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藏一神秘山洞 1970年开挖今被申请为文物

2017年09月22日 02:37 法制晚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标题:北京海淀藏一神秘山洞 1970年开挖今被申请为文物)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崔毅飞)近日,有学者向文物部门递交申请,欲将北京市海淀区一处废弃山洞认定为文物。

  山洞怎么能成为文物?据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了解,该山洞开凿于1970年,内设3个洞口、16个房间,计划作为当时的备战指挥部,后荒废至今成为了特殊时期的历史见证。

  初探

  防空洞变菜窖 藏着花脸狸和蛇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张文大先生,长年致力于文物保护与研究。2015年,他听说在海淀区苏家坨镇七王坟村,有个规模不小的防空洞,于是请人带他实地探访。

  防空洞已废弃,被人当作了菜窖,洞口码放着冬储大白菜。再往深处走,在一个房间里看到只1米多长的花脸狸,双眼反着绿光。山洞里的蓄水池里,还看到一条小蛇的干尸。

  时隔两年,张先生正在为苏家坨镇的文物古迹进行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于是想起了这个山洞。据他调查,1969年,海淀区五七干校落实毛泽东“备战、备荒、为人民”指示,于是在山体中开凿出百余米的巷道。

  体验

  山洞内有16个房间 阴森恐怖

  日前,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对该山洞进行了实地探访。在七王坟村一座其貌不扬的小山包,记者找到了其中一个洞口。掀开铁栅栏,弯腰行进约10米,穿过低矮的水泥洞口。

  接下来的巷道,全是不规则的石灰岩壁,光线也越来越暗淡。步行约二三十米,右侧出现一道水泥砌筑的门洞,厚重的水泥门板敞开。“从这里拐进去,便是主巷道。”张文大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脚步声、手电光的刺激,好像惊扰了这一隐秘世界,顿时蝙蝠四处乱飞,忽闪忽闪地从人耳边划过。主巷宽约3米、高度超过2米,巷道两侧大约每隔8米开一侧洞,红砖垒砌的墙面将侧洞与主巷道隔离,形成一个个房间。

  小的房间不到10平方米,大的有20-30平方米。房间内没有任何陈设,其中一个房间内,设一方形蓄水池。张文大说,两年前就是在这里看到过蛇的干尸,现已不见踪影。

  在主巷道以及房间内,能看到连接电线用的陶瓷构件,但未见到电线和照明设施。山洞内伸手不见五指。沿主巷道前行100多米,逐渐有了光亮,从山洞的北门钻出。洞口依旧是水泥砌筑,门洞外两侧有护坡,但洞口外没有路,只能钻山洞原道返回。

  据张文大统计,山洞在东、南、北各开一水泥券门,两条巷道基本水平,主巷道两边开凿的侧洞,总共形成16个房间。

  讲述

  作为备战指挥部?但未能用上

  72岁的贝玉明先生是修建五七山洞的亲历者。上世纪70年代,他在海淀区房地产管理局从事技术工作。由于专业是工业民用建筑,修建山洞时被抽调,在机务班负责及其和炸药。山洞修建于1970年,那年他只有25岁。

  贝玉明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当时,军方选址七王坟村修建战备工程洞,作为备战指挥部。修建山洞之前,当地村民管这个地方叫狼窝,位置比较隐蔽。开工建设时工人、干部有100多人,主要来自海淀区的各个委办局。

  山体内都是坚硬的石灰岩,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就凭人工开凿,挖出来的渣石,都是靠小推车一车车往外运。食物定量供应,大家伙8小时一班、三班轮转,可以说条件非常艰苦。

  最难的是供水,三个门洞都是混凝土浇筑,施工用水都是靠人力一桶一桶挑上山。最危险莫过于爆破,埋设雷管炸药的都不是专业人员,因此他们格外谨慎,就怕赶上臭炮,不过好在没出过人命。

  为了疏散,不可能打一个“死胡同”,通过一年多的施工,打通了3个洞口。巷道内10-20米设一个灯泡。

  贝玉明说,头十年他每年都回山洞看看,主要是为了怀旧。发现两个门洞的水泥门都不见了,不知被什么人移走了。这门是他亲自浇筑,可以防御原子弹冲击波,遇到紧急情况,山洞还是能派上用场的。即便不再利用,也应该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纪念物好好保存。

  文委

  山洞可以丰富海淀区文物种类

  昨天下午,海淀区文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张文大老先生很有热情,向他们递交了25项《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书》,其中包括五七山洞。但目前仅仅是收到电子邮件,按照程序,张先生应该向他们提供纸质版的申请书。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海淀区建国以后的文物很少,五七山洞可以丰富海淀区的文物种类。待接到纸质版申请书,他们会寻找产权单位、征求属地政府的意见,并邀请专家进行文物鉴定。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