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件10亿!艺术品为什么这么贵,艺术又是什么?
当苹果从树上掉下,砸中牛顿的头时,牛顿不禁自问:“是什么让苹果垂直下落?为什么它不飞向上空?”;对于牛顿来说,只要是现实中具体存在的事物他都能去追溯其存在的缘由,说清为什么,它是什么?
每年七八月的艺术界,都是一年中最为平淡的日子。拍卖会将每年最大规模的拍卖都放到了春秋两季;万人参与的艺博会也不会选择在这炎热的夏季;而艺术家们或许由于天气的缘由,相关展览也比其它月份少一大截。而正是在这个“艺术冷月”,我们才更容易静下来想一想,今年到此的国内艺术界都发生了……
今年艺术界到此最为热门的话题,还是被两岸三地的拍卖所占领。不算艺术工艺品,在纯艺术方面总共便有6件拍品过亿成交,总金额高达10亿。当艺术圈内人插手高叹其理所当然时,圈外的小伙伴们更是抓破头皮对天狂道:
“即使一辈子勤勤恳恳去搬砖,也不可能赚到10亿,我的一生竟然输给了几张画。”
此时,有人便挺胸道言,因为这是艺术、这是件艺术品。多么合情合理的解说,回头想想也是,好像当我们周围的人事,哪怕细微的吃饭、社交、经营一旦和艺术牵连上关系,其在精神和经济价值片能啪啪的提升几个档次;如大众一样愚蠢的我不禁觉得他说得好有道理,竟无力反驳。但始终会有疑问“艺术到底什么?”
“什么是艺术?”毕加索回答:“什么不是艺术?”
对艺术大师毕加索来说艺术是个谎言,但却是一个说真话的谎言。那对于常人,艺术又会是什么?艺术品为什么会这么贵?
带着艺术是什么的疑问?让我们回到艺术最原初的状态,简单概括即:感受是因,表达是果,一切艺术品的最终形态都有其因果关联。作为灵性物种的人,感受力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它可让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表达感受,同时这些感觉性的体验也需被表达,转换实物。而艺术家便能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将其转换实物,也即是艺术品。而其他人可以对艺术品进行临摹、观赏、购买、收藏等方式来实现该感觉表达的需求。
在西方,阿尔塔米拉洞窟中原始人留下壁画的时刻,是早于所有关于“艺术”的定论的时间;而东方,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从没有“艺术”观念的贩夫走卒口中的传唱的语句,更被后人整理成艺术性极高的《诗经》。可见艺术就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原始冲动,只是每个时代、每个人演绎它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这样看来,艺术其实是一种调节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平衡的手段。如何分辨手段的等级度,依靠的则是艺术创作者个人的灵性;而灵性的的表现是创造力和审美。美是最浅层次的元素,并不代表构成艺术的所有。灵性的甄别来源于对情绪和力量的理解,这对艺术的创造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情绪的释放决定力量的深浅和表达,这又与你对自己内心世界以及外部在世界的理解息息相关。所以艺术应该建立在对自己内心和外在世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灵性的等级去调节和平衡这两者的关系的一种创造。
《空中的恋人》,是夏加尔的名作之一:画中,现实中的战火让夏加尔感到痛心与无奈,此时的他只有借助自己的艺术语言让自己的内心脱离苦痛,与爱妻一起飘游回故乡;画面看似温馨的图像,也从另一方去控诉战争的苦痛。这便是艺术家对于内在与外界,感性与理性的最好融合。
当我们以这种标准去回看整个艺术史时,你便不难发现,优秀的艺术品始终在和它所处的那个时代(外在环境)发生着紧密的关系。
艺术最初的形式是为宗教(信仰)的宣传而服务的“插图”,描绘的是利于信仰的传播的那些场景。后来因为时代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出现与启蒙运动导致了艺术在功能上的转变,艺术变成了图像和事件的记录工具。再后来,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个体在现代城市化的发展被解放,艺术的传播与表现更加重视自我的展现;然后是审美探索的终结(历史发展的必然)与“现成品”的引进,又导致了一次艺术功能的转变,艺术的社会职责被提倡,从而进入当代艺术。
从宗教服务到人事记录再到个人表现最后走进社会责任,我们看看不同时期的“艺术”有什么共同点:宗教美术具有向社会大众传播思想的功能,经典美术起到了对启蒙运动的发展推波助澜的作用,现代艺术掀起了社会性的审美改革热潮,当代艺术具有引导对公众事物的社会注意力的效果。我们不难看出,“艺术”在上述介绍中不仅与同时代相连,更呈现出了一种对社会的操控能力。
回头我们在看看那些过亿的作品
对于国内艺术圈来讲,在众多亿元作品中,最为熟知的便是刘益谦2015以10亿购得的《裸女》,那它的“艺术”又在何处?《裸女》的创造者莫迪里阿尼是天生的浪子;他的放荡、才华以及对女体的迷恋至今也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莫迪里阿尼笔下的女体是纯洁、感性的。而他画中有幅度的女性形体、简单圆润的线条在女体外轮廓上无限的伸张,展现出了男子对女子的柔情之感;他以他的绘画语言,让作品流露出一点点伤感,但也不失庄严、宏大的气息。
我们知道“艺术品”是通过观众的感受传递情感的,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这时当观众面对《裸女》时,除了画面的感性能让观众情绪波动,当观众通过画作艺术家的人生经历相连是时,更有是一种不同体体验。此时,画作对你内心的牵动,已经将你的感性抒发和理性思索搭成一线,这种奇异的精神体验,只有在艺术作品中才会得到……
回到起初的问题,艺术是什么?是最初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平衡方式?还是如今感性和理性的双重体验?现在,已经很难对艺术进行明确的定义;时代的不同,艺术品的差异都会对“艺术”二字进行全新诠释和突破,现在的“艺术”更多的是一种可能性,一种无界限、无制度的状态,不能以牛顿的科学思维去解说它具体是什么,可能它什么都不是。或许,也正是由于这种模糊感,才使得人们为之向往,以高昂价位去得之。
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从古至今,当社会得以稳定健康发展时,生活摆脱物质困扰时,世人对于艺术所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更是向往。如今,“艺术”的定义虽然随时间的演变而被改写,但不变的是其始终崇尚精神和情感的追求,从市场上来说,这也使它不同于其它物质商品:当艺术家在生活中汲取养分而沉淀升华创作出艺术品,艺术品又以“物状”回归生活,将艺术家的精神和情感传承下去,消费者在消费艺术品时,更多的是对艺术家精神的吸取;从这点入手,便不难理解刘益谦花常人难以理解的10亿去购入的画作,因为对他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件市场中的“商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价值,是他对莫迪里阿尼10亿的尊重;此时,经济价值也从侧面去衡量该件作品的艺术价值。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su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