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华人收藏界乱象丛生 屡遭忽悠

2014年05月16日 11:51   中国新闻网  收藏本文     

  中新网5月16日电 据英国《华商报》报道,近年来,古董收藏热遍中国大江南北,英国华人也不甘落后,纷纷效仿。英国华人收藏界乱象丛生,啼笑皆非事件频频发生。5月8日,英国华人收藏家协会在伦敦举办成立仪式,近300华人参加。记者了解到,华人收藏者中不乏“忽悠”和“被忽悠者”,而后者则占了绝大多数。

  卖秦俑淘发大财

  这名华人进口商姓王,1980年代初公派来英留学。王先生早年喜欢到英国各地的跳蚤市场和古董店逛逛,寻觅一些中国物件。

  大约十多年前,王先生回中国探亲。在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时,他突然开了窍。西安街头路边摊的一个秦俑只要20元人民币(按当时的汇率约1.5英镑),而英国古董店的卖价至少50英镑。扣除运输、清关等费用,一件物品的利润往往是成本的十几倍。英国人知道秦俑都是仿品,他们按艺术品对待。

  王先生开始时跑单帮,频繁往返中国购货,以行李物品携带入境,然后卖给古董店,或者委托拍卖行售出。

  王先生很快总结出这是一条发家致富的捷径,于是成立公司、租用仓库,从中国批量进口,并将品种扩大到允许出口的瓷器、家具、字画、漆器、刺绣、泥人、烟鼻壶、铜器和珠宝等等。与王先生合作的古董店和拍卖行也由起初仅位于伦敦的数家,发展到苏格兰,威尔士,甚至爱格兰的都柏林。英伦三岛200多个经营古董的机构和个人都与王先生有过交易。

  据调查,王先生在进口申报时均实话实说,报为现代工艺品或近代仿品。他委托拍卖行也大体如实相告。一些品相较好的,王先生则会装“傻”,故意请拍卖专家鉴定,以英国鉴定师的意见为参考数。鉴定师难免走了眼,人为抬高拍卖价。

  旧货市场没旧货

  据了解,王先生绝非这类买卖的第一人,多名华人早在他之前就已收获颇丰。王先生可能意识到早些年他从跳蚤市场购买的中国物件不过是香港前辈们从中国地摊收来的破玩意,他从此不再以购买者的身份涉足跳蚤市场。

  他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在英国上百个周末跳蚤市场寻找合作伙伴,每一个市场找一个下家,委托销售中国物件。王先生一般每次给下家三、五样物件。

  记者近日走访一些跳蚤市场的摊主,他们反馈,购买中国物件的大多是中国人。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十年前,买中国物件的英国人居多,近三、五年中国人后来居上。中国人似乎热衷要买回自己家流失的东西,或者希望捡到一个大元宝,现在每个周末都能见到一拨又一拨的中国人”。

  另一位摊主说:“中国人一般会问问物件从哪里收来的,我们都会按照委托人的吩咐,都说是家传的。但真实的来历,我们也不清楚。”

  记者向律师请教,大家都不觉得王先生的买卖有什么不当之处。律师指出:“王先生利用中英两地的差价做生意,合理合法。英国市场上卖的任何中国产品都存在利润差。中国出厂价与英国零售价相差几十倍的产品成千上万。关键是交易不能掺杂欺诈行为。王先生以工艺品或仿品进口报关,同样以此进入拍卖行或在跳蚤市场零售,都是法律允许的。市场上摊主的销售术,虚构夸张来历,不足以构成欺诈。”

  借拍卖抬高价格

  林先生是来自香港的老华侨,早在70年代末期就与一位英国友人在伦敦市中心开古董店,专门经营东方古董和艺术品。店名很洋气,林先生从不在前台出现,他只负责从香港、泰国和印度进货。在英国侨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引荐下,林先生开诚布公地向记者讲述英国古董店内中国物品买卖几十年来的变迁。

  林先生说:“英国古董行业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古董店林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开始做时,一切都很正规,我们从南亚,从远东的古董街、旧货市场进货,运到伦敦卖出。可能价格有一定的随意性,例如5镑买的,出售标价可能是200镑或者500镑。古董定价很难有一个衡量标准,随行就市,双方自愿。再说,这行不像杂货店,天天有人进来买,正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但不管怎样,那些年玩猫腻的、故意卖假货的,仅极个别。”

  数千现代瓷器流向英国华人

  2001至2011的十年间,每年有二到三次景德镇瓷器展销在伦敦、曼城和伯明翰举行。记者了解到,每次展销的瓷器多达千件,均以失败收场。最多卖出的不到五分之一,仅能支付场地和运输费用,多个展销商以血本无归形容在英国的推销。

  展销结束后,货主不愿再淘腰包将展品运回中国,只能以跳楼价甩卖。标价80镑的最后可能降到5镑。

  记者了解到,七成多的展览品被个别英国华人收购。初略估计,十年间展销会留在英国的瓷器,至少5000多件,最后大多通过拍卖行、古董店和跳蚤市场流向民间,其中不少辗转到华人收藏者家里。

  记者5月8日在参加英国华人收藏家协会成立仪式时,随机采访多位收藏爱好者.10人中至少有8人曾经或者目前还在跳蚤市场流连忘返,而常光顾拍卖行的约有一、二成。

  英国中医界几位知名人士也参加了成立大会,其中一位告诉记者,他每周末都去跳蚤市场走走,偶尔也会挑上一、二件中国的物件。他说:“我选的东西大多不值钱,最贵的也就几十镑。我知道地摊上摆得应该是现代仿品,逛跳蚤市场就是个闲情逸致,出来散散心,真没指望能淘上一件宝贝。”

  另一位中医界人士曾经营十多家中药店,目前闲居在家,他熟悉伦敦的多家拍卖行。他说:“英国的拍卖公司这几年生意红火,中国的物件不管是瓷器还是家具都很容易卖出去。令人揪心的是最近几年在拍卖行出没的华人越来越多,华人竞相抬价,价格翻上十倍、二十倍的司空见惯。

  海外华人更需理性收藏

  华人收藏家协会成立当晚高朋满座,大使馆文化参赞项晓炜代表刘晓明大使出席祝贺,收藏家单声和钱伟鹏担任协会顾问,周自立出任会长。

  协会的一位胡姓顾问指出,不少华人抱着淘宝发家的心态盲从,以致市场价格过热,想捡漏发大财,成功率可能低于买六合彩,华人应该理性收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