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玉印印纽或为鹰纽

2017年09月14日 11:0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刘贺玉印
刘贺玉印

  来源:南昌新闻网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和相关研究工作备受关注。证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身份的重要证据——刘贺玉印,其造型、材质都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针对这枚刘贺玉印的印纽,众多专家提出了螭虎纽、蟾纽、凤纽、枭纽等不同观点。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研究所副研究员练春海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刘贺玉印的印纽或为“鹰纽”。

  在练春海看来,所谓“枭纽”,即将印纽制成鸱鸮形(汉代“枭”字义同“鸮”)。鸱鸮在先秦或汉代的文献与图像记录中,被认为是与墓葬关系较为紧密的一种鸟。然而,汉代出土的各类印章中,私章往往都以死者生前所用章随葬,因此刘贺玉印为墓葬专门制作的推断可以排除。练春海认为,在汉代,大多数人对死后世界怀有期待,追求长生或灵魂不朽者大有人在,这种观念也影响了墓葬中的殉葬品和纹饰,鸱鸮在汉代墓葬中是墓主沟通天地的重要载体。而另一方面,大量的文献资料又表明,汉代人对鸱鸮的“不孝”行径(如“羽翼既成,食母而飞”)可谓“深恶痛绝”,甚至连它的声音都被斥为“恶声”。除了较为特别的场合,如军队、墓葬语境之外,鸱鸮已基本被剔出汉代人的日常生活,因此,它被选为印纽形象的可能性极低,印纽形象应该是吉祥的符号或者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

  练春海研究认为,刘贺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性格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但刘贺确实时刻都想着重返政权中心。海昏侯墓出土金饼所书“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字样表明,在他封侯的当年,还制作了大量准备用于助祭的酎金,等待机会。但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得刘贺尽管心存不甘,但口头上还是臣服了。从他所写的简牍来看,在可以识别的27字中,出现“臣贺”字样三次,“皇帝陛下”字样三次,“拜上”一次。在出土奏牍副本上所见的“南藩海昏侯”字样,也表达了他努力效忠朝廷的态度。刘贺的这种处世态度,自然会反映在其日常所用的物件上,包括印纽。从图像志角度看,刘贺玉印的印纽可以肯定不是凤凰或朱雀造型,但它为禽鸟是毫无疑问的。从印纽造型来看,鸟的羽翼特别发达,这与猛禽的特征非常吻合。猛禽包括很多种类,如鹰、隼、雕、鸮等。鸱鸮在汉代通常被视为不详鸟,一般人不喜与此物为伍。刘贺更不可能以其为纽。从刘贺玉印的印纽具体特征看,此纽当为隼、雕或鹰等活动于日间的猛禽。练春海表示,不妨将刘贺玉印的印纽称为鹰纽,这种解释或许最符合刘贺的身份与意愿,而且也不与汉代有关印纽的规制相冲突。(记者 徐蕾)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刘贺玉印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