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店粮站旧址出了件一级文物

2017年05月11日 08:26 新浪西安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沙家店粮站旧址沙家店粮站旧址

  老电影《沙家店粮站》,表现了陕北人民在战争年代的英勇精神与不朽功绩。近日,本报采访团前往米脂沙家店寻访,见到了原沙家店粮站房主、年已89岁高龄的常锦春,听他讲述当年的红色故事。

  在沙家店战役前,为保证西北野战军的粮食供应,沙家店粮站站长折多富、会计折云树、安保主任折云开,组织动员群众将沙家店粮站的粮食分散隐藏。他们3人因发粮记账被国民党军俘虏,遭到严刑拷打。折云开在酷刑之下英勇就义,折多富和折云树趁夜色逃出,按原粮册收回公粮,支援解放军。老电影《沙家店粮站》讲述的就是这个革命故事。

  “沙家店粮站占用的窑洞就是我们常家和折家的,当时三孔窑洞和院子里堆的都是粮食,窑洞的石仓里是麦子,能储藏100担,院子里的麻包装的是玉米,堆得像山一样,每天都有部队的人来院子里领粮。”坐在沙家店镇政府的办公室里,今年89岁的常锦春精神矍铄,谈吐清晰。

  常锦春回忆,当时粮食很紧缺,所以粮站管理非常严格。经常有玉米粒滚到他家窑洞里来,都被他的妻子捡起来,送到院子的粮堆里,为此粮站主任常生润多次表扬他们家。“我家院子里除了存放粮食还住过部队首长,沙家店战役前,来了三个听说是从山西过来的首长,就住在我家另一孔窑洞里,几天后被人用几头骡子接走了,说是要去攻打榆林。”常锦春说。

  1947年8月20日,沙家店战役打响。“战斗头一天,我们全家和其他村民就接到区上通知,从沙家店撤到十多公里外的刘家沟村。第二天天天刚亮,我和哥哥出去给牲口割草,看到东边山梁上有一支队伍向沙家店方向行进,当时不知道是谁的部队,就赶紧躲到一处旮旯里。”常锦春说,不一会儿,就听见山那边传来隆隆的枪炮声,震得山旮旯上的土块刷刷往下掉。

  “枪炮声到当天傍晚才停下,第三天我们返回村里,听说战斗胜利了,咱们的部队都已撤走,我家院子大门口的三个石床全被炮弹炸烂了,存放粮食的窑洞门窗也有着过火的痕迹,不过听说粮食被提前转移了,没有大的损失。”他说。

  常锦春说,他记得1947年那一年,他们家交了七次公粮支前,最多一次交公粮一担,后来交八九斗,再后来交五六斗。“部队要打仗,总得吃饱饭才能打呀,可是那个年代穷,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也不高,农民除了种庄稼再无别的收入,但一说到支援解放军,积极性很高,哪怕自己吃野菜,也要把余粮都交公。”

  据记者了解,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一只木斗,就是沙家店粮站发放粮食用过的,1962年由原沙家店粮站站长折多富捐献,199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一级文物。

  来源:西安晚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