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古村落留得住活得好

2016年05月13日07:08   中国新闻网   微博收藏本文     

松阳县山下阳村,工作人员取下老屋屋顶瓦片,准备进行修缮。新华社发   松阳县山下阳村,工作人员取下老屋屋顶瓦片,准备进行修缮。新华社发 松阳县山下阳村的古建筑。新华社发 松阳县山下阳村的古建筑。新华社发

  踏入浙江丽水松阳县,只见田园村舍错落有致,石板路幽深曲折。扑面的泥土香,让时间都放缓了。细雨蒙蒙中,几位耄耋老者坐在房檐下,品味着今年刚采的新茶。

  在松阳,广泛分布着一种乡土建筑:既有徽派的“粉墙黛瓦”,又兼具福建客家建筑的元素,采用泥墙承重、灰瓦片覆顶的木结构。长期以来,作为私人产权的文物保护建筑,这类老房子存在着修缮资金短缺的问题。

  一个古村落,见证着年年岁岁时光的变迁;一栋老房子,承载着祖祖辈辈家族的寄托。然而,这些印刻着历史记忆的老房子,有些被城镇化的浪潮推倒,有些因村庄人口流失而陷入无人居住、破败坍塌的尴尬局面。

  守护家园,留住乡愁。近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拯救老屋行动”项目在松阳启动,松阳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之一,以及全国唯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

  保留原始风貌

  “传统村落保护的结果,应该是让村落更像村落。”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对传统村落的建设,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开发的前提是要合理利用原建筑,一层楼不能改成二层楼,200平方米不能扩建成400平方米,不能放任投资商建设城市化的园林景观,也不能搞成新城镇,这样就失去了传统村落的原始韵味。”

  理念先行,徙木为信。文保基金会强调:村落修缮开发一定要守住底线。记者走访了解到,三都乡酉田村是松阳县内文保建筑较为集中的一个村落,村庄依山而建,在村庄的最高处曾经是一所小学。曾有家公司想利用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阔的视线,将小学改造成茶室,邻村的那一面设计成落地窗。但是当地并没有同意,因为虽然从茶室看外面的茶园山色确实很美,但是从建筑外观上看,村庄原本都是土墙,突然在最高处出现落地窗,会破坏原本和谐的原始风貌。

  在“拯救老屋行动”前期试点的山下阳村中,记者看到,村中老巷仍是鹅卵石小路,保留着原始韵味。与商业性的仿古建筑不同,村庄文物建筑修复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没有破坏文物的原有性质,修缮好的房屋依然保持着古色古香,还将原来如蜘蛛网般错杂的电线管线全部埋入地下,并铺设了自来水管以方便村民生产生活。

  培养“松阳匠人”

  “拯救老屋行动”中农民是主体,是积极参与者,对于房屋的修建,文保基金会秉承着自愿的原则,并不强迫任何一户居民加入到行动中。励小捷多次强调此次行动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想做到村落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将村民留住是关键,只有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留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个村庄才是活的,才能把悠久的文化基因传承下去。”励小捷说。

  农民也是修缮工程的主力。“传统村落世世代代都是乡亲们自己动手修建的,如果按照建筑市场的规范流程走,招投标,资金需要翻几倍。”励小捷说,为了让资金使用更有效益,文保基金会做了突破性的尝试。松阳县现有古建筑传统工匠约600人,主要工种涉及木工、雕刻工、泥瓦工、石工等。为了提高古建筑传统工匠的理念和技术水平,培养古建筑传统工匠队伍,也为了保证施工效果,松阳县委人才办、县“拯救老屋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松阳匠人”之古建筑传统工匠培训班。据悉,培训班后期将以集中培训、按专业分组分片培训、现场实践指导等形式进行培训。

  文保基金会委托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技术团队责任,负责制定修缮导则、工程造价评估标准,施工现场技术指导以及“松阳工匠”之古建筑工匠的培训。除了10处县级及其以上文物建筑要请正式的施工队来做,剩下的修缮大多数都由业主组成施工力量,但必须要在取得“松阳工匠”资格的人的带领下进行。“大工带小工,这样大大缩减了聘请工匠的薪金,提高了资金效益。”励小捷说。

  农民更是开发利用村落的主人。励小捷认为现在对于传统村寨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村民自己经营民宿还是商业资本入驻,总体仍是要利于文物保护和民生改善,把群众的文化自觉真正调动起来,这是行动实施的重要保证和持久发展的动力。

  “有了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文化自觉,有了基金会资金的保障,有了技术团队的支撑,松阳传统村落的文物建筑保护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文物保护之路。”励小捷说。

  吸引社会参与

  对于传统村落中保护级别较低的文物建筑,其修缮资金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如何突破,各地都在进行探索。文保基金会在松阳进行的“拯救老屋行动”,只是其中一种。古徽州亦是古建筑集中地区,保护修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巨大。为弥补资金不足,黄山市委、市政府从2009年开始探索,吸引社会人士和资金参与了古徽州古建筑的保护利用,使许多古建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缮及利用。他们又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于2014年出台《黄山市古建筑认领(认养)保护利用暂行办法》,进一步鼓励和规范古建筑的认领(认养)。实践证明,此举一方面解决了徽州古建筑所有者因资金困难无力修缮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投资修缮并开发利用徽州古建筑获取效益的问题,同时,也缓解了保护资金上的困难,使古建筑得以保护延续。

  而江西抚州的“认修”可谓又一创举。此前,他们在金溪古村,推行“一员护一文物”“一员管护一古村”的专人看护机制,在古村落保护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将保护措施落实到位,4月中旬,一场别开生面的老宅“认修会”在金溪县游垫村的胡氏祠堂里举行。来自全国的20余位专家、学者把一座座古宅“领走”,并将通过个人资源和学术影响把“认修”工作落实到位。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李韵 本报通讯员 刘宇佳)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松阳村落古村落古建筑工匠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