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韵雅话竹雕工艺
青海新闻网讯 徐变银 对于西宁藏家席凯先生而言,竹雕品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收藏之路上,竹雕品一直是备受席先生青睐的藏品。无论竹雕笔筒、竹根雕,还是臂搁、扇骨,都是席先生的喜爱之物。
走进席先生的家,你首先会被他收藏架上各具特色的竹节雕刻笔筒所吸引。置于阳光下,颇有些年份的竹节笔筒包浆肥厚,清新俊逸的画面传达着一股清雅之气,是上乘的文房用具。
偶得妙品
谈及自己的收藏经历,席先生说:“我收藏竹制品的爱好开始于二十多年前,那会儿经常去南方游玩,碰到了我就买,可是那时候收的笔筒价值都不太高,也就随时出手了。”
真正收好藏品是在2010年之后,席先生说:“有一次,我在连云港的古玩店,发现了一件浮雕笔筒。笔筒的缝里落满了灰尘,我当时以为是一件泥雕 品,看着挺沉重,经过一番擦拭之后才发现它是一件枣红色的竹雕笔筒,雕刻的是西厢记人物图,人、景、物与亭台楼阁,搭配相得益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西厢记 里的不同场景,非常具有古典雅韵。”除了雕工精细,从包浆上,席先生判断出这件笔筒至少有百余年的历史,因此,当时他花了7000元果断买了下来。后来, 席先生从南方又收了好几件竹雕珍品,一直舍不得出售,与西厢记笔筒一起,摆放在收藏架上,闲时把玩观赏。
浮雕留青
席先生收藏的一件晚清时期的竹雕笔筒,是用自然形成的竹节雕刻而成,笔筒圆体,色如蒸栗。画面是一幅居士放鹤图,在雾霭缭绕、山岩兀立、松柏森 然的景色中,一居士面带微笑,长髯及胸,神态悠闲,一仙鹤驻足在旁,与翱翔在云端的另一只仙鹤回眸相望,非常写意。图案采用留青和浅浮雕相结合的手法雕 刻,巧妙地利用了竹青表面的一层青皮来表现景物的近处和亮光部分,在露出的竹肌上又深刻一层表现远景,使作品更富有立体感。
据席先生介绍,留青竹雕,是在竹雕时只留竹青的一种雕刻技法,通常为浅浮雕。这种技法起源于唐代,明代后期得到迅速发展,到了清中期逐渐成熟并被广泛使用。
席先生说:“留青竹雕,是竹雕中制作难度最大的一种,对原材料要求极高,通常是成长数年的毛竹砍下后晾晒一段时间才能使用,因此它对雕刻技术要 求相当高,要在竹子上绘制图案后施雕,先将纹饰以外的竹青剔去,仅露出纤维状竹肌,再用均匀的刀法力度细细雕刻,稍微不均,会把皮砍掉。”由于竹青与竹肌 在质地、色泽上的明显差异,加上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赋予竹子笔墨神韵般的艺术效果。
竹根巧做
席先生另藏一件清中期高浮雕精品笔筒,是采用竹根雕刻而成。这件笔筒高19厘米,口径14厘米,高浮雕技法刻渔夫聚乐图于笔筒全身。笔筒一面雕 刻的是几个渔夫聚集在枝繁叶茂的松树底下脱帽纳凉,闲话家常。另一面俊俏的岩石下面,停泊着几艘渔船。高浮雕技法娴熟,尤其体现在人物面部结构、衣褶的处 理及扳膝斜坐的姿势,举杯痛饮的动态,都表现得十分准确自然。粗糙的岩石肌理与松叶的细腻形成对比,而渔船的竹编纹路,也雕刻得活灵活现,使整个画面凹凸 有致,富于画意。
席先生说:“与留青不同,高浮雕的创作注重近景、中景、远景的构图关系以及纹路的深浅映衬,重在追求构图的立体效果。雕刻时,要选取整件的大竹 根,根据竹根的形状构思布局,将大面积的竹根底地铲平以后,根据构图的实际需要巧施雕工,以求得最佳的艺术效果。”这件高浮雕笔筒可算得上同类作品中的佳 品。
前景向好
竹雕虽是小器,但往往精雕细琢,受到藏家们的追捧,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竹雕品非常走俏。席先生说:“竹雕品集绘画、雕刻工艺为一体,属 高端收藏品,对收藏者的综合素养要求很高,但在西宁收藏市场,大家往往喜欢收热门、快销的藏品,因此,竹雕笔筒仍属于冷门的小众收藏。”
虽然在西宁只有小部分人收藏,但竹雕品仍有广阔的收藏前景,它的价格仍在不断地上涨,席先生说,这主要取决于它的雕刻工艺。明清竹雕珍品在拍卖 会上价格屡创新高,曾在2000年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末清初的“竹林七贤”笔筒,以42.35万元人民币成交,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次,笔筒的价 格还取决于它的形状,席先生收藏的一件方形竹雕居士笔筒,采用浅浮雕技法,配以诗文,文人气息非常浓。席先生说“这件笔筒在六七年前价值不足万元,如今估 价已经高达10万元,主要原因是方形的笔筒取材、雕刻难度非常大,有时候为了取材,要在竹子生长的时候把它固定成方形,才能得到原材料,因此,方形的笔筒 一般尺寸较小,量少,价格自然增高。”
来源:西海都市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