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老挝的“红木禁运令”,他们有的转型从事旅游业、酒店业、农业,有的将重点转向互联网家具营销
总策划:刘海陵/总指挥:孙爱群/执行策划:马勇 胡润斌 姚志德
文/图 金羊网记者 马勇 彭纪宁 陈骁鹏(发自老挝巴色)
12年前,生于江西吉安一个小镇的黄桂花拿着地图来到老挝打拼,8年前她又来到老挝木材产区——阿速坡省做木材生意,几经努力开了一家当地最大规模的家具生产厂家,事业蒸蒸日上。然而她的木材家具生意可能在两年之内就会戛然而止。这一切始于去年多国“红木禁运令”出台,包括老挝在内的三大红木原材料出口国已经中断了供货。
谈起这一变化,黄桂花显得云淡风轻。对于早年在老家从事副食品批发,后来在北京潘家园做古董家具买卖,现在老挝从事家具制造的她来说,每次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商机。一个月前,她已包下4000多亩的土地,和当地农民签订合同,她计划种植有机水稻和山竹,销到中国。
黄桂花是老挝中国商人的缩影。目前,不少早年从事木材生意的中国商人已开始转型,进入老挝旅游业、酒店业、农业等领域。
穷则思变 从木材生意到种大米
7月的老挝炎热而潮湿,羊城晚报全媒体海外行记者从首都万象飞到巴色省再坐两个多小时的车来到阿速坡省,这里是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三国的交汇点,盛产最好的大红酸枝和花梨木。据当地人说,往年,来自中国的木材商都会聚集在这里,和当地人讨价还价,采购木材。从巴色省往来阿速坡省的公路上车水马龙,一辆辆满载着木材的货车飞驰而过,通过越南港口或老挝和中国云南交界的磨憨口岸运往中国各大家具生产基地。
然而,今天在通往阿速坡的公路上,盛况已不复存在。记者沿途所见,路上车辆稀落,没有见到拉运木材的车辆,不时见到一群群慢悠悠的黄牛走上公路,经过的车辆为之缓行。
对于市场的变化,王桂花显得坦然,她对记者说,尽管现在当地成品家具还能出口,但当地木材资源已很少,两年内工厂可能就无法再大批量进行生产了。
对于今天的局面,黄桂花早已有所预见,不过,她表示当地还有很多尚待开发的生意可做。当地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比如可以种水稻,水果和橡胶树等。目前她已包下了4000多亩土地,将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包销形式种水稻。与做木材家具生意相比,从事农业可能利润更高,黄桂花向我们算了一笔账,当地土地、人工便宜,因不用农药化肥,种出来的大米都是绿色有机产品,每公斤米的成本只有一元多,销到中国,利润要翻几番。
与时俱进 运用大数据精准经营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万象见到中国商人黎真新,据他说他是老挝最早从事红木买卖的商人之一,见证了老挝红木的兴衰。在十几年前,他就把当地出产的黄花梨运到中国,一车车的黄花梨大料通过他卖到中国的家具生产厂商手里,和他做过生意的人就有现在的红木家具界的名家伍炳亮等人。当年一吨黄花梨也不过二三万元人民币,但现在已一木难求。他对记者说,木材生意日益难做,他在万象买了一块地,计划起一间旅馆,此外在和中国云南交界的丰沙里省,他包下了几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茶树的山头,准备做古树红茶生意。
如果说黎真新只是一个个体的行为,日前,记者在老挝召开的中国(广东)老挝经贸合作交流会则是中国商人寻找商机的群体行为。在交流会上,记者见广东佛山岭楠世家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中立,据他说当年他在老挝开过家具厂,每月出货量都有数百万之多,几年前,他已将主要精力转回国内,以佛山陈村花卉世界为大本营从事红木古典家具销售。
据他说,之所以回国内发展是有感于几年来国内大量红木家具生产一哄而上,不少市场充斥着一些千篇一律、粗制滥造的产品,其结果是浪费了大好的木材,造成产品积压滞销。而随着各国对红木资源的保护,通过过去粗放式的经营在未来将难以为继。而通过互联网定制的形式精工制作,将这种珍稀的红木家具,送到真正需要的客户手里,将是未来红木家具业的发展方向。
近两年,他公司通过在全国各地开办大型家具展,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公司用大数据管理,通过互联网搜寻精准客户源,生意做得不错。他认为,这种经营方式是对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木材最好的保护形式。
共创价值 华商为当地经济作贡献
而与刘中立一起参会的不少商家则对湄公河沿线丰富的水力资源感兴趣,据一位参会的商家对记者说,在老挝,当地电力资源缺乏,政府招商项目中,水电站招商是重中之重,对此不少中国商人投资意欲明显。
还有商家瞄向了养老项目,据了解,老挝当地森林茂盛,水源丰富,不少地方还保留着原始森林的风貌,因为没有污染,当地非常适合休闲。记者了解到,一家中国公司目前正计划开发一个名为万象莲花湖开发区的项目,这个项目面积达29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改善当地百姓的体育休闲娱乐环境,促使该地区发展成为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新型经济开发区。
无论早期黄桂花、黎真新所从事的木材生意,还是今天中国商人涉及老挝多个行业的投资,中国商人都以真诚的心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造价值,正如黄桂花所说,她的工厂就有来自越南、柬埔寨、泰国以及老挝当地的工人,大家和平共处,患难与共,共同创造价值,今天更多的中国商人正以全新的热情融入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个经济领域,为当地经济建设发挥他们的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