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打开美术馆宝库的大门

2017年07月30日 00:3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带孩子看博物馆的家庭越来越多,但要让孩子领会到博物馆的妙处,父母要付出的可不仅仅只是机票食宿和时间。

  进门的时候,你以为把孩子带入艺术的殿堂,十分钟后就变成危机管理。

  如果博物馆那静谧的氛围,宝贵的藏品没有在一瞬间把你的孩子转化为懂得欣赏艺术的生物,那么它的静谧和珍贵就会如数转化为你的压力,你必须让孩子像大人一样蹑手蹑脚,不能因为无聊而发出无礼的声音,看到奇形怪状的东西也不能摸一摸!

  二十分后,在这场不动声色的斗争里,你和孩子都差不多到了极限。你悔恨啊,在家附近玩玩沙子就很好,何必折腾!

  就是在精疲力竭和好了伤疤忘了疼之间,我们用了四年的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的心灵纯净,天性就爱美好,没错。可是教育不指望天性,教育基本要靠挖坑。

  艺术是自然的反面,它不是清风白云,不是纯感受就好。

  它是地下的矿藏,需要你挖一个矿道让娃娃们往地下钻。

  3岁的树苗在赫尔辛基博物馆里狂奔,我们只能轮流,一人娱乐孩子,一人去看展览,最后还是早早落荒而逃。

  7岁的树苗在看管严格的布拉格和慕尼黑美术馆里让管理员老太太们如临大敌。他逗我们玩,故意离各种展品得很近又表示没有过线啊,但是已经能一起讨论作品了。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几年来总算摸索出一套策略,让他们掉进美术馆这个大坑。

  在这里,不要求父母对艺术史和画家有多少理解,也千万不要问“这幅画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问题。讨论艺术首先从可视的部分开始。

  如何与孩子讨论抽象画?

  用康定斯基的《母牛》(1910)作品为例。

  第一步,先抱起来,否则人家看不到啊,6-7岁小孩已经很独立,家长容易忽视这点。

  第二步,看画面5-10秒,放下来问:刚才画上有几种颜色(动物,物品)? 我说一种,你说一种,谁坚持到最后谁嬴!

  第三步,抱起来再看一次,咱们刚才说的对吗?谁对的多?

  第四步,告知画家的名字,你能不能找到画家的签名在哪里?在这个例子里,画家名字在左下角。有时候画家的名字在画里,在镜子里,画上的书里……

  第五步,对比相邻的两幅画,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如何与孩子讨论人物画?

  对于场面恢弘的历史画和宗教画,可以尝试提问:看看人物分了几组?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每组内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比如,以康定斯基《多彩的生活》(1907)作品为例。我就根据这幅画问树苗:他们(一对男女)在追捕还是游戏?为什么?

  对于有名有姓的人物画,可根据画里的线索,猜画中人的身份。

  比如,弗朗兹-斯塔克的《莎乐美》(1906),我会针对画作问树苗:你觉得她是谁?

  树苗说:那是个邪恶的皇后。

  我说:差不多吧,那是个魔性的公主。

  还可以试着提问:这个人在什么地方?室内还是室外? 

  如果在室内:房间里面有什么? 和这个人的兴趣和工作有关吗?房间里什么颜色? 是平静还是活泼的?这和人物的性格有什么关系吗?

  如果在室外:这个人在干什么?她或他和周围环境是什么关系?你觉得这个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画里的光是从哪里来的?从人物身上?从门窗?是真实的光线吗?是概念的光线吗?光线的颜色?

  如何与孩子讨论风景画 ?

  可以试着提问:画里是什么季节?有什么植被?有没有落叶?有没有候鸟?

  白天还是晚上?为什么说是白天(晚上)呢?是否颜色有点不一样?

  你觉得有风吗?光是从哪里来的?温度是冷还是热?为什么?

  这是城里还是乡村? 你觉得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如何与孩子讨论有动物的风景画?

  画面有许多动物 : 可参照场面恢弘的历史画和宗教画的提问。

  画面有个别动物:可参照室外人物画的提问。

  如何与孩子讨论非具象画?

  以Sol Lewit 的《墙画》 (2003)作品为例,可参考的提问包括:

  我闭上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现在你能告诉我这幅画是怎样的吗?

  颜色的边界是清楚的还是模糊的?

  画面上最好玩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画面上好玩的地方多不多?边角的部位是怎么画的?

  以罗斯柯-西格拉姆壁画 (1958)为例,可参考的提问包括:  画面上最亮的是什么地方?最暗的是什么地方?画里有没有光?

  如果这幅小画变大4倍,或者这幅大画缩小4倍,它看起来会怎样?是不是有点不一样了,为什么?

  如何与孩子讨论装置作品?

  以约瑟夫-博伊斯的《亮出你的伤口》(1974-1975)作品为例,可参考的提问包括: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做艺术?病床、铁盒、浴缸、衣服、早餐麦片盒……

  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同样物品有啥不一样?质感是否改变?数量?陈设方式? 

  它和周围关系是怎样的?和室外环境的关系?和室内空间的关系?

  它让你使用了五种感官里的哪几种?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你觉得怎样的改动能让它更好一点?

  小朋友对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的感受力经常超过我们的想象呢。

  善用语音导览 

  很多博物馆现在都有语音导览。耳机解说是标配了。有些比较酷炫的发一个小平板电脑。不要以为孩子们听不懂就不给他们租了,就算不在英语国家生活,很多八九岁小孩看电视玩游戏,能听懂不少呢。似懂非懂,也就掉坑里了。

  根据多媒体解说按图索骥的树苗

  这个坑挖得有没有用呢? 

  树苗7岁的时候,让他看完博物馆写写日记,翻译成中文是这样的:

  今天我们在德国。我们先在早餐厅吃东西,我选了蛋糕,面包,肝酱,香肠和早餐谷物,喝的我选了牛奶和果汁。我们在一个叫慕尼黑的城市。吃了饭我们去了一个叫林巴赫的博物馆,然后我们去博物馆的另一部分Kunstbau。 我们用一个类似手机的东西听解说,因为有些画有编号。然后我们又回到主馆因为展览没有看完。然后我们就找啊找啊找冰淇淋。最后找到了,我要了一个香蕉味,一个草莓和一个蓝色香草。

  现在树苗差几天就九岁了,问他喜欢的博物馆,他给出了以下答案:

  第一名:意大利的锡耶纳大教堂

  原因:托斯卡纳的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动物做象征,我很喜欢。有很好的平板电脑导览,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和故事。书店也好玩,我买了一本《在锡耶纳的冒险》,很好看。

  第二名: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原因:喜欢里面的每一样东西,告诉你很多东西。

  第三名:波兰的托伦博物馆

  原因:有很多给小孩设计的东西。可以给真人大小的一家四口模型穿衣服(带磁铁的拼图),衣服有从13世纪到20世纪的各种年代,就可以知道那时候人是怎样生活的。

  第四名:纽约自然博物馆

  原因:有一个big bang的球幕电影。 

  好像美育完全没有什么用!

  这个清单里面没有任何一个美术博物馆(除了锡耶纳大教堂,因为那太美太震撼了)。

  但是,树苗聊天也能透露出一些关于画家的事。他告诉我,萨尔瓦多-达利有一个哥哥,也叫萨尔瓦多-达利,因为哥哥死了,所以达利觉得好象自己在代替哥哥活着。

  在波兰克拉克夫,车上看到这幅画的大海报(克拉克夫博物馆镇馆之宝)。

  他问这是不是达芬奇画的?感觉这个女孩的脸好象蒙娜丽莎。他问我《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哪幅更晚?然后,自言自语说应该是《蒙娜丽莎》更晚,是15多少年画的,《最后晚餐》是14多少年画的。

  树苗:好象没有什么画是不好的。毕加索、达利、梵-高和达芬奇画的都不一样,都很好啊。只要有自己的风格就可以。

  我:画得不好的人太多太多了。你说的几个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内都是最好的。

  树苗:可是也有人认为达利很好,有人认为达利不好。(接下来可以讨论好艺术的标准了)

  在他不太感兴趣的博物馆,也能听着或者看着解说,走完全程。碰到荷兰画家凡-斯万那博格(Isaac Claesz van Swanenburg)画的《莎隆的船》(1620) 这样魔幻的主题,更是走不动道。

  稍大点,他成了一个比较独立的博物馆游客,而我们也终于可以耳根清静地看展览了。

  他也开始做自己的博物馆,出门在外很注意攒收藏,通常以各地石头为主。

  树苗对美术没有太多感觉。他就是一般孩子里注意力特别不集中的,很有多动症倾向。但就是这样普通的资质,从对画的观看和分析里也得到了很多知识、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图像记忆能力。

  对于你们家有美术才能的孩子,从观察和分析不同的作品开始,才是真正打开美术馆宝库的大门呢。快试试吧!

  来源:墙艺术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