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委员
经典文艺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及智慧,反映了民族的品格和时代的特征,刻载着艺术家的追求和探索的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论述:“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经典中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强盛的文化基因,“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充满着精神力量,它是文化自信的资本。
经典在哪里?就美术而言,大量的经典贮存在美术馆、博物馆的库房里,要发挥经典的作用,首先要梳理,其次要活化。
一、梳理:随着近几年全国美术馆事业的发展,至2016年文化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463家美术馆,馆藏总数达47万余件,其中中国美术馆馆藏达11万件。全国500多家艺术类博物馆藏达百万余件。这些历朝历代积累下来的作品构成波澜壮阔的画卷,描绘了人和事。人,是有品、有质、有格的仁人志士,是时代的英雄,是善良、勤劳、朴素的普通人。事,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推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与进步的可歌可泣的事件,是生活中平凡而伟大的感人之事。这些作品,集中表现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当代文化,弘扬了中国人自主自强的独立精神,兼容并包的博大精深,崇德尚礼的人文精神,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也表现了中国人亲近自然,赞美自然,发现美、创造美的精神。它铸造了历史的辉煌,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丰富滋养,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了智慧力量。
所以,通过活化经典,弘扬精神,激励创新是梳理的目的所在。
二、活化:活化是指对馆藏作品由物质的静态保存到文化功能的动态发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强调“让文物活起来”。活化,首先让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和藏在“冷库”里的艺术品重见天日,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研究分类、策划展示,让优秀传统因子渗入到艺术家的生命,激发灵感与创新。
其次,各美术馆、博物馆之间加强交流,以策划主题性展览为引领,互通有无,整合资源,以完整体现艺术的力量。
再次,为更好地惠及全民,实行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让经典作品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举办巡展。
最后,要让经典作品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近一些年来,在西方价值观影响下和商业杠杆推动下的某些当代艺术在国际“走红”,真正反映中华民族美的历程和精神发展史、反映当代人生活主流的作品却很少,以至于在国际社会呈现出一个被“误读的中国”。这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落差,带来了在文化上的不自信。今天,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更希望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所以展示经典,讲好中国故事十分重要。
2016年中国美术馆以中国精神为主题在墨西哥展示了大量的馆藏经典作品,140名志愿者自愿接受中国专家培训,他们用西班牙语向世界介绍中国艺术。观众纷纷评论,过去了解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今天通过展览看到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因为这里有传统,有现代。作品巡展到法国、波兰、新加坡等国,观众对老子像、孔子像极为尊崇,对表现当代生活的创新之作表现出巨大热情。所以,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性,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为世界共享的普遍性,活化便在于让中国经典成为人类文化的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