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还有多少破事没有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 09:55 东方今报

  今年以来,故宫隐秘之“门”一扇扇被打开,一个个窘况曝于阳光下。近日,围绕故宫博物院的“扒粪”运动持续升级。先是爆出故宫又有重要文物(清宫旧藏木质屏风)被损坏。随后又爆出,在2009年故宫曾发生一起内部人士自导自演的私分票款案,事情败露后故宫又付10万元封口费遮丑。网友纷纷热议故宫到底还有多少破事没说?

  ◆封口门

  ○媒体质疑为掩丑事给10万元封口费

  ●故宫回应

  对封口费传闻无可回应

  日前,故宫(微博)又被爆出在2009年前后,曾发生一起内部人自导自演的私分票款案,事发后故宫领导层的遮掩功夫做到了极致。

  按规定,故宫门票款须全部直接上缴财政部,财政部对故宫方面有严格的监控。但导游有本事直接带领游客进故宫,绕过买票环节。“当然钱还是要付的,只不过游客的钱不是去了财政部,而是由导游和故宫的警卫人员直接结算,双方分成。”知情人介绍。

  有多少门票款这样流失,已经很难查实。也许是因为屡试不爽太过顺利,这种成规模的逃票竟发展到毫无遮掩的程度。偏偏不走运,被人看在眼里,并将整个过程拍下来立此存照。

  抓到如此难得的把柄,此人狮子大开口,向故宫要求20万元的封口费。故宫方面不但不报警,还认真派出一个处长去谈判,把价格压到10万元。最终由领导做主,正式从财务部门支款付给勒索者。

  勒索事件就此平息。之后也只是开除了一个涉事的合同工,其他人相安无事。

  9日,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有关“封口费”的报道,故宫方面目前无可回应。

  ◆瞒报门

  ○媒体质疑 清宫木质屏风被水泡坏

  ●故宫回应 系文物正常修复和除尘

  据故宫内部知情人透露,继7月4日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碎裂后,故宫又有重要文物被损坏。此次故宫相关部门再次选择瞒报应对。

  据介绍,此次出事的文物是由故宫宫廷部负责保管的清宫旧藏木质屏风。该屏风在文保科技部进行修复时,被水浸泡。事故发生后,文保科技部负责人在超过一周的时间内对院方隐瞒不报。后因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损坏事件被曝光,才将此事报告院方。

  据称,故宫方面对这一文物损坏事件,至今未向上级汇报。

  9日,记者就此向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进行求证,工作人员称该文物并没有损坏,“他们所说的文物‘被水泡坏’,其实是在进行正常的修复和除尘”。

  此前,网友“龙灿”在博客中爆料,称故宫近年发生4起文物损毁事件均被瞒报。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龙灿”所说基本属实,但他在博客中提到的现任副院长陈丽华就任宫廷部主任期间,将放置佛像的箱子当做废旧物品处理一事稍有出入,当时箱子里装的不是佛像,而是编磬。此事发生后,同样无人担责。

  该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故宫很多职能部门的管理者,缺乏文物管理素质。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由于文物损坏事件无人担责,故宫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正在衰减。

  ◆私拍门

  ○媒体质疑 私自拍卖藏品创收

  ●故宫回应 收购失败记载有误

  近日,有网友发帖质疑故宫博物院私自拍卖馆藏珍贵文物“创收”。

  8日,故宫博物院对此作出回应,称当年收购经费未获批复,故宫博物院确实没有购入网帖中称的五件宋代书札。更不存在“私自拍卖珍贵藏品创收”的情况,故宫博物院官网及相关文献上的购入记录出于失误。

  对于这样的解释,业内人士并不买账,有人进一步提出质疑:如果故宫所言属实,他们为何不在当年收购失败后主动说明此事,而是任由“不实消息”经媒体报道等多种途径广泛散播?

  “行业内部尽人皆知,‘故宫藏品’是块金字招牌。从1997年收购时的682万元,到2005年故宫再次拍卖时的2227.5万,这5件文物的拍卖价格飙升两倍多,其中故宫做了多大贡献?这是故宫的‘默许广告’,还是2005年的卖家白捡一个便宜?我们需要故宫给出解释!”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如果是“默许广告”,故宫博物院有违规“作价”之嫌。

  综合京华时报、新京报等

  ■ 故宫“功绩”

  1973年,故宫为改善600名员工福利,“因院制宜”,把乾隆50年皇宫内御林军的盔甲以每件5角的价格,卖给了员工,每位员工限购5套。据故宫科技文保部原副主任曹静楼介绍,当时每位员工都买了,但大多人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也没把它当文物,而是作为旧货又卖给了收破烂的和废品收购站。

  据了解,当年另有1000套盔甲转增给了八一电影制片厂。

  ◆国宝级文物展出时被水淋

  五代时期著名画家董源存世真迹极少,国内仅有三件。《潇湘图卷》是故宫收藏的唯一真迹,属于一级甲等文物,然而这一国宝在2008年展出时因水淋而受损。

  该画展览时被展柜上方的滴水淋湿,致使受损处裱纸开粘,而滴水来自展柜上方的空调换气口。随后,受损画幅被简单处理后又被匆匆摆放到展柜中。Z新快报

  ■ 评论

  最近故宫“运交华盖”,突然成为媒体的“座上宾”了,似乎正进入“多事之秋”。于是有人慨叹,以前拍过一部叫《故宫》的纪录片,现在可以拍一部叫《故宫》的续集了。不过,现在看来,这部“续集”可能不是一集、两集能解决问题的,而应该是一部连续剧。

  据说故宫电视连续剧也采取了“厚今薄古”的原则,主要描写目前发生的故事。例如就故宫失窃而言,这也不是第一次,建国以来就被偷盗过6次了,不过不为外人所知罢了。这或者也正是故宫的连续剧不能吸引观众的缘故:所有发生的故事情节雷同。再以最近披露的藏品受损的故事,其情节基本是沿袭了这样一个固定的套路: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被举报揭露、继续隐瞒、舆论监督、上级干预、认错道歉、内部处理。

  不过,在看了这么多集之后,也看出了故宫的问题所在。这个故宫,主要还是沿袭了无能的宫廷管理吧?那里无章可循、有章不循,于是事故频发、责任不明,原因在于他们根本不具有管理文物的觉悟和能力,把民族的责任当成自己的家事,以至于出了问题也是瞒报,发现问题也是按家规处理。

  公众真的不愿意故宫的连续剧继续上演。治标之法是,故宫把已经发生而被瞒报的全部问题,用“竹筒倒豆子”的办法一次性承认并查处追究;而治本之法是,该整顿的整顿,该换人的换人,该究责的究责,该改革的改革,把故宫这个公共遗产放在公共的眼光底下,大家一起监管。

  其实,故宫管理者应该非常明确,当故宫不再是皇家禁地时,其管理者的使命和职责,就是为人民管理好这一文化圣殿,为人类守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全。Z扬子晚报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