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涛:杨振宁夫妇捐献美术馆熊秉明雕塑的价值几何

2016年09月05日07:52   新浪博客   微博收藏本文     

  来源:季涛的博客

  作者:季涛

  原标题:杨振宁夫妇捐献美术馆熊秉明雕塑的价值几何

  近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与翁帆夫妇现身中国美术馆,将他们收藏多年的熊秉明雕塑作品《笔架》、《骆驼》和《马》无偿捐献给了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等艺术圈重要人士出席了捐赠仪式。中国美术馆馆长,雕塑家吴为山先生谈及杨振宁夫妇捐赠行为时说道:“有一天,翁帆女士打电话跟我说,杨先生和我想把熊先生的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我当时听了,有点不敢想象,他们是70多年的老友。这次捐赠不仅让自己珍藏多年的作品有了最好的归宿,也让他与雕塑家熊秉明长达70余年的友谊一并藏入了中国美术馆”。

  捐赠的三件作品中,《笔架》曾是熊秉明为杨振宁私人定制的,作品背面有着两人名字的缩写,是两人长达70年友谊的见证;《骆驼》和《马》是熊秉明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创作,它们融汇了中国的写意精神和西方的抽象构成。

杨振宁捐献熊秉明雕塑《马》杨振宁捐献熊秉明雕塑《马》
杨振宁捐献熊秉明雕塑《笔架》杨振宁捐献熊秉明雕塑《笔架》
杨振宁捐献熊秉明雕塑《骆驼》杨振宁捐献熊秉明雕塑《骆驼》

  2015年,熊秉明夫人陆丙安曾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熊秉明的45件雕塑作品、24件绘画作品以及11 件书法作品。中国美术馆计划在今年年底到2017年举办“熊秉明捐赠作品展”,同时将其所有作品汇编《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熊秉明》(暂定名)予以出版。

  熊秉明先生1922年生于南京,他的父亲熊庆来先生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熊庆来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由云南省公费派到法国的留学生,1921年回国被聘至南京东南大学创办数学系,1927年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37年任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素爱艺术,尤其喜欢齐白石,熊秉明9岁时曾和父亲同去拜访齐白石,他得到了齐白石所赠的一幅《雁来红》。课余时间,熊秉明喜欢读文学、哲学类书籍以及鲁迅、曹禺、老舍等人的作品,鲁迅对他的影响很大。

熊秉明雕塑《鲁迅》熊秉明雕塑《鲁迅》

  杨振宁与熊秉明两家为邻居,二人的父亲又同为清华大学建校初期的教授,两人在清华园里共处了8年,后来也都就学于西南联大,杨振宁学习的是物理学,熊秉明读的是哲学系。

  熊秉明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1947年,他考取了公费留学,来到了巴黎大学文学院主修哲学。巴黎于他并不陌生,1931年至1933年他10岁时,曾随父亲在巴黎读了两年小学,参观过卢浮宫、罗丹美术馆等地,留有深刻印象。

  一 年后,熊秉明又转学雕刻。熊先生为什么要改变初衷转系学雕刻?原因其一,当时他主修的是西方唯心主义哲学,而国内共产党即将推翻蒋家王朝,他知道共产党信 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水火不容的两大哲学派系,考虑到今后有可能回国效劳,他毅然改系学雕刻。其二,他改学雕刻有一定 基础:他自幼喜欢东涂西抹,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他曾经为他的母亲刻过一个头像,这座头像还获得了老师楚图南的赞扬;原因之三,这也与和他同住一个宿舍的 好友吴冠中有关,吴每天早出晚归外出写生,也触动了他的艺术爱好。

  在法国,熊秉明先是在纪蒙工作室学习雕塑,后来又师从过几位欧洲著名雕刻家,试做过不少头像,从事过大型纪念碑雕塑,以系列动物为题材创作铁焊作品、石膏水牛,以及牛、鹤、狼、乌鸦、猫头鹰、孔雀、鸽等鸟兽题材。1955年,他开始被一些画廊接受,作品越来越畅销。

  1962年,恰巧巴黎东方语言学校约请熊秉明教书,于是他课上教习中文,课余时间再去自由创作。1968年, 学校增设了“中国书法”课程,聘请熊秉明任教,这使他有更多机会对中国书法和许多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思考。他花了十年功夫将教学心得和研究心得写成了一部煌 煌巨著《中国书法理论体系》,成为了中国书法理论史上里程碑式的名著。他出版的《张旭与狂草》,也在华人读者中赢得了很大声誉。美术评论家、散文家郁风在 《巴黎都暗淡了》一文中说:“对广大读者来说,熊秉明在艺术理论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可能更大于他的作品。”吴冠中说道:“在他众多的作品和著作中,我认为 最具独特建树性价值的是《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1988年8月,熊秉明先生应《中国书法》杂志之邀,从巴黎来京作为期一周的专题讲座,题目是《书法创作内省心理学探索研究》。第一堂课的听讲者中坐着谢冰岩、沈鹏、王学仲、谢云等书法界的诸多名家。

  1999年5月,《远行与回归——熊秉明的艺术》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是熊秉明继在台北、昆明、上海展出后的第四站。展品数量不多,但品种不少。有诗、书法(用书法写的诗),有水墨画、雕刻等。

  2000年, 在杨振宁的引见下,当时的南京大学教授吴为山与熊秉明成为了忘年交。吴为山邀请熊秉明为南京大学百年校庆创作作品。熊秉明亲自到南京创作出两米巨雕的铜 牛,陈列在校园里。作品表现出,牛的两条前腿蜷曲地跪在泥地上,像在休憩,像在向老农倾诉,又像在等待小牧童骑上背来,不管是休憩,还是倾诉,或是待骑, 它都时刻准备着,只要主人一声令下,它就会奋起身来,继续前进耕耘。老友吴冠中先生亲笔为这座铜雕题下了“孺子牛”三个大字,杨振宁也欣然题词道:“秉明 塑造出二十世纪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识。”

熊秉明为南京大学创作的《孺子牛》熊秉明为南京大学创作的《孺子牛》

  熊秉明塑牛用的材料多为石膏,但他雕刻鹤则全采用铁片。石膏和铁片都是较廉价的雕塑材料。从创作年代来看,最早的一架“铁鹤”做于1953年。 《铁鹤》不断简化,渐趋抽象。熊秉明雕出的鹤,没有太多的刻意经营,或者说只刻意用几条线,几片铁,便勾勒出鹤的神态。这些鹤,自由超然,飘逸空灵,无论 是昂颈翘首或停立行走,都那么悠然自得,它只与天地共享大自然,看不到任何社会的烙印和感情的伤痕,这实际上是道家的境界。牛和鹤的雕塑,或许象征出熊秉 明身上的儒家和道家的两种哲学境界。

  美 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在谈到熊秉明时说,熊秉明先生的家庭教育非常好,中国文化的修养和熏陶也很深,他的知识和艺术创作把中西文化结合起来,既有哲学意味, 又率直、自然,艺术分量很重,耐咀嚼和回味。在艺术家中,他是一位学者;在学者中,他是难得的有创造精神的艺术家。当今中外艺术家在中、西学造诣方面,难 有出其右者。

  2002年12月14日,熊秉明先生因脑溢血在巴黎寓所逝世。北京电台、电视台即刻发布了熊先生在巴黎去世的消息。上海《文汇报》在《笔会》副刊上,刊发了吴冠中《铁的纪念——送别秉明》和郁风《巴黎都暗淡了——悼熊秉明先生》的纪念文章。

  熊秉明先生的雕塑作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如何呢?笔者查阅了一下拍卖场上的成交记录:

  1995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就曾经拍卖过的熊秉明的雕塑,可见那时他在艺术市场上就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嘉德1995春拍将熊秉明的一件铜雕《中国土地》,尺寸35×68×26厘米,拍出了15.4万元;在2005年翰海春拍中,一件熊秉明创作的铜雕《低首牛》,作品八分之五号,尺寸22×48×20厘米,拍卖成交于35.2万元;2012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铜雕《The Way Home》,作品八分之一号,75×54×56厘米,拍出过122万港元的价格,这件拍品与2015年熊秉明夫人捐给中国美术馆的一件作品都分属于熊秉明八件同模作品中的两件。

1995年嘉德春拍铜雕《中国土地》,35×68×26厘米,成交于15.4万元1995年嘉德春拍铜雕《中国土地》,35×68×26厘米,成交于15.4万元
2005年翰海春拍铜雕《低首牛》,作品5/8,22×48×20厘米,成交于35.2万元2005年翰海春拍铜雕《低首牛》,作品5/8,22×48×20厘米,成交于35.2万元
2009年香港佳士得春拍铜雕《直立牛》,作品3/8,26×44×21厘米,18.75万港元成交2009年香港佳士得春拍铜雕《直立牛》,作品3/8,26×44×21厘米,18.75万港元成交
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钢雕《鹤》,单件,9.5×56×44.5厘米,22.5万港元成交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钢雕《鹤》,单件,9.5×56×44.5厘米,22.5万港元成交
2012年香港佳士得春拍铜雕《The Way Home》,作品1/8,75×54×56厘米,122万港元成交2012年香港佳士得春拍铜雕《The Way Home》,作品1/8,75×54×56厘米,122万港元成交
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铜雕《立马》,作品3/8,51×29×52厘米,成交于93.75万港元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铜雕《立马》,作品3/8,51×29×52厘米,成交于93.75万港元
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不锈钢《和平鸽》,作品25/30,54×39.5×26厘米,成交于37.5万港元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不锈钢《和平鸽》,作品25/30,54×39.5×26厘米,成交于37.5万港元
2014年保利四季拍卖熊秉明书法,尺幅138×68厘米,成交价5750元2014年保利四季拍卖熊秉明书法,尺幅138×68厘米,成交价5750元
2014年匡时春拍熊秉明纸本《水墨水牛》,31.5×44厘米,成交于8.05万元2014年匡时春拍熊秉明纸本《水墨水牛》,31.5×44厘米,成交于8.05万元

  笔者以为,杨振宁夫妇将熊秉明雕塑捐给中国美术馆的主要目的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 1、为了熊秉明先生的艺术回归祖国,并与熊秉明夫人捐赠的80件艺术品合在了一起;
  • 2、捐赠品得以参加中国美术馆即将举办“熊秉明捐赠作品展”,并编入《中国美术馆捐赠与
  • 收藏系列展——熊秉明》作品集;
  • 3、为了弥补中国美术馆在海外创作雕塑藏品上的空白;
  • 4、捐赠得益于熊秉明先生曾在中国美术馆办过个展的经历,以及与现任馆长、雕塑家吴为山
  • 的个人友谊与艺术上的惺惺相惜;
  • 5、将熊秉明与杨振宁70年的友情永久地记忆在了中国美术馆里。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杨振宁熊秉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