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物和矿山资源姓公 不姓私

2016年05月12日07:12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原标题:留住青山绿水善待文物资源)

  地下文物和矿山资源姓公,不姓私,它们被埋藏、沉睡于祖国各地,不要惊扰了它们的清梦,好吗?

  可是,总有人不这样做。近来,湖北十堰出现寻宝热,每天都有数百名群众在当地的渣山淘寻绿松石。在十堰市郧阳区胡家营镇洄水沟村,有座著名的渣山,是从清代到上世纪90年代末数百年间,开采云盖寺绿松石矿藏后留下的规模宏大的尾矿堆。由于绿松石价格暴涨,原本无人问津的渣山,在当地人眼里,竟然成了一座“宝山”,民众到这里翻捡矿渣,寻找遗落其间的绿松石渣片。这些拾荒者用电机抽水洗渣寻宝,污水横流,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争夺资源,这里常发生打斗事件,渣山还经常滑坡,多次将人塌伤,留下巨大安全隐患。

  无独有偶。早在2008年,寿山国石也曾遭此厄运。距福建省福州市不远的寿山是寿山石之乡,而当地所产田黄石为寿山石中之奇、之宝,其价格昂贵,历来受人追捧。因开采年代已久,这里的田黄资源早已枯竭。一些民众受利益驱使,竟然非法挖掘地下的田黄石资源。当时,笔者曾上山采访,民众疯狂挖掘后的现场惨状令人触目惊心。

  对矿山资源的无序开采,必然带来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近年来,一些地方非法采矿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部分人为了一己私利而疯狂开采、肆意破坏公共文物和矿山资源之举,让有识之士扼腕叹息。

  青山绿水不在了,赖以生存的安宁舒适环境失去了;宝物和资源被掏空了,到头来只能接受大自然对我们的无情惩罚。如此这般,我们既要愧对祖先,也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

  笔者以为,保护就该动真格,不能流于形式;重视防范,关口前移,不能“亡羊补牢”,莫让悲剧重演。应依照法律法规,划定界限,定好规矩,任何人都不得越雷池半步。一方面,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可加大宣传力度,普法到基层,让文物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到基层、到社区,让文物资源保护的知识深入普通民众的心中,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文物资源的保护意识,自觉养成对不可再生的文物矿山资源的敬畏之情;另一方面,对地下的文物资源划定保护范围,专人看护,明确责任,实施有效监管;其次,规范市场,打击违法行为,斩断黑市交易之手,让涉及地下文物和矿山资源的非法盗掘、疯狂采挖和非法买卖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唯有此,青山绿水才会生生不息,宝贵的文物资源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尼松义)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矿山资源文物绿松石开采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