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书札 真被故宫创收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 10:23 天津网-每日新报
近日,一则名为《故宫珍贵文物疑遗失!》的网帖,指出故宫博物院私自拍卖馆藏珍贵文物“创收”而再遭质疑。这让本就危机不断的故宫博物院又蒙上了一层阴影,考验着故宫博物院本来就有些脆弱的神经。
该网帖引用著名文物鉴定家裴光辉的日记指出,故宫博物院曾于1997年拍得并收藏了五件一度流失海外的北宋珍贵书札,但该批书札于2005年再次“现身”文物拍卖市场,并以超过1997年购入价3倍的价格,被拍出易主。
而记者在查阅故宫博物院网站上“院史编年”下设的“历年文物入藏”中,1998年确曾“收购宋人书札5件”入藏。故宫方面回应称,“故宫从来没收藏过网帖中所称的五件北宋书札,是系统出了问题,才显示在网上的。”
不到一年时间,从“失窃门”、“错字门”到“会馆门”、“文物门”,被人们誉为文物圣地的故宫博物院频遭质疑,也揭开了故宫博物院的神秘面纱,而这层面纱背后隐藏的东西更令人担忧。
正如文物专家所说,当权威面临质疑和挑战时,权威不仅需要澄清,更需要勇气来面对错误。
7月30日18点57分,网友“龙灿”在微博上爆料,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把宋代哥窑瓷器摔碎,随后引起轩然大波。
正当人们质疑故宫博物院的工作能力时,媒体又爆出5月16日的一则网帖《故宫珍贵文物疑遗失!》,这是一个名为“湘江渔隐”的网友发表在天涯论坛上的一则帖子。在他的叙述中,因浏览著名文物鉴定家裴光辉先生的个人网页《格古日记》,“发现惊人旧事:早在2005年,故宫即有将珍贵的馆藏文物——5件北宋名人书札交拍卖行拍卖之疑!如情况属实,岂不是比近日的失窃案更严重百倍?”
为了验证真伪,记者查询了裴光辉的个人网页,发现他的网站已无法打开,仅有网友“湘江渔隐”提供的链接地址可以打开。网页显示,2005年9月18日,裴光辉在《格古日记》中记载的一篇名为《故宫拍卖馆藏文物?》的文章中写道,“有件藏在心里数月的事,实在是不吐不快,但说出来必定令人吃惊: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否将馆藏珍贵文物拿出来拍卖?”
“在今年6月19日结束的北京翰海2005春季拍卖会上,有5件北宋名人书札以2227.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
接下来,裴光辉详细记述了这5件北宋名人书札的来历,“这5件书札,原为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的藏品,后售给书画收藏家张文魁。张文魁在上世纪50年代移居南美,书札亦随之漂流海外。1996年国内藏家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50万美元购回,使墨宝荣归故里。1997年,这5件北宋名人墨宝出现在北京翰海1997春季拍卖会上,以总价682万人民币拍卖成交,得主为北京故宫博物院。”
而让裴光辉感到奇怪的是,1997年就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购买收藏的文物,何以在2005年又出现在了拍卖会上。“如情况属实,这显然是一次炒卖回流文物的举动,即作为卖主的故宫将当年动用公帑购藏的珍贵文物再拿出来拍卖,搞了一次‘创收’。”
裴光辉曾任文化部直属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专长领域为器物、字画,著有鉴赏专著20余种,现为独立文物鉴定人。
此前,裴光辉表示,日记确系其本人所写,内容“来源于我的故宫朋友和我自己的调查”,但他同时表示,为慎重起见,需要再落实相关信息。
为了核实事件的真实性,记者曾多方联系裴光辉。8月7日,裴光辉回复记者称,“新的证据正在搜集和复核中。”
“‘倒卖馆藏文物’这六个字分量很重,不得不慎重,如果没有真凭实据,不可随意冤枉故宫。至今为止,故宫的答复显然令人大失所望。正如您所言,向故宫求真相无异于缘木求鱼,期待文博系统自查(即使是故宫的上级管理部门),难免官官相护。目前最要紧的是:保全证据。”
裴光辉说,目前他最关心的是5件珍贵的书札现在何处?按照有关规定,5件宋代名人书札属于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必须是被列为“定向拍卖”范围的。也就是说,只有公立博物馆才能参与竞买这批书札。
“如果定为定向拍卖,那么它肯定还在国内某公立博物馆或其他公立收藏研究机构,这样的话,由于收藏机构的性质(全民所有,非私立),决定任何公民都有权利追问其去处,而文物局无权不予告知;如果没有定为定向拍卖,北京文物局应负相应之责,其导致的后果即是:这批珍贵文物有可能已经散入民间,甚至流出国外。”裴光辉说。
文物不属于故宫
原是系统出问题?
为了弄清楚北宋名人书札是不是属于故宫博物院的藏品。记者致电故宫博物院公关外联科,该科室回应称:“外界盛传的5件宋代书札根本不是故宫博物院藏品。”
经过记者调查,在故宫博物院网站上“院史编年”下设的“历年文物入藏”中,1998年有“收购宋人书札5件”入藏。
不仅如此,当年也有众多媒体关于故宫收购这5件北宋名人书札的记载。
赵榆(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收藏投资专家)发表在2004年第3期《荣宝斋》上的《国宝回归话成就》一文中指出,这批珍贵的北宋书札归国后的首个“东家”就 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北宋时期的书札已经十分珍贵。其中5件流落到美国,北京翰海公司1997年春季拍卖会从纽约征集到,故宫博物院以680万元购得。”
随后,记者从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得到的回答是,“这件事我们并不清楚,需要领导来回答。”
对于网传的私卖书札一事,故宫博物院新闻发言人冯乃恩对记者说,“此前国家文物局也曾就此事向故宫询问。故宫方面当时给出的回复就是:根本没有收藏过上述几件文物,也没有买过。所以不存在‘私自拍卖’的问题。”
而对于网站上1998年“收购宋人书札5件”的记录,故宫方面回应称:“当时他们是给文物局写了申请,让文物局出钱买来收藏的,后来没买成,反而被登记在网站上了。是系统出了问题。”
可这种看似可笑的问题,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资深文物市场研究者、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文物黑皮书》系列书籍作者吴树表示,“当年,一个农民仿制的‘北魏陶俑’曾被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竞相收购。”1994年,北京潘家园旧货交易市场上,一批陶俑被专家认定为“北魏陶俑”。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出乎寻常地很快做出反应,拨出专款,派出专家,抢救性收购古玩市场上出现的“北魏陶俑”。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吕济民老人回忆说:“(‘北魏陶俑’)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故宫买了两次。中国历史博物馆花了八十万,故宫花了十万吧。”随后,这种陶俑越来越多,引起相关部门的怀疑。经调查发现,当时所有涌进北京古玩交易市场的“北魏陶俑”,都出自洛阳北邙山上的南石山村村民高水旺家。
“可见,有时候故宫存在的问题,不光是系统问题,更多是混乱的体制问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文物专家对记者说。
故宫问题
人的问题
“对于故宫私卖文物,我是不相信,作为一个权威部门不可能做这样违法的事情。以我多年来在文物界的从业经历来说,也没遇到过故宫的人敢买卖收藏文物。”著名文物专家金熠对记者说。
在他看来,拍卖界始终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有些人在拍卖一些文物的复制品和仿制品时,都是打着故宫文物的旗号,借此来抬高该物品的身价,“这在拍卖界很常见,肯定不能说是故宫博物院里流传出来的东西。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来调查。但这种事情一旦属实,那就是天方夜谭式的真实故事,对故宫博物院的影响不可估量。”
谈及一年内故宫博物院出现的众多问题,金熠认为,这些问题大多是人为造成的,“对于文物的保护和管理都出现了问题。”就拿前些天北宋哥窑盘被摔碎一事来说,仪器没有操作好造成损坏,而操作仪器的则是人,是人没有操作好,肯定属于人的问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文物单位,不可能有其他性质的问题。这件事情本身给我们文物单位或者我们管理文物的单位一个很好的警示。”
“现在故宫博物院出了这么多事情,我希望只是偶然为之。”金熠觉得,故宫博物院一直以来是代表着我们在文化上最高层次的地方,这个最高层次能不能不让我们挑出毛病来,能不能让我们对故宫博物院有一种敬仰的意识,值得人们反思。“故宫出现这些问题,大多是疏于管理或者管理方法不当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找找原因了。”
今年年初的全国“两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有其他地区的博物院不愿意把文物放到故宫来展出,就是不放心故宫对文物的保护水平,但这是“多虑”了,因为故宫的文物保护水平已经很高且设备等也足够先进,可以确保文物无忧。
如今看来,郑欣淼过于乐观了。新报记者 刘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