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立武)穿着老土,说话憨厚,演得逼真。6月13日早晨7时,车站路新居宅路旁,“农民工”兄弟称在工地挖出一件“玉器”,同样有三五个“托儿”在一旁煽风点火,为抢“宝贝”打起价格战,所不同的是,这次这拨骗子可能觉得白天太暴露,易被戳穿,选择的目标是逛早市归来的老人和中年妇女们。别说,还真有人险些上当。
6月13日早晨7时,新居宅报社门口,一群拎着菜的中年妇女和老人围着一个小个子男子。男子穿着一身脏兮兮的迷彩服,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塑料袋,露出一半粘着泥巴的“玉器”。
他说自己是附近工地的民工,几日前在工作时挖出这件“宝贝”。说话间,男子将塑料袋全部展开,露出一件乌龟形状的“玉器”。
“哎呀,这可是宝贝。”旁边一外地口音的男子惊呼一声,“这要是在商场,这么大一块玉少说也要十多万,何况还是古董。多少钱?我买了。”
“啥,才3000元,我要了,我这就回家给你准备钱去。”旁边另外一同样操着外地口音男子赶紧上前,一把搂住小个子男子肩膀。
就在3名男子“讨价还价”的空儿,一拎着菜的大姐挤进人群,悄悄对小个子男子说:“兄弟,我多出500(元),卖给我吧?”
“大姐,你要诚心要,我就给你。”小个子一把推开搂着自己肩膀的男子。
“可是,我上早市回来,没带这么多钱,你跟我回家去取。”
“那可不行,我知道你把我带哪儿去呀?”
就在这时,一大爷悄悄拽了一下大姐的衣襟,“别信,他们都是一伙儿的,骗人的。”紧接着大爷说道。“不对啊,前几日我儿媳在商场买了一个玉镯子还花三千多呢,这么大一块,才要这么一点儿钱!”在大姐半信半疑之际,小个子男子见围拢的人越来越多,抱着“宝贝”走远了。
站在一侧一直观望的记者,用手机拍下了全过程。就在记者低头看手机中照片时,操着外地口音的一男子不知何时凑了过来。
“拍得不错,我看看。”没等记者反应过来,手机已经到了男子手中,“你拍这个干嘛,还是删了吧。”说话之间,他就调到了删除键。记者一把将手机抢了过来。男子讪笑一下,离去。
冒充民工工地挖出宝贝的招数早就是老土的骗局,可是依旧有人会相信。在此本报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老人和妇女,不要轻信这些路边买卖,这些人大多是乔装打扮的,目的就是让人放松警惕,骗取购买者信任。另外,私自贩卖古董文物是一种违法行为,无论兜售的东西是真是假,市民一经发现便可向有关部门举报。
来源:承德晚报 作者:郭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