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当扒粪故宫成为时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2日 11:18 太原新闻网-太原晚报

  这是一部系列剧,剧名就是“故宫(微博)与丑闻”。近日,故宫被曝2009年曾发生一起内部人士自导自演的私分票款案。故宫内部人员勾结导游直接带领游客进故宫,绕过买票环节,票款被私下勾兑。此事被举报后,传故宫曾付给举报人10万元封口费。而故宫对“封口费”传闻表示无可回应。(京华时报8月10日)

  很难有一起公共事件,能在时光的洪流中延伸出如许的触角,而故宫就是这么彪悍的主角——— 尽管你审丑疲劳,层出不穷的真相假象还是令你瞠目。从“失窃门”到“错字门”、“会所门”,再到“哥窑门”、“瞒报门”、“私拍门”,围绕故宫博物院的“扒粪”运动持续升级。日前出版的《新世纪》周刊刊发题为《故宫蒙尘》的封面报道,直指号称中国头号文化遗产的故宫所托非人。

  传闻呼啸而来,疲于应对民意质疑的故宫显然大有招架不住的架势。聪明如斯的故宫,其实很傻很天真:它不明白民意的“愤点”,惯于虚与委蛇,热爱李代桃僵,结果越陷越深、作茧自缚。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而合理的设想:如果在“失窃门”之后,故宫大方检讨自己的过失、及时回应民意、严惩责任人、完善管理体制,甚至打开宫门,让事实与真相 稀 释 民 间 的 种 种 疑虑——— 汹涌的民意还会“化愤怒为力量”、继而揭示更多“故宫之罪”吗?

  在解释完 “私卖藏品”系“笔误”之后,故宫对“封口费”传闻给出了“无可回应”四字,令人叹息。据说记者就此向审计署、财政部和文化部申请公开有关信息:审计署称需找其他部门了解情况,财政部表示将延期公开情况,文化部则断言未发现故宫有财务问题。公众最想知道的,也许并不是故宫、或者监管部门的看法———而是在诸多诡异之事不绝于耳的今天,为什么纪检等监察部门没有及时跟进?为什么近乎实名又举证了诸多鲜明线索的举报信息入不了司法的 “法眼”?

  更令人纠结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没有 “勤勉”的微博,传闻中的各色 “故宫秘事”,是否会和这个年代的边边角角一样,成为无可打捞的历史?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