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货币见证烽火岁月 在收藏领域日益受青睐

2017年07月30日 00:42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中国苏维埃共和国造”马克思壹圆银币“中国苏维埃共和国造”马克思壹圆银币
江淮银行贰拾圆(正面)江淮银行贰拾圆(正面)
农民协会加盖黄冈县壹串(正面)农民协会加盖黄冈县壹串(正面)

  在林林总总、门类众多的钱币品种中,红色货币作为一种艺术品和文物,在收藏领域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红色货币发行使用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余年,但它诞生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色货币是1949年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在不同革命时期发行的各种货币的统称,形成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由各地苏维埃政权、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政府的金融机构和银行发行,在本地区流通使用。

  红色货币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轨迹,起于1926年10月湖南省衡山县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发行的面值壹圆的布币,止于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货币发行机构,共发行过7种材质、514种货币。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协会的货币主要有湖南浏东平民银行、浏阳金刚公有财产保管处、醴陵地方银行、湖北黄冈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兑换券性质的纸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货币,主要有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还有湘赣、湘鄂西、湘鄂赣、闽浙赣、鄂豫皖、川陕、陕甘等根据地货币,以及东北军民的抗日货币。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和根据地的货币,主要包括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山东抗日根据地、华中根据地、浙东根据地、琼崖根据地发行的钞票。解放战争时期,除原几个重要抗日根据地银行继续发行货币,东北、内蒙古、中原和华南解放区也都相继成立新的银行,发行货币,直至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逐渐以人民币统一全国货币市场。

  从材质上,红色货币以纸币为主,还有布币,如1933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布币。此外,还有各种金属铸币,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中央苏区等根据地,还分别打制过银元。1931年至1934年,中央苏区、皖西北苏区、湘鄂西苏区及川陕苏区先后制造铜圆。在金属铸币中,比较稀少的是马克思头像银元。1931年6月中旬,中国红军第二军在贺龙率领下,攻克房县城,创建了以湖北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为了活跃苏区城乡经济,7月中旬,中共鄂西北临时分特委决定开设鄂北农民银行,并发行自己的货币。除印制纸币外,制造和发行了马克思头像银元,由鄂北农民银行造币厂制造。该银元正面主图案为马克思正面头像,头像上部有“中国苏维埃共和国造”字样。银元背面主图案由镰刀、斧头和壹圆字样组成,顶部刻有五角星,边缘环绕着装饰花纹。银元直径3.9厘米,厚0.25厘米,重约28克,含银量为80%左右。因为当时根据地没有标准的马克思画像,所以设计者就凭想象画出。

  红色货币发行于动荡的战争年代,大多数印钞厂都位于大山深处,条件非常艰苦,因为敌人封锁严重,设备简陋,所用纸张质量也比较差,加之战争中的损耗,发行量相对较少且不易保存。

  不论是红色货币中的金属币、纸币,还是布币,其图案不仅有代表性的革命人物,也有各种劳动场面、宣传标语,风景古迹等。1941年4月,为打破日伪军对根据地实施的经济封锁,江淮银行成立并发行“江淮币”,在盐阜、淮海、苏浙等根据地流通。因为根据地条件受限,钞版是在上海秘密雕刻的,为防止敌人破坏和保密之需,在上海只雕刻完成花边、花球、风景和面值,其它防伪措施如行名、图章、编号等,则是在根据地套印上去的。其中,1941年壹圆券背面呈橘黄色,下端有“1941”年字样以及印有“HwuFao”英文签名,即汉语“胡服”二字,这是刘少奇当时使用的化名。在各根据地银行发行的货币中,只有这类纸币上印有刘少奇的英文签名,极其珍贵。

  来源:北京日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