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陈若茜 陆林汉
量子物理学和艺术品鉴定有什么关系?普朗克、爱因斯坦等天才物理学家们或许也没想到,量子物理学可以被“创造性应用”到文物鉴定领域。北京一家公司近日在京发布称,通过一种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能够对各种材质,诸如青铜器、金银器、书画作品等进行检测鉴定,并得出被鉴文物艺术品生产、制作精确到“年”的准确结论。令人头疼的文物鉴定问题真的被解决了?
对此,业界资深文博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采访时直斥这实则是一场“闹剧”,“‘国宝帮’确实需要整顿整顿了。”一些科学界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有关部门来管理,这些报道很快会不攻自破的。”
据此前部分媒体报道,11月18日,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中古华通公司总部隆重举行,部分科学界及文博界的有关专家以及部分媒体出席了发布会。颇有意味的是,去年因捐赠大量瓷器给北师大并被质疑为赝品的邱季端也出现在发布现场并发言。
在相关媒体的报道中, “量子科技发明人”杨建军表示,他们的科创团队探索量子科技已经长达二十多年。在量子康复、量子中医药、量子农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经获得了相关专利100多项。
报道称,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所利用的科学原理,完全突破、甚至颠覆了经典物理学和化学的理念。因此,它克服了“热释光断代法”和世界通行的各种“比较断代法”的科技鉴定手段中表现出的弊端,不仅能够对陶瓷器进行检测鉴定,而且能够对各种材质,诸如青铜器、金银器、书画作品、翡翠、珠宝玉器、家具等进行检测鉴定,并得出被鉴文物艺术品生产、制作精确到“年”的准确结论。如果需要,还可以对被鉴器物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予以精确的检测,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文物艺术品真赝鉴定的瓶颈,将彻底结束文物艺术品鉴定的乱象,从根本上扫除了横亘在文物艺术品鉴定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一些与会者认为,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解决了艺术品鉴定只靠人的眼睛判断而不能断代的问题,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据有关报道中称,雷从云先生作为国家博物馆的研究员、从事文物工作已逾半个世纪,他以一位老文物工作者的亲身感受在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新闻发布会现场说:三十多年来大规模的动土工程,使得那些原本埋藏于各种墓葬、窖藏、密室里的随葬品、陪葬品、秘藏品大量面世了。这些非考古发掘出土的东西,极少部分被国家没收,一部分流失海外,绝大部分被国内各阶层的人士所收藏。由于文物艺术品鉴定手段的严重滞后,真假的鉴定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地解决。而真假问题,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承和国家、民族利益。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在采访中发现,雷从云已从国家博物馆退休,而他此前曾力挺收藏大量赝品的“雷人博物馆”冀宝斋,其后,冀宝斋因其恶劣的影响被河北省关闭与整改。
据悉,杨建军、余洪良、李炳辉、周南泉、李健民、王志华、母智德等专家学者也在会上先后发表意见。值得一提的是,在量子文物鉴定仪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的邱季端就是“北师大瓷器捐赠事件”新闻当事人。2016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企业家邱季端将其收藏的6000多件古陶瓷捐赠给母校,有报道称捐赠藏品数量之大(约6000件)、规格之高,有相关人士估值愈数十亿元乃国内甚至国际专业拍卖行、各大博物馆难以望其项背,这一报道也因此在其后受到质疑,出席捐赠仪式的个别专家曾因为仿伪品背书而在业界颇受争议。
那么,全世界文物界最为头疼的鉴定问题,真的被中古华通公司彻底解决了吗?
对于有关媒体报道中提到的“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克服了‘热释光断代法’和世界通行的各种‘比较断代法’的科技鉴定手段中表现出的弊端,不仅能够对陶瓷器进行检测鉴定,而且能够对各种材质进行检测鉴定,并得出被鉴定文物艺术品生产、制作精确到年的准确结论”这一说法,“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记者就此联系了上海科技界一位专长“热释光断代法”的专家,对方表示这个事情很麻烦,不愿跟“国宝帮”过多纠缠,不愿对此事过多评论。
另一位专长科技鉴定的教授也表示不想多谈:“这是目前国内很乱的一个领域,矛盾非常大。没有国家有关部门来管理是难以解决问题的。上面的报道很快会不攻自破的。”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还就此采访了多位文博界资深专家,多位文物鉴定专家直斥此发布会为“闹剧”,并颇为愤慨:“如此领先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经过合法有效的科学鉴定了吗?量子科学至今在全世界都还仅是探索试验阶段,‘国宝帮’原来在科技上都远超世界先进水平”。
“这种指鹿为马的事,非常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出来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