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酷空间2002年大事记

2017年06月19日 11:4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撰文/顾博

当年藏酷外景的视频截图当年藏酷外景的视频截图

  年龄在35岁以上的艺术圈人士,大多都到过藏酷,少数没到过的,也听过这个名字。藏酷分为两个部分:前面藏酷酒吧,由林天苗的弟弟林天目经营;后面是藏酷新媒体艺术空间,由王功新和林天苗使用。在本文中,重点记录的就是藏酷新媒体艺术空间(以下简称“藏酷”)那几年发生的事。

  藏酷诞生于1999年初,消失于2003年,在这三四年中,其角色是多样的,一间北京最早的替代空间、一个新媒体艺术家的孵化器、一座中外艺术界的联络站。2002年,藏酷关闭的前一年,达到其“生命”中的巅峰,两年中孕育的能量在这一年集中爆发,这也为随后的关张留下了具有传奇性的一笔。同样在这一年,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更让这个依大势而生的空间得以功成身退。随着2002年798艺术区逐渐蜚声国际,国内外交流平台的开放化,展示艺术、找艺术家已经不像世纪之前那般艰难。“容易找了,有地了。”这个原因让王功新对藏酷的离场毫无遗憾。

丹麦和中国音乐家的交流活动丹麦和中国音乐家的交流活动

  藏酷位于三里屯一带最早开发的机电4号院核心区域,这也是北京最早的外国人聚集区。正如其名字所示“藏着酷”,门脸不邻街,但是内里藏龙卧虎。林天苗把一个仓库改造成了极具现代主义风格的大工业场景,在美国生活了八年,林天苗的工作正是在设计方面。在美国期间,他们夫妇就十分留意非盈利空间、地下展览、多媒体艺术等,林天苗希望这个场地能在空间视觉和内容上对上世纪90年代初对纽约文化的印象、视觉、声音等生态移植到北京来。这是基于这点,藏酷酒吧一开门就自带引力。

  裸露的砖墙钢架布满管线的天花,成排悬挂墙面的黑白电视监视器屏幕,大型幕布上反复映放的黑白电影,不锈钢明式四出头椅子和同样木椅的混搭摆放,院内的一棵树引入室内的巨型玻璃“盆景”,故意将水泥柱敲出凸凹坑洼后拧上玻璃用灯光打出肌理效果,深灰丝绒包覆的线条夸张的大型沙发,水泥与实木地板还有令人心悸的二楼玻璃地板……作为设计酒吧的回报,王功新林天苗获得了酒吧后面,即藏酷新媒体艺术空间的使用权。

  除了炫酷的设计吸引眼球,藏酷的首展同样引起轰动。作为当代西方接纳东方的第一个国际展览“大地魔术师”的中国参展艺术家之一,顾德新的作品呈现让人惊奇,他将三吨青色苹果铺在地板上,苹果的清香气息萦绕在展厅内,观众所等待的即是苹果在自然环境中慢慢腐烂的过程。

王功新&林天苗王功新&林天苗

  藏酷的“苹果计划”敲开了通向公众的大门,越来越多的老外以及文艺界人士慕名而来。三年时间,藏酷举办活动百余场,包括展览、讲座、发布会、演唱会、放映会等,在缺少文艺展示平台的21世纪初,藏酷的平台化作用就像一个艺术孵化器,给新媒体艺术一个培育的空间,同时,也在陪同新媒体艺术一起成长。当年,在藏酷帮忙的凯伦·史密斯、邱志杰、李振华、皮力、冯博一等,现均在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经常到藏酷的贾樟柯、宋冬、赵亮、展望、张慧、刘韡等,已经成为著名艺术家。

  林天苗回忆:“当时北京没那么多商业活动,电影、艺术、音乐与商业不紧密,与政治、社会状态更为紧密。理想主义加上有勇气、有创造精神的一拨人,这小众人群聚在一起,把整个北京的文化氛围拉动起来了。”

  这种理想主义的生发正当其时。即将跨入新世纪知识,中国的影像艺术以及新摄影刚刚起步,藏酷提供了展示以及交流的平台,在空间的功能性上,颇有新媒体艺术孵化器的作用。随着电脑普及率增高,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投入到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中。此时,敏锐的国际人士也注意到了中国的变化,除了架上绘画,他们更为好奇的是中国在新艺术上的表现。2001年9月中国美术学院率先建立了新媒体艺术中心,2003年6月正式建成独立科系,命名为“新媒体系”,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新媒体艺术为教学方向的专业系科。

  在藏酷存在的三四年间,关于新媒体艺术最核心的事情都在那里发生,越来越多的外国面孔出现在藏酷,说着多种语言的老外汇聚在这个酒吧和艺术结合的空间内,俨然一个小小的“艺术联合国”。在发生在藏酷的无数事件中,2002年的两件事尤其值得记录,它们既是藏酷的大事记,也是其使命性的体现。

“藏酷数码艺术节”研讨会“藏酷数码艺术节”研讨会
在藏酷举行2002年光州双年展发布会在藏酷举行2002年光州双年展发布会

  2002年,王功新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电话中说有一组重要的外国客人要到北京,需要藏酷接待。在只言片语中,王功新知道了这组重要客人包括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还有美术馆馆长,他也以非常郑重的方式告诉藏酷酒吧老板、林天苗的弟弟林天目:重要客人,盛情款待。由此,有了关于卡塞尔考察团被招待喝一万多元一瓶红酒的“八卦”。

  由梁洁华艺术基金会支持的卡塞尔文献展考察团一行10人,另外还有梁洁华、郑胜天和林荫庭。说起此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故事。华裔加拿大籍艺术家林荫庭在中国美术学院留学,他与2002年第十一届卡塞尔文献展主策展人奥奎·恩威佐相识;此时,郑胜天已经回到中国美术学院,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梁洁华艺术基金会的秘书长;梁洁华出生于银行世家,自小喜爱艺术,她的艺术基金会支持过蔡国强、徐冰、严培明、陈丹青等中国当代艺术家,并帮助他们走上世界艺术舞台不可或缺的力量。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接待如此重要以及大量的国外当代艺术友人,还是第一次。尤其带着卡塞尔文献展的光环,让这队人马更显传奇。

  田霏宇(Philip Tinari)发表在《艺术界》(LEAP)2011年05期的署名文章《十日谈》中,形象地描述了这段旅程:和当时中国艺术圈里所有需要花钱的事儿一样,这次行程是由香港一位梳着优雅的杰奎琳式发型,衣柜里藏着无穷无尽怀旧版职业女装的慈善家An nie Wong(梁洁华)女士资助。带领这些“但丁”启蒙穿游的领路人“维吉尔”一角则由郑胜天来扮演—他是一个传奇性的艺术家、教授以及85新潮运动的精神导师,至少在谈到他的国家和这个国家的艺术界的内行知识方面,他自称比任何一个仍然在世的人都更加了解。

  这些“但丁”此前没有到过北京,尤其对于藏酷这样一个国际化的空间,以及因为“重要”而在藏酷酒吧内喝到的“盛情”的红酒,一下子被灌得有些恍惚,分不清到底是北京还是纽约。

  王功新还清晰记得他给考察团放艺术家作品的情景。“他们没有邀请艺术家到场,仅让我找作品看一下,好像很神秘。我把手里有的资料都在前面的酒吧放了,当时有个年轻的导演也凑过来一起看。”这位导演后来成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之一。

  接下来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的推介会,参与者一下子扩大了,也增加了中方的发言和提问环节。行程中穿插的,自然有各种饭局,以及艺术家工作室参观。

  田霏宇的《十日谈》记录下了奥奎对此行的总结:“这次讨论一直绕不开的话题是中国和西方的关系,但是更确切地说,我们谈的是关于中国艺术家的成功是一个由于西方策展人的挑选才带来的成功。”在这个主题上,奥奎认为第一波在国际舞台上活跃的艺术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西方策展人选了他们才导致后来的成功,而是由于这么多年来两方缺乏联系和交流。所以一旦了解到一些关于新的范畴下艺术创作的时候,这些资讯就提供给所谓的西方策展人一点新的考虑。”

  奥奎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缺乏联系和交流。2000年前后,有很多艺术家有机会参加国外展览,但是问起策展人在哪里看到作品,如何找到他们,似乎很难有人说得清楚,这与2002年后策展人与艺术家直接对接的关系大不相同。彼时,艺术家也不知道如何找到策展人,藏酷正为新媒体艺术家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在这个环境中,不需要找人,只需要找到合适的桌子。2000年时,旅居纽约的韩国独立策展人到中国寻找做影像的艺术家,选择的落脚点就在藏酷。2001年,《行为的转移》群展分别在柏林文化宫美术馆和美国皇后美术馆举办,这个巡展是很多中国艺术家第一次踏上西方的土地。

  究竟有多少艺术家的海外展览是通过藏酷来“中转”的,并没有记录留存。对于王功新来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参加的2002年台北双年展,策展人马力(Bartomeu Mari)及王嘉骥正是在藏酷与王功新相遇。

  的确,彼时的中国还是缺乏联系和交流的。这也是在当时,藏酷这样的新媒体艺术空间能够独当一面的原因。“当时到北京的国际友人,几乎都会来藏酷,对中国有兴趣的人来这里接触艺术家,这很有意思。”王功新说。

  值得载入藏酷大事记的另一件事,正是由藏酷所衍生出来的一个国际项目,这个项目不仅有艺术家参加国外展览,藏酷也作为一个整体加入其中。

  2002年第四届光州双年展由侯翰如担任策展人,在中国的新闻发布会正是在藏酷举行的。在这个现今看来现场有些混乱的双年展中,“替代空间”成为本届双年展的活力之源,邀请来自亚、欧、美等地的25个“替代空间”或独立艺术组织,给予他们充分自由,来设计自己的展场和展出内容。藏酷所参加的展览项目正在这一单元。

  替代空间,现在来看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在当时还让人颇为陌生。前面酒吧,利用空地开辟艺术空间的藏酷正是北京替代空间的一个先驱者。

  在这个项目中,王功新既是艺术家,也是策展人。他以空间为单位,邀请了12位艺术家,每人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外国艺术家,做一个假设中的联展海报。最终现场展出了12张海报,以及一个王功新创作的影像。当时正赶上奥运会热潮,宣传片《北京欢迎你》盘踞大街小巷,王功新就将这个宣传片改编成《藏酷欢迎你》。“可惜的是,当时资料保存得不好,现在都找不到了。”对此,王功新不无遗憾。

  现今,藏酷的很多资料已经不齐全,正如当时那个秩序还未建立的新媒体艺术,很多事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凭着理想主义的支撑,藏酷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海报海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