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黎简艺术对新水乡画的启示

2016年07月04日10:35   金羊网-新快报   微博收藏本文     

■黎简 乔柯修竹(雅昌供图)

  ■叶其嘉(顺德美协主席)

  在顺德文化史上不得不提到黎简,他的诗书画印堪称“四绝”,在当时可谓独步岭南。

  他的诗尤为时人和后人称道,当时的王昶盛赞他的诗“峻拔清峭,刻意新颖,言人所不能言”。钱仲联先生认为他“在乾、嘉时期殆可独步岭南”;钱钟书先生也盛誉黎简“生面别开,幽蹊独往” 。由此可见,黎简在诗歌史上地位之高、影响之巨。

  黎简(1747-1799)是广东顺德弼教村人,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书画家。谈到黎简的人生,必须提及中国的隐士传统。在中国古代,仕与隐的观念 一直支配着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形态的抉择,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黎简却是少有的一个例外。终其一生,他从未在仕与隐两条道路之间苦苦纠 缠,甘愿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靠当塾师及卖文卖画的收入来维持生活。

  他32岁时中秀才,42岁被选为拔贡,本有机会上京就读国子监及参加廷试,一展个人抱负,但因其父病故而未有成行。此虽为天意,然黎简本质上淡于官爵,不 羡权贵。黎简淡泊官场,以隐为高的独特性不是因仕途受挫,而是他清新高洁的天性使然。他说“削迹返心求故我,卖文随力饭饥人”,并他甘愿消踪匿迹, 以卖文维持生计:“在野吾甘作系匏,百城南面以书豪。”

  虽然归隐山林与田园,虽然避仕,但不避世,而是怀着深切的人文情怀打量世情冷暖。关心民间疾苦,同情饥荒年月的老百姓的遭遇。他把自己的感情与劳苦苍生联 结在一起,在秋熟雨灾之时,写下了满腹悲怀的诗句:“三年不见十日雨,一雨偏当九秋熟。苍天作意何太酷,不令人喜令人苦。”由于饥荒连年,农民生计被毁, 粮尽炊断,地方官又敷衍赈济,黎简则愤为苍生鸣不平,力数昏官土豪之劣行:“苍吏居上头,饥民畏如虎。民归未足乐,民来已愁苦……谓当朝有餐,已暮火未 举。安知远村民,不及食官米。乡米倍于官,土豪狡如鬼。”一位关心黎民疾苦的布衣诗人,深得杜甫忧时伤事、悲悯为怀的诗中三昧。

  隐逸是黎简个性使然,他的个性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一个“狂”字。他被人评为“狂” , 黎简也自署“狂简” ,更刻印曰“小子狂简” , 很以此为荣。

  他恃才傲物,连当时的诗坛领袖袁枚也不放在眼里。袁枚是当时文化界的旗帜性人物,极少有人敢对他说三道四。他有次到广东一游,慕黎简之名,以七十岁高龄亲 自登门求见。然而,黎简竟然将袁枚拒之门外,他甚至还写信责骂袁枚。难怪后来袁枚在收集“近日十三省诗人佳句”时,将成就远远不及黎简的诗人诗句收录,却 只字不提黎简。

  黎简五十三岁便离开了人世,除了大量诗歌与书法,他一生也创作了不少绘画作品。他的作品是传统文人画的经典, 因为他以优秀诗人之气质,继承和融会了诸先贤的艺术精髓,化为一己之用,成就了其个人的艺术特色,体现一种性情的狂放,却在艺术风格呈现出雅逸之美。可以 说,他把岭南的文人画推到了一种新境界。

  现在,我们提出“顺德新水乡”的概念,很有必要在黎简的人生与作品中吸收有益的思想与观念。他是全才,而非只是纯粹的职业画家,这种文化视野的宽广与文化 积淀的深厚,又很好地滋养了他的绘画。绘画是生长在开阔肥沃的文化土壤中的,如果只是禁闭在狭窄的专业领域,便无法长成参天大树。所以,“新水乡”要想有 长足发展,必须根植于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根植于独特的水乡文化中。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黎简水乡画启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