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惊现大规模战国古墓葬 16口古井出土宋代器物

2016年12月22日11:58   中国文物网  收藏本文     

  原标题:留芳岭惊现大规模战国古墓葬

  (通讯员 雷永利 记者 任波)留芳岭北面的湘雅医院教学科研楼项目工地日前已发掘战国及东汉古墓葬13座、宋代及清代古井16口。据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告知,留芳岭上的这批古墓葬及古井群是于今年10月经市考古所考古勘探发现。随即,市考古所组织人员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目前考古工作已告结束。

  宋代古井群为普通居民生活用水井

留芳岭北面湘雅医院教研楼考古工地第11号墓中保存的陶鼎、陶壶、陶盒、陶豆等随葬品及墓中残存的墓具。雷永利 供图  留芳岭北面湘雅医院教研楼考古工地第11号墓中保存的陶鼎、陶壶、陶盒、陶豆等随葬品及墓中残存的墓具。雷永利 供图

  留芳岭北新发现的这批战国及东汉时期的古墓,以战国墓为多,且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可惜的是这批战国古墓已为各历史时期的建筑基础所破坏,整体保存状况较差,古墓中的葬具及尸骨大多腐朽无存。但考古工作者仍在留芳岭北的3号战国墓(以下简称为墓×)中发现保存完好的铜剑、铜矛、陶罐这一随葬品组合;墓10则出土有铜矛、铜矛鐏(注:戈柄下端的圆锥形金属套)、陶鼎、陶敦、陶壶、陶罐;墓11出土有陶鼎、陶壶、陶盒、陶豆等。此外,这处工地发现的一座东汉砖室墓,因保存状况较差,并无器物出土。

  在留芳岭北的这处湘雅医院教研楼工地所发现的16口古井,均为圆形土壁井。古井出土的遗物以宋代器物居多,可辨器形有青瓷碗、罐,执壶等。另有一些明清古井则出土有青花瓷片和建筑残件。留芳岭上发掘的这批古井为普通居民生活用水井,井内出土器物为古井废弃后填充堆积所致。

  为长沙古城发展演变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本次新发现的战国古墓葬及古井群的湘雅医院教研楼工地,其具体位置在本市蔡锷北路东侧的湘雅医院院内,北距湘雅路约50米左右,南距留芳岭巷100米,属长沙市第7号文物埋藏区(留芳岭埋藏点)范围内。根据考古发掘可知,本次新发现古墓葬及古井群的工地,其原始地势较高,本为一低矮山包,早年该处在建设厂房时已将山包削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陈浴新领导下湖南省考古队曾在留芳岭发掘出数座具有重大意义的大型战国木椁墓;上世纪90年代,长沙市考古所更曾在本次发掘工地的东侧区域发掘过一批战国古墓葬,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

  此次留芳岭北面的湘雅医院教研楼工地发掘的古墓葬和古井群,丰富了长沙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古代遗存,为研究长沙古代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尤其对长沙古城发展演变史作出进一步的推进。长沙文史工作者新近发现,历史上的长沙古城池,规模最宏大的年代为五代及北宋时期,当时古城长沙最北面的城墙应已达到今湘雅路一带。南宋初年,金兵一度攻破并毁坏长沙城墙,名臣李纲曾上奏朝廷请将长沙北面城墙内缩到今湘春路一带。也就是说,在五代马楚及北宋时期,长沙北面城池应已位于湘雅路附近。但这一推论至今仍未得到科学考古的证实,留芳岭北、湘雅路及麻园岭一带也从未发现过五代及北宋城墙的基址。

  来源:长沙晚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战国古墓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