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浅析中国画的形势与走向

2013年10月15日 12:34   新浪收藏  微博

  陈琳    

  中国画是世界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和魅力影响着世人,它的感染力陶冶人们的情操,造就人的品格,纯洁人的心灵,充实人的精神世界。弘扬主旋律,发展多样化,应当成为绘画艺术发展的主流。欺世媚俗和模拟的空洞艺术不可取,人们需要健康向上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精神产品,需要高层次、高品位、高水平的严肃艺术。当今的画家正处在新世纪的起点上,由于思维模式的变革,思维观念的更新,必然会影响绘画的发展。中国画出现新的倾向、新的格局和崭新的面貌,需要画家更为理性的思考与探索。

  中国画的底蕴与现状。当今,许多优秀国画作品的独到之处是既继承了传统的精粹,又创造了新的时代风格,并使二者达到了和谐统一。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深厚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的绘画艺术,只有扎根于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才有可能在世界艺术领域中确立自己重要的独特地位。中国画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也重视吸取外来文化,学习各国绘画艺术之长。但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独立性和广博的兼容性,外来文化大多是融入中国文化艺术之中,并在不断的丰富着中国文化。现代中国画,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扬弃和创造,只有在灿烂的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现代绘画才有更深的内涵。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必须伴之以文化现代化,其绘画作品必然会出现多维性、交织性、空间性与开放性等特征,这一切对当今画家的冲击力是强烈的,他们或向民族传统追溯,寻求高古,探索稚拙,或走中西艺术边缘化,追求现代意识,甚至从远古和现代派中寻找自己心仪的梦。正是这种寻古文化的汲取和对西方文化的借鉴,致使其作品颇具有超前意识和现代品格,这是一种开拓了的审美情趣,当代画家在醉心于笔精墨妙这种传统审美规范的基础上,更着意于画面构成的现代意识,尤其是色彩领域的拓宽,色调的文化意蕴的烘托和心灵感悟的表达,使作品极富潮流感。

  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新为美”,即“美”是“新”的核心,并非新出现的东西全是美的,观念的新也不等于艺术质量的高。只图新奇而不美,越新越没有价值。艺术品只有高下之分,古今之别,而无新旧之嫌。传统绘画观念也不一定在新时期就不能继续表现其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如何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如何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单纯向西画靠近。新的艺术语言,是为了打开一个新的动人心弦的领域,美是一切艺术的灵魂。绘画基础训练可学,罗曼蒂克不可学。科学上的东西可学,可仿。唯艺术不可重复,不能模仿,因为艺术是感情的东西,感情不能模仿,譬如外国人学中国书法就无法领悟其内涵,书法是属感情范畴的抽象艺术,他具有民族的不可思议的抽象美。他和绘画一样,只能独创,而不能模仿,凡仿造的艺术品皆无价值。所以任何一门艺术首先是民族的而后是世界的,没有民族性也没有世界性。另外,“伤痕艺术”至今余音未泯,追求脱离现实、远离生活的低沉、哀怨或无病呻吟的痛苦情调。表现悲剧无可非议,但并不能真正表现沉郁强烈的悲剧主题和风格;喜爱原始生态,在内容和构图上刻意追求原始民主意识和初始的古野、愚昧;“为赋新词强说愁”,导致画作缺乏内涵,人物精神颓唐。或自我哀鸣,或是调侃或是选择唯美的逃避,这均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中国画继承与发展,需要画家更为理性的思考,更多的去了解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追求中国传统绘画与社会发展自然、和谐的演变规律,不能刻意求新、求变,使中国画游离于传统的水墨轨迹。

  中国画变形的艺术魅力。中国画的造型,不像西方以写实主义严守常规和自然形态的组合原则为基调,尤其先人的绘画作品,不存在模拟自然之弊。无论山水、花鸟和人物都有是在瞬间里呈现出意蕴和情感的意象。历代中国画家并非只用眼睛去看,而是以心灵去观察,因此均具有天然的东方风格变形的本能。当今画家也并非处心积虑的为变而变,而是自觉自在的强化形象思维意识,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是中国独有的造型理念,也是民族特有的造型美学的一部分。

  变形是一种自然而普遍的艺术法则,它可以增强艺术表现力,可以开拓更广阔、更丰富、更深邃的艺术思惟空间。变形是造型的更高的艺术形式,是自然型的变相和升华,是源于画家内在冲突和情感需要,历代中国画作品的形,不是画家刻意之变,也不是为变而变,更不是模仿。中国画造型,始终接近自然但又与自然保持一定距离,这是中国传统美学所决定的形的法则。所以它最自然、最合谐,并具有东方特有的民族性。当今也有一些画家尤其是部分人物画家竭尽变形之能事,为时髦而变,言不由衷的变,或模拟古人,或模拟西方,迷醉原始风,追求新派画,结果不是复古,就是十足欧化。殊不知变形是画家主观意识的强化,是对客观世界的超越、改变和创造,是主观意识自由运用的表现,它是一种严肃的审美的创造,是画家突破原有观念的桎梏,是美学观念的蜕变和更新。因此,变形决非轻而易举的创造新风格之捷径,变形比遵守自然法则的写实难度更大,因为美学观念的变化,画家必须用博大开阔的宏观视角和洞察幽微的微观视角来观察客观事物,以改变形式,表现自己新的感觉新的思想。东施效颦,故弄玄虚,是对变形的歪曲和亵渎,无论变的如何离奇,并不能表现画家活跃的个性审美意识和艺术创新观念。

  中国画的创作思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用艺术的眼光和对生活的感悟,并对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加以提炼和升华,是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当今流行的一些无情节绘画,一是追求时尚,二是缺乏生活,创作出的作品空洞、乏味。有些画,脱离生活现实,单纯追逐新潮,不屑主题内容,回避情节,牺牲人物个性,只热衷于所谓的更新观念,迷于技法或材料的翻新,甚至于不顾主题去追求间离陌生的效果。知识的宽度和高度是互相联系着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画家应当在生活中广拓视野,寻找创作灵感。一幅作品,表现着画家的精神气度、情感因素、文化修养、性格特征、道德观念和技法功力,是人格力量的一种综合表现。一幅成功之作,则在多因素,多层次、充实着、纯化着一种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精神力量,从而使作品获得高度的美学价值,画家的素质美是作品美学价值的基础。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画家没有生活,缺乏源流,就没有创作素材,就找不到创作与个人心理的契合点。生活感受、内在冲动、精神气质和绘画形式互为因果,没有生活,就难有画作风格的差异,更没有明确的精神指向。

  中国画艺术的走向。近些年来,中国画令人欣慰的出现了千舟竞发、百舸争流的动人景象。中国画的呼吸逐渐合拍于社会时代的律动,有些画家从旁观者、甚至避匿者投入到搏击社会激流的社会大潮之中。不少优秀画作的涌现,感应着时代风雨的变化,其独具的艺术品格与魅力召唤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近十年来,写意、工笔画竞象滔滔大江一日千里。当然,河床不是直线,在奔腾涌流中,几经曲折必有淤塞,商品经济大潮猛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一些粗制滥造的商品画的兴起,给严肃艺术带来干扰,画家应正确树立我国的文化形象,泱泱大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决不能向缺乏引导的商品化低层次倾斜,艺术家要正确把握艺术生命的走向,创作是生命,创作是灵魂。曾经有艺术家在文章中说,鞭炮的制作技术很多人都可以掌握,但能够制造与发射原子弹的人屈指可数。从事绘画艺术的道理亦然。绘画艺术乃画家的毕生奉献,许多画家作出了榜样。享誉中外的老画家们,笔耕不缀,在他们身上却看不到“高处不胜寒”的寂寥与无奈,因为他们无暇停歇攀登的步履。“曲高和众”正是前辈名家所追求的目标,一些年轻的艺术家正处在爬山的艺术道路上,不声不响,不怨不艾,也许脚步并不威武但很坚实,目注高巅,勇往直上,随着创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必定会铸就独特的艺术个性。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