如同其他收成,第一性征在于原创,而又与其他艺术家的城市雕塑特征相斥。这一类雕塑,具有十分个人化的原创性,找不出先于他的相似与相同,若之后出现这种相似和相同,就一定会被他的招牌效应吞并。这可以解读为一种原创指标,显示韩美林的风格和语言,是排他的也是唯一的。这原创性的背后,是其美学主张的体系化和专属化。
“原创”,由几个要素所支持:一是韩美林的性格和经历,特殊的成长和蜕变,决定了韩美林不可复制的个人来路和出口,也决定了他边沿清晰的美学趣味和价值观。鲁迅之为鲁迅,可从一个小指标上检验——你挑出《鲁迅全集》中任何三行字,就会发现他只能是鲁迅的语言。韩美林的作品也是如此,哪怕仅抽取其中的一个局部,读者和观者也会认得它出自韩美林。二是,韩美林特殊的知识结构支持了他的原创性。他善绘画、书法、陶艺、艺术设计,还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凡是人工视觉美的行为,他几乎都有涉猎,而且都从基本的形式源头出发,即不起步在同代同行艺术探索成果的基础上,不太倚重平行的学习。把发生点前移的艺术创作习惯,为自己带来乐趣,也易于逃开思维定势。综合嫁接的知识结构,韩美林跨界而突破,创作每每具有初始性、新面貌。与他独特的风格相对比较,这一点十分突出。韩美林为艺从不循规蹈矩,不守纪律、不信天条,活力与个性夺“框”而出。他似乎总愿意游弋在各种艺术领地的边疆,无视制约。因为很新、很另类,很出其不意而别开生面。但见他临习碑帖,很快自成韩体;搞城市雕塑,开始就我行我素,独树一类。
再一个原创的动力,来自于韩美林天性的自由。艺术家无不奢望自由,韩美林的自由度难有人比。他拥有世俗艳羡的地位、名利、社会条件,无需靠雕塑去换取,当然也无需折腰。许许多多城市雕塑同行苦恼的公众制约和甲方干预,在他这里都可以勾销。不能说他的城市雕塑是随心所欲的,但毋庸质疑,他在城市雕塑同行中最少受外在因素和他人因素掣肘。还有,韩美林完全是为激情和表现冲动而从艺的,情绪的释放和思想的分泌,乃是他艺术劳作的驱策。原创,才保证他生命不空转,是韩美林雕塑的常态真实,也是他生理性的需要。大型城市雕塑建造,往往让原创受损或受伤,唯韩美林的城市雕塑可以感受到原创的完整和鲜明,该是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幸运。
二、韩美林城市雕塑代表一类中国样式
韩美林城市雕塑的第二性征是“很中国”。这并不意味着他拒绝吸取其他各国艺术的优长,但却反映他一贯坚持民族本色和气派的固执。在世界的文化丛林中流窜,易撞上“山寨者”。而驰骋在中华文明的家园,他却有把握躲开同类合并。站在新时代,每个艺术家都已然具备相对于从前和过去的创新差值。学习自己民族的传统,永远都不意味着会牺牲原创,却会获得原创的启示和抬举,因此,韩美林智慧地选择了依靠中国文化来实现原创。
我们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悠远、深厚而广博。韩美林一头扎进传统,尽情地吮吸祖先的营养,把中国的文化当成了自己艺术的大本营。
韩美林的城市雕塑因之具有鲜明的中国本色。表现在:一,频繁出现的中国视觉元素,多半呈纹样的形态,上至新石器时代的岩石、石器刻划,近及当下还在山东、陕北或广西时兴的民间图案,都可能经过艺术转换附着于他的城市雕塑。韩美林雕塑常见的纹样,多来自青铜器铭文和附件。中国汉字、陶瓷装饰也常会变身光影构件或细节肌理,寄附其上,显示韩美林的城市雕塑,为中国美术语言开辟了通道,让许多大型城市雕塑容易单调、空虚、薄弱的结构空余之处,因中国元素的填充,丰富起来,生动起来,同时形成中国文化附丽。更进一步,他利用影像营造所长,把篆刻、皮影、剪纸或太湖石的镂空、穿孔,巧妙用在雕塑上,计白当黑、虚实相间,阴阳互补,更加中国化。
从影像学的角度看,他的城市雕塑极致化地完成了二维平面经营。他不认为,三度空间中的造型艺术非得满足全方位的观赏角度,既然有些角度总会相对不好,就应该基于一个优化的角度去倾力创造最佳的审美效果。把二维平面的艺术语言用在城市雕塑中,不仅解决了城市雕塑面面俱到的失守和弱环,更是彰显了中国美术的标志性特征。三度空间艺术对二度平面效果的包容,产生了去芜存菁的美,更集约、更概括、更升华。一如从彩色摄影向黑白摄影的转换,貌似简单,实则高级,历史感凸现。
韩美林的城市雕塑,水平占地面积一般不低于10平方,垂直高度一般不小于3米,最大的近百米。在周边景物比照下从不示弱,充满视觉张力,气势如虹,形态撼人。韩美林这样以大气量和大手笔向中国的汉唐文化致敬。浩然大观和盛世长风,展现了韩美林城市雕塑的泱泱大国气象,终至中国品相在韩美林城市雕塑中的奠基。这一类中国特征和民族气派鲜明的城市雕塑,令人敬佩地贡献了世界城市雕塑的多元化格局。
三、城市雕塑展现韩美林的跨文化关怀
深层反映的韩美林城市雕塑性征,当是一种人文关怀,从韩美林的所有作品中洋溢出来,形成韩美林艺术世界的景观线。这种人文关怀,把他百科全书式的从艺经历串联到一起,又把他纷呈的艺术面貌和样式归集为一种简单——美善和大爱。
韩美林之所以有那么辽阔的从艺领域,是因为行者无疆,心如天大。他的关怀对象从自我到社会,从人类到动物,从景物到生态。统计韩美林的百多个城市雕塑,相当多表现马、牛、虎、鹰、象、龙、凤等等。他的绘画,几乎让诺亚方舟上的所有动物,都找到了另一个归宿。他的城市雕塑,偏爱动物题材或母亲、少女、儿童形象。通过与动物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性美的提纯,宣扬着一种亲和、友爱、和平的美善理念,那些动物形象往往与所在地的社会文化和城市精神相融会,清纯、童贞、母爱,则成为跨文化共识的参照系和凝结点,实现从动物向人文、从复杂向单纯的终极回归。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韩美林的动物在绘画世界中多半是食草的,如熊猫、兔子、山羊、小鹿、骏马或耕牛,它们多善良、可爱、益人。雕塑世界的动物,则会因勤勉、勇敢、激昂、正直被征召,被强调力量与精神。雕塑傲立的鹰、耕作的牛、奋蹄的马和迎风长啸的狮虎,甚或龙、凤等,形成对平面绘画艺术的视觉补足。这类题材的雕塑,准入资格是祥和吉瑞,它们以神兽资格降临城市空间,代表作者的祝福,与居民生活在一起。反映着作者鲜明的爱憎,和诗意的美学趣味。最近落成西子湖畔的一尊母爱题材的城市雕塑,好评如潮,说明韩美林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雕塑,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
作为一个山水园林大国的艺术家,韩美林做城市雕塑,环境意识始终包含在这种人文精神之中。无论在杭州、在广州、在大连、在天津,你会发现那些硕大的城雕作品,并不喧夺于环境。他们总是以适度的体量,合宜的景观比重,适得其所地出现在特定的基址,与周边的景物,一般没有视觉冲突,这是作者生态意识下的一种艺术自觉。他让环境友好的美学理想于城市雕塑中折射闪光。尊重公众,是韩美林城市雕塑人文关怀又一大内涵。每次雕塑立项前,他都会对当地的文化进行长时间的研究考察。有时还会专门组织国内权威专家论证,为的是保证作品与当地的文脉一致,尽量符合居民和游客的期待。许多雕塑的体量,显然是经过观赏、透视测量确定的,避免雕塑的观赏者承受视觉压迫和干扰。而另一些韩美林雕塑,特意不设基座,以让公众近距离接触,通过触摸和融入获得审美体验。韩美林相信艺术家的个性不一定会被公众和社会消磨,尊重公众,顺应公众的审美趣味和要求,反倒会赢得公众对艺术家个性的鼓励。他的城市雕塑,几乎都曾考虑过居民、市民、网民和游客的观感,这一点是可以明显感知的关怀。
韩美林似乎从不自诩为雕塑家,但他完成的城市雕塑,却创造了中国城市雕塑的个人最多纪录。他不争地开创并丰富了城市雕塑的形态,建构并代表着世界城市雕塑中的中国样式,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公民美育方面,影响突出。他的个人作为,举足轻重于当代中国城市雕塑总体格局。“这一类”特殊的城市雕塑现象,成为雕塑史不可回避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