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描的探索:现代美术的造型基础

2016年12月22日07:56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何怀硕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素描”的教学,自1921年顷由乌始光等创立的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为滥觞。

  若干年前,因为抽象绘画甚嚣尘上,所以有怀疑“素描”是否必要甚至有否认素描为美术的基础功夫的论调。近几年来,西方,尤其是美国“超写实主义”(即将照片放大细描的新画派)有如飞来一片乌云,在我们的画坛上留下美国绘画“租界”的阴影。活跃在这个“租界”里的人不但不为自己对中国艺术传统的无识而愧赧,而且以充当西方最时髦、最“进步”、最“世界性”画派的东方掮客骄人。当然,我们晓得这一片乌云迟早要消逝,正如二十多年来抽象主义、硬边艺术、庞图美术运动、超现实主义、普普、欧普艺术等浮云一样,终只是一时的风云过境而已。

  西方“现代主义”是西方现代文化之产物,我们对它应有了解与批判,也未尝不可有所借鉴甚至吸收(批判、选择,融汇到中国艺术中来)。基本上,我认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是大都会畸形型文化的结晶。它的特点是向现实屈服(没有批判、提升、超越现实的能力),其次是舍弃人文精神理想,甚至是反价值、反文化的恶作剧。表面是反叛,其实是对现代西方现实生活的丑恶面的复制与粉饰。第三是极重官能的感性,而走上形式主义与虚无主义的绝境。第四是理性的退坠,不得不以形而上的迷惑来掩饰它的空虚与苍白,而故意以怪诞、倒错、反理性、反经验等等荒谬的玄学噱头来自欺欺人(一般人说“看不懂”,正落入这个圈套;大多数荒谬艺术并没有可懂的真正内容)。我们似乎很少有人敢于面对西方现代主义的狂澜,提出明确的批判。自从“乡土文学”风潮以后,超写实主义被用来描绘乡土遗物或乡土人物。这只是中国农夫穿上西洋时装一样生硬接合,在艺术上来说是顶廉价的“中西合璧”。

  超写实主义的素描在目前已经在若干青年群中代替了以往旧写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素描的地位,成为新的圭臬。超写实皆以照片为依据,以镜头的眼睛来代替画家的眼睛,表达丧失判断力的、麻木的、虚无的现代人视觉与想象力的无能而已。但这个风潮所至,乌云盖顶,许多本来还算有相当基础的画家都不惜放弃一切以予屈就。尤其是学画的年轻人在这种教学的误导之下,清一色以照片、幻灯机为法宝,盲目追随西方虚无主义艺术的前卫热潮。

  超写实素描法不但在油画、水彩中以劣汰优,而且感染到中国水墨画。不少原本颇为优秀的美术科系毕业生,受到超写实素描的蛊惑,拿毛笔在宣纸或棉纸上画照片。误认为是一种“突破”。其实是绝大的误解,绝无前途。

  中国未来的艺术是期望将世界优秀的品种移植到中土,经过一番因革损益,融汇提炼,革新创造,成为中国艺术的新品种。这个工作可以称为“外来文化的本土化”。拿中国画笔去模仿西方素描,不但把中国水墨画的传统特质统统舍弃,而且蔑视工具材料本身的特性与功能。这种“尝试”不论在内容与形式上都绝无价值。这种做法,变成了中国艺术的西化,当然是背逆中国文化现代化主体性之原则。

  我觉得我们的现代中国艺术,尤其是绘画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我们大多数人还未有现代中国艺术发展一致的大方向的认识,还缺乏健全稳定的绘画思想,而在造型的基础上来说,更缺乏“中国素描”的观念与风格。从最高理念到技法的基础,我们都还处在混乱不清,东抄西袭(东抄日本,西袭美国),毫无原则与基准,异见歧出,各是其是,无所反省,我们的艺术必然是无方向的盲从,要建成一个由观念到技法调和协洽的艺术体系,恐不可能。

  现代中国画的建设,首先应有一个造型语言的独特体系来作现代中国造型艺术的基础。现代中国素描观念的提出,正是非常基本的一步。

  现代中国素描基本上是从传统中国画的素描特质出发,采撷西方、日本各国艺术的优长,结合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创立一套造型美术的基本技法。这一套基本技法,一方面作为创作搜集素材,进行构思、构图之用,一方面是现代中国画家与学习者教学、进修的基本训练。

  中国素描的探索,需要有志的中国画人共同长期追求、探讨、实验,积累经验,才能不断精进,汇成一套有完整、明确观念与实际功夫的中国素描风格。这自然不能急功近利,但先必要有这个自觉的渴望与抱负。

  中国素描必采取物我合一的哲学观念。即客观现实与主观情思调融结合的观念;不采取物我对立的态度。既不是以冷硬机械的态度偏于客观的再现,也不以停留在感官表象的低级层次为满足,而是心物的统合。主观精神对物象生命,神韵的捕捉,是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中国素描正要发扬这个伟大传统。

  其次,中国素描重视客观物象自身不变的本质,不斤斤于外界对物象的影响;即不以表现物体表象瞬息万变的光影变化为能事。中国素描注重的是物象的“常”而不是“变”;注重本质,不是表象。

  既不以光影明暗为主要依据,必然不以描绘面与体的客观视觉形象为满足,它必然归结到以线的表现为特色。所以,中国的白描是中国素描宝贵的遗产和重要依据。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皴、擦等技法也可视为“线”的发展。这些都将为中国素描提供重要的传统遗产。在传统“十八描”法及名目繁多的皴法、点法的基础上,要有重大的突破与创造。■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素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