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主义的艺术观
摘要:达达主义(Dadai st)作为20世纪著名的西方美术流派之一,以其质疑一切法则及反对拘泥某种形式的做法,颠覆艺术的自律性。目的是打破传统美学的对艺术的限制,重新定义艺术,拓展艺术的边界,为探索艺术的新形式和新结构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达达主义;艺术观
20世纪初世界艺术史上产生了一次革命,一批年轻人以批判的眼光重新研究艺术的前提、准则和逻辑基础,甚至是审美及秩序的概念。他们自命名为达达主义(Dadaist),成员主要来自德国的巴尔、罗马尼亚的特·查拉、法国的让·阿尔普和美国的毕卡比亚及法国的马塞尔·杜尚等。作为一种跨越国界的国际性艺术运动,达达主义有其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周边环境遭到严重摧毁,导致精神上的崩溃,以往安闲平稳的绘画面貌已经不再能够打动人,达达主义用一种幻想和离奇的视觉形象来表达对世界的反映。“Dada”名称的本身并没有任何含义,是发起者用裁纸刀插入字典中信手所得,以示其为反理性的拒绝一切传统的艺术活动。达达主义满足了人们极端的强烈的甚至不计后果的审美要求,颠覆了艺术的自律性,其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一、美不是艺术的唯一表征
根据传统的解释,艺术是人们遵循美的规律及自身的审美观而创造的具有观赏性价值的美的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美丑的主观审度和判断的表现,其所依据的尺度是使万物为美。但是艺术实践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为此,达达主义就对传统艺术观提出了怀疑:艺术是不是就要是美的?那么不美的还算不算是艺术?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在1917年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会上送交了一件代表性的作品——《泉》:这是个白瓷小便池,杜尚把它倒置过来,在上面签了个R.Mutt的假名,就送去参加艺术展。这一大胆的举措遭到了独立艺术家协会的拒绝。此后杜尚又搞了“现成物体之辅助”的作品,他在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复制品上用铅笔加了几笔小胡子,并取名为(L.H.O.O.O》,蒙娜丽莎的“小胡子”成为艺术虚无主义的一部分。杜尚的这些作品不受形式主义审美原则限制,而是运用反美学原则,传达给人们对美学的嘲讽和解构。
被杜尚命名为《泉》的小便器是美还是不美?如果根据传统的艺术定义,那它就不是艺术。以固定的逻辑去界定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艺术实践,其结果必然是导致理论的惰性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艺术实践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塔塔克维兹在《六个概念的历史:论美学》中也说:“后来的艺术和当前的许多艺术,至少从达达主义以来,已经不再回答这样的定义。美不仅不是艺术的清晰特征,而且甚至不是一种必要的特征。通过美来定义艺术是否具有有效性,这种怀疑1900年就出现了。”因为这些艺术大都既不具有平衡、明晰与和谐的形式,也不给人以审美的愉快。杜尚认为“艺术应该是服务于思想的,而不仅仅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服务于视觉”。因此不美的也是艺术,甚至许多“丑”的东西也同样是艺术。单纯用美来定义艺术或把美视为艺术的本质,并不具有普遍的有效性。
二、反创造性的审美观念
一直以来,艺术始终被视为一种创造性的形式。然而杜尚提出:“我羞于用创造这个词,这个词的原意,社会性的意义是挺好的。但从根本上说我不相信艺术家的创造功能,他和其他任何人是一样的人,起先他们都是被称为工匠的,我更中意这个称呼。”他的诸多作品也证实了这一点,包括《泉》和(L.H_0.0.Q》。杜尚通过这些作品替达达主义“现成品”这个观念确立了新的定义,生活中的一件普通的东西放在一个新的地方,被赋予一个新的名字和一个全新的欣赏角度之后,原来的作用就消失了,意义也改变了。艺术可以随便是什么东西,艺术创作完全挣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开阔特·查拉在起草《l918年达达宣言》时也宣称达达主义艺术家抗议传统艺术的自律性。他创作达达派诗歌所用的方法是把报纸上的文章剪成小块,然后把它们装进一个口袋,摇动袋子后再把他们洒落在桌子上,然后稍加整理,一首诗歌便创作而成。而这种创作方式更是大量地存在于达达主义派的绘画艺术中,著名的达达主义派艺术家让·阿尔普在一次绝望中把一幅画撕碎后扔在地上,这一偶然的行为,却使他意识到这是绘画创作的一种有效方法。达达主义者们运用文章的上下文,个人或某件事件的照片,公告,书籍封面,甚至是旧车票等,经过剪切和拼贴构成他们的艺术作品。挪用、复制和拼贴,成为达达主义艺术创作的主要方法。从根本上说,这些方法都是与传统艺术中的独创性相对立的。如果说达达主义有其“创造性”的话,那就是它创造性地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创造性概念,很大程度上挣脱了艺术创造自律性的窠臼。
三、艺术与非艺术界限的消解
人们普遍认为,艺术是一种高于生活的高雅形式,一种与生活世界有着实质性区别的精神世界。杜尚对此持反对意见:“艺术并不崇高,它可以随便是什么东西,不值得我们对它有太高的推崇。”他的那些基于日常生活题材所创作的艺术,都是把传统美学所拒绝的非艺术物品带入到艺术作品中。如他的《旋转的饰板》,就是把一只自行车的轮子装在厨房凳子的顶端:《断臂之前》,是他从商店里弄来一把铲雪的铁铲,然后在上面写上“断臂之前”就算完成。在达达主义艺术家看来,艺术就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艺术已不再是一种形式的创造,而是现成物品的直接与非直接的挪用。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提到“传统美学不管多么大胆,而不逾越艺术的界限,即使对社会有颠覆作用,也仍站在秩序的一边;后现代主义溢出了艺术的容器,坚持认为行为本身就是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为艺术,而是为生活存在的适当场所。”以往的独属于艺术创造领域的美学形式,已经进入日常生活世界,以往高级视觉领域的特权地位。也已经被文化工业的复制和大众传媒迅速颠覆。现成的因素以某种随意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体现了达达主义式的创作幽默这种方式消解了艺术与非艺术作品的界限,打破了艺术的自律性,抹去了真实物品与艺术作品的可区分性,真实物品同样可成为艺术品。艺术超越了以往高雅的美学界限,继而转向真实的生活世界。艺术本身的发展,特别是达达主义以来的艺术发展,已经充分显示了艺术本身并不是在一种封闭的类型范畴内发展的,而是一种不断创新的开放性领域。它提醒人们注意这一点,即艺术实践的开放性总是质疑着美学的概念封闭性。既然艺术是一种开放的概念,我们就应该以开放的立场来对待艺术问题。达达主义极端的“现成品”艺术行为,质疑着传统的艺术美学,嘲弄艺术体制和艺术教条,这是对艺术自律概念的一种颠和解构。但是,作为一种艺术探索,其目的并不是真正反对艺术,而是为了打破传统美学的对艺术的限制,重新定义艺术,拓展艺术的边界,为探索艺术的新形式和新结构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预示着更为广阔的艺术创作。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生活妙趣横生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