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场景下的消费金融应与服务相结合

2016年11月28日14:07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遵守契约,你将得到的不仅仅是尊重。”这是犹太人流传千年的一句名言,也几乎是所有犹太人在经商甚至是做人时始终在恪守着的。

  契约精神甚至也是整个近现代文明得以维系的重要原则,而在这种契约精神下的信用体系则一直是现代金融业不可缺少的支柱之一。

  上万亿的消费金融,仍然面临巨大市场空白

  当信用体系与消费结合在一起时,消费信贷则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早在上世纪20年代,早期记账卡的出现就让零售业成为第一批走入消费信贷的行业,随着1938年基础循环借贷账户引入美国金融市场,消费信贷迅速流行起来。而在1950年左右,分期还款的方式被引入房地产市场,此后分期消费的模式也逐步开始普及,大到房产、汽车,小到水电煤气缴费都可以实现分期还款。近年来,更是与一些具体的服务场景相结合,延伸出多种不同的玩法。但对于中国的消费金融业而言,直到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银行珠海市分行才发型了第一张信用卡。 有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中国信用卡持卡人数仅为1.2亿人,累计发卡量则在5亿张左右。考虑到目前年5000-6000万的新增发卡量,消费金融市场在未来几年依然存着一个巨大的空白市场,这也因此带来了国内互联网消费金融在2015年前后的井喷。 面对巨大的有一定信用记录,但未持有信用卡的群体,这个市场最初的切分也很自然的是依照人群来划分。于是我们看到了做校园市场的趣分期、分期乐,做蓝领市场的买单侠,在短短几年之内,迅速获得了过亿融资,市值也直奔独角兽而去。资本市场对这些消费金融项目的看好无疑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背后巨大的市场空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5年达18.96万亿,占中国整体信贷规模约18%,而这个市场近5年始终保持着超过20%的增速。尽管如此,中国依然有3500万的在校学生,2.7亿蓝领,以及5.5-6亿的农村户籍群体,他们则成为了上述那些创业公司们争夺的重点,尽管在很多人看来,给没有信贷记录或没有具备参考价值的信贷记录群体借贷是不安全的,甚至是不道德的,但市场竞争依然可以用狂热来形容。 这样竞争带来的问题则是从2016年起爆出种种校园借贷丑闻,借用他人身份借贷诈骗、以裸照要挟借贷人等等事件的爆出,让监管部门迅速出手,从今年4月开始各地频发文件限制校园借贷行为,趣分期作为昔日这个领域的领头羊也宣布退出校园市场。但从相关部门发出的文件中大家依然不难看出,对于消费金融大的方向国家依然是支持和认可的,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兴起无疑是对内需的巨大刺激。

  从人群到场景,再到拼服务

  而随着第一波消费金融圈用户的结束,整个市场中的优质用户其实已经被各家分的差不多,这也同时促使国内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呈现出一个新的趋势,那就是场景化。 场景会对用户的消费决策产生巨大影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美国,当1985年西尔斯百货发行第一张信用卡时曾饱受质疑,专家们认为在信用卡市场竞争已经足够激烈和饱和的情况下,西尔斯想切入当时已有1.75亿流通的Visa和MasterCard的消费信贷市场是极为困难的。但结果却是,凭借着西尔斯百货的6000万用户,以及众多门店作为使用场景,西尔斯禁用了4年时间就成为了全美第二大信用卡发卡机构。 历史总是不断地在重演,在国内,作为电商领域毫无疑问的前两名,阿里和京东也早早地就布局消费金融市场,并最终在2015和2016年实现了爆发。他们拥有着足够大的用户基数,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着消费场景,以及由这个场景延伸出的历史消费数据,后者大大降低了他们的风控成本。占据了社会零售总额超过10%的电商是一个巨大的场景,很自然的也成为了最先普及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场景。但消费与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流量入口的多元化,阿里、京东这样的巨头只能掌握单一的购物场景,却无力涉足线下繁多的消费场景。

  因为在这些细分的场景下,场景掌握着繁多,所提供的服务更是多种多样,作为平台如何尽可能地使产品标准化,提供稳定质量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长远来看,风控仍然会是一道跳不过去的坎,消费金融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从线上到线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同于线上的场景入口单一,线下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将是阻碍 互联网消费金融普及的巨大障碍。这也将使得那些高客单价、产品标准化的领域更容易先发展起来。但对于大多数基于消费场景形成的分期购物平台而言,风控问题则是一个始终无法绕开的坑。不同于淘宝、京东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消费记录可作为征信信息的补充,这些新兴的消费分期平台往往都出现在一个低频次的消费场景下,且大多数都是创业公司,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很难通过用户之前的购买行为信息实现风控。不过好消息则是随着发欺诈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风控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未来也会越来越少。而不少创业公司也通过较轻的模式,降低风险,例如美黛拉的美购分期,实际上是由信用卡发卡银行提供信用判断的依据,免息的部分其实是美黛拉对高客单价用户的补贴。不过也有从业者对医美分期看衰,播美创始人张伍新就曾发文质疑,医美分期在风控、资金获取等方面还不够完善,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效率更关键。对于这样一个产品存在一定风险的行业,或许更本质的则是服务,如何保证提供医美服务产品的品质才是根本,而分期则属于锦上添花。但就整个行业来看,通过分期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和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巩固互联网作为消费入口的作用,增加一个支付方式,已经目前市场上消费领域分期产品的主要诉求。更何况,在这样一个分期消费作为一种新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用户们也越发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

新浪收藏文交所频道
传递文化产权市场健康价值观
http://collection.sina.com.cn/wjs/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新生活零售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