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名家对尚涛书法艺术的评价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1月23日 09:19 新浪收藏 微博

  迟   轲

  (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  原广东美学学会会长  中国西方美术史研究的重要学者  其作品《西方美术史话》影响甚大)

  尚涛在书法的探索方面远攀秦汉,受石鼓文的启迪创造了一种寓方于圆、寓刚劲于浑厚的笔法。又融合篆、隶、狂草于一炉,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书体。他的绘画,依对象与情趣的需要,笔法更为丰富多变:或如镌石、或如雕版、或如锥画沙、或如屋漏痕,但又总是能够与书法的风格相一致。

  杨之光

  (国画大家  广州美院原副院长  岭南艺术专修学院院长)

  尚涛是当今最杰出的国画家、书法家。

  金鸿钧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画系花鸟画室主任  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常务理事  中国少数民族联谊会理事  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尚涛的书画,不是老师的,也不是古人的,也不是西方的,是我们民族的,现代的,有他自己的特色,有中国的特色,有岭南的特色,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在全国,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他的书画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好好总结。

  孙   克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美术》杂志编委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

  尚涛在书法上有很深、很高的造诣,我很佩服他。中央美院国画系向来都是要写魏碑、汉隶的。我对他的书法印象非常深刻,从六几年在美院临写碑帖的时候我就看过,也受过他的影响。书法对他的绘画影响很大,他一直坚持下来,他是画家中在文化修养方面,在书法、绘画艺术互相促进方面做的很好的一位。

  薛永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生部主任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会员书画碑帖组召集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尚涛的书法在篆隶之间,属于碑学书法,有来自风化的碑刻,古老的拓片。篆隶的方圆关第,拓片的沧桑感和风化感都被他吸收进来,可以说他在书法方面的修养,有冲击力,甚至是震撼力。

  王   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沧浪书社社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

  在尚涛的个性修养当中,很大一个成分就是一种内在的骨立,这种修养包括书法的修养、文学的修养、历史的修养、品德的修养,等等,非常强烈,表现在形式上就是结构简化、造型简化,比如他的鹰都是方头方脑的,还有鱼、植物等,笔墨简化;他的书法笔力入木三分,很有力度,线条非常粗犷,这不是一般的书法修养,品位很高,境界很高,是一般画家达不到的。

  李树声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近代美术研究专家)

  尚涛确实很有个性,很有创造性,既能继承传统,又能将传统笔墨运用在自己的花鸟画里面,包括他对书法一直很重视,因为中国的艺术,书、画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对于艺术他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想法。所以,他的个性在全国是独一份,绝对找不到重复的。因为学是学不像的,他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李   松

  (中国美协编审)

  尚涛的书法写的很好,基础很好,练过很多碑帖。他吸收了书法在变革时期的东西,像南北朝,不是过于成熟的东西,不像唐代的书法。而且他的书法跟绘画有很多是吸收了秦汉的艺术特点,还可以再上溯,有些原始艺术他吸收得很好。有些东西我看着没什么道理,比如说汉代的“瓦当”可以这么写,也可以那样写,笔划完全不对,但是,你不能不承认就是那几个字,那种变化反映那个时代很自由的创作精神,不受拘束。但尚涛还是从中寻找到脉络,寻找到内在的法度。他自己有几个常用的图章“自在”、“自适”、“大合”,我觉得都很能概括他对艺术的追求。在书法作品中,他表现出了那种精神。他的书法题款也很好,简约深刻。有的题款只有两个字,这两个字非常耐人寻味。我们现在有些作品题的满篇字,都不如他那两个字那么有分量,那么深厚。

  梅   云

  (南方日报主编  著名艺术评论家)

  沉思在尚涛的水墨画前,我首先会想到其画作与书法的关联。书法与国画是中华传统艺术中的一对姐妹,不说古人,就近现代的国画家中,书画齐头并进甚至先书后画的大有人在,如吴昌硕强调以书入画,徐悲鸿影响最大的何止是雄鸡、奔马,他那奔放隽秀的行书草书,令人“读来如泣如诉”,连大书法家康有为也收了他为弟子。当代美术家分工的细化和许多画家书法素养的退化,引来一些人对古人“书画同源”之说不时提出质疑。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画家都必须是书法家——西洋美术技巧的训练似乎也可以培养出美术人才,但是,以水墨、毛笔为工具的国画家如果具有书法的素养,其作品绝对会有不同的面目。著名人物画家杨之光多次讲到,石鲁生前不断呼吁要将书法列为美术教育的必修课,道理就在于此。眼下我们论列的尚涛的艺术实践,也是有力的说明。尚涛从读中央美院起,就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临习的书法远追汉魏,石门、礼器、张迁,郑文公,钟鼎、八大山人……都下过长期的苦功。书法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学书是对古代美的欣赏。长期的书课陶冶了尚涛的文化气质,而这种气质又潜移默化进入他的画中。就像蜜蜂采了花,自然会酿成蜜那样。石鼓文的韵味,汉碑北碑的浑圆沉厚,都成为艺术的纤维,吸引进他画的经纬中,浑然融合成大气高古和充满意趣的品格。

  李伟铭

  (岭南画派研究室主任  著名美术评论家  理论家)

  众所周知,“书画同源”是中国艺术界一种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看法。尽管作为一种学术假说,“书画同源”已受到学术界的彻底否定;但是,在大多数场合,人们仍然一如既往地把“以书入画”看作所有一切有教养的中国画家的标志。尚涛是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研究专业的硕士课程导师,然而,在这里我并不准备依循惯例,把尚涛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看作他的书法修养直接引导的结果。道理很简单,在尚涛的知识结构中并不存在一种先书后画的秩序;而且,在传统的批评体系中,对书画问题的阐释差不多都是在“文人画”这一范畴中展开的。而作为一种别具个性特征的视觉形态,尚涛绘画中的形式方法基本上是以完整的“块面”结构为单元的。他很少因为追求书法中那种用“笔”的完整性而放弃视象结构层次;相反,无论淡墨还是浓墨,他都着意强化水渍,墨渍的排列对比来达到节奏的过渡。在近期的“墨荷”系列中,这种偏执理性的营构似乎稍作改观,少数作品突出了茸厚松软的笔墨量感,模糊轮廓边线使弱化对比的结构转换显得更为柔和。但是,就他整个的艺术状态而言,还不能指证;尚涛的画风毫无保留地接受了传统文人画那种“以形就笔”的“句法”的影响。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