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县工艺师玩木40载 雕刻远古民间神话

2017年04月22日 08:4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自全国50余家媒体记者采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师称号的张宜详老师。吴际宇 摄来自全国50余家媒体记者采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师称号的张宜详老师。吴际宇 摄
图为当日在南丰县傩面具展示馆陈列的面具。张琦 摄图为当日在南丰县傩面具展示馆陈列的面具。张琦 摄
图为当日在南丰县傩面具展示馆陈列的面具。张琦 摄图为当日在南丰县傩面具展示馆陈列的面具。张琦 摄

  江西是中国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记载最早的赣傩是位于抚州市南丰县的《金砂余氏族谱 傩神辨记》,早在2006年,傩舞经江西省申报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舞历史悠久,有中国舞蹈“活化石”之称。至今,在江西,两湖等农村地区,仍保存着比较古老的傩舞形式,并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

  傩舞中,傩面具是其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记者在参加融媒体活动时看到,现年68岁,从事雕刻40余年的非遗传承人张宜详正在制作傩面具。“制作傩面具需要秋天的香樟木,在雕刻过程中要刻画出面具的神韵、喜怒哀乐等情绪。”在满屋的香樟树的气息中,张宜详向记者介绍道。

  据中新网记者了解到,傩面具的主要雕刻技艺流程是:选材、烘干、初坯定型、刻初坯、修光、刮灰、上漆和装饰附件等8个步骤,表现在色彩亮丽,通过拙朴的民间造型手法赋予了傩舞面具以生命力,使得人物性格化,更加形象地刻画民间神话中的神灵、鬼怪等。

  目前,南丰县有傩班108个,傩舞艺人1500余人,从事傩面具雕刻的艺人过百,有近20余家傩面具雕刻企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师称号的张宜详,他授徒30余人,年龄最大的有62岁,最小的才16岁,徒弟又接着带徒弟,已经有近百人继承了他的雕塑事业。

  “我做这行,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另一方面是作为传承人,觉得有责任带头去把家乡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张宜详笑着说道,令他欣慰的是,“南丰县对于傩舞的认可度比较高,有不少年轻人喜欢做这行。”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面具,南丰县政府修建了仿古街,专门设立了傩面具雕刻展示馆。此外,当地政府加大了对非遗项目申报的支持力度,同时对非遗文化继承人进行奖励,并多次举办活动,集中演出和评比,对活动中优胜的傩舞班进行奖励。

  南丰县图书馆馆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李秀华表示:对于傩文化,我们更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技艺本身,而是背后傩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文化传播,这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来源:中新网江西新闻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