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顶级官二代是如何影响晚清书法世界的?

2017年12月22日 10:1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爱交友、好远游,生性耿直,心直口快,有人怀疑何绍基是射手座。

  作为一个骨子里的文人,这样的性格,注定了何绍基仕途上的悲催人生,一生两度为官,两次失败。或许是官场失意,何绍基将他的满腹经纶与文采倾注于书法中。在书法艺术上,他是个成功者。

  写书法是古代文人的本分,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写字、作文、言诗,都是文人的本能。作为晚清书法重镇,何绍基几乎占全了传统文人所有的特长,礼仪精、汉书熟、诗文好、书法好!尤其在书法方面,真草隶篆行,无一不能、无一不精,大字小字均能。熔铸百家,开宗立派,成为碑学运动中第一位有效的践行者。

  曾国藩曾经说何绍基:“其字必千古无疑”。这句评价,在百年之后得到验证。

北京画院2017年新春大展“佳墨名楮纷相随——何绍基书法与湖湘传脉”展览现场北京画院2017年新春大展“佳墨名楮纷相随——何绍基书法与湖湘传脉”展览现场

  2017年底,书法成为北京画院的主角,何绍基与齐白石书法展先后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佳墨名楮纷相随——何绍基书法与湖湘传脉”与“我生无田食破砚——齐白石笔下的书法意蕴之二”先后向公众开放,北京画院作为齐白石收藏于研究的最重要艺术机构,对于何绍基的研究也源于齐白石,众所周知,齐白石在湖南时也是“何体”学习与传承者,湖湘双碧齐聚一堂,讲述何绍基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与分流,追寻齐白石书法风格的独成与溯源,共同探究二者与湖湘文化的关系脉络,这也成为今天我们的兴趣所在。

  清代书法第一人

  何绍基始终被当代学界认为是清代书法第一人,无论是书法创作成就还是对后世的影响,清代书法恐怕没有第二人超越他,这也是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的观点:“晚清两大书家,赵之谦与何绍基,两人最初都以颜真卿为基,后面取法不同而分道扬镳,各自形成他们独特的风貌。他二人的区别是,赵之谦以势取胜,何绍基以韵取胜。相比之下,还是何绍基更高一筹。”

  何绍基性格敏感,生活丰富、好学、好交友、好游历,喜欢研究、感情丰富发而为诗,他喜欢奇俏的诗,又对文学、金石学、地理学、汉书、周礼都有研究。

楷书《安得壮哉七言联》  何绍基  337 cm×51.3cm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学习颜体的典型风格楷书《安得壮哉七言联》  何绍基  337 cm×51.3cm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学习颜体的典型风格

  关于何绍基书法风格的形成,多年研究何绍基的艺术家梅墨生告诉雅昌艺术网:“何绍基先开始学颜真卿,后来又学习唐代大小欧,欧阳询和欧阳通,但是他主要学欧阳通。欧阳通的风格跟颜真卿并不是一路,因为颜是圆笔,欧是方笔,颜不大出锋,是含蓄的;欧是出锋的,所以何绍基的字里有他们二者的笔法,后来出锋的笔道很多,尤其是捺、尖、撇,这是欧阳通的风格。他也学唐楷、唐碑,后来也学汉碑,也就是隶书,学完汉碑又学魏碑。” 董国强也谈及,能够明显感觉出来何绍基的书法是以颜体为根基的,无论是书法还是人品,何绍基都特别推崇颜真卿。所以总体而言,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加上碑帖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自成一格。

行书五言诗轴  何绍基  169.3cm×39.5cm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首都博物馆藏行书五言诗轴  何绍基  169.3cm×39.5cm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首都博物馆藏

  在这自成一格的书法体系里,很多专家认为何绍基成就最大的在于行书与楷书。董国强也认为行书代表了何绍基书法的最高水平,篆书、隶书对于他书法风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何绍基行草书中是有很强烈的篆籀笔法。“清秀、流美,俯仰不造作。”这是梅墨生对何绍基行书的评价,他认为,何绍基尤其在壮年时期的行书功力最为深厚。

何绍基小楷何绍基小楷

  除此之外,梅墨生认为何绍基也尤其以小楷见长:“苏东坡说书法小字写宽博了不容易,而何绍基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小楷一笔不苟,字小却雍容宽广,很难得。”

  何绍基还花了很大精力临摹汉碑,“经常能看到何绍基整本临摹汉碑的册页,存世都不下几百种。”董国强说,这也为他碑帖融合的书法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梅墨生则认为,虽然临摹汉碑,但何绍基并非是简单的临帖,很多书家追求临摹碑帖几乎可以乱真,但何绍基却并不追求特别像,他要的是追求神韵,写出来的味道却是自己的味道,融汇到自己的笔中,所以也被称作是清朝隶书第一家。

临《道因碑》册 何绍基 27.4 cm×52.1cm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临《道因碑》册 何绍基 27.4 cm×52.1cm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篆书庾信《镜赋》节选屏  何绍基  114.5cm×28cm  清同治六年(1867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篆书庾信《镜赋》节选屏  何绍基  114.5cm×28cm  清同治六年(1867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在篆书与草书方面,梅墨生认为何绍基都没有呈现出来更为成熟的状态。“但是他的篆书有一点错落天成的感觉,用笔有一点如屋漏痕的战抖感,而这也影响了后人。张大千的两位书法老师李瑞清、曾东冉都推崇何绍基的篆书,但篆书并没有呈现出何绍基的最成熟的状态。”

  从何绍基到齐白石  湖湘文化的承续

  谈何绍基的影响力,要从他的家世谈起,何绍基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艺术成就以及在书法界的影响。因为何绍基的背后,还有一个你我无法企及的身份——官二代,而且是个超级官二代。

  我们先来看看何绍基的父亲都当过哪些官:翰林院编修、顺天府尹、大理寺卿、工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看上去每一个职位都是清宫剧里执掌大权的朝廷大员。何父是嘉庆道光两朝元老,威望甚广,门下弟子众多。

  梅墨生介绍,早年的何绍基狂放、自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有个性,在跟随父亲进京之前却并未将心思用在读书之上。何绍基第一次跟随父亲去北京,上船之前,父亲问了他一个问题,但是他却没有答上来。父亲就严厉地把他赶回家,说我不会让京中人知道我有一个这样的儿子,鞭笞了他的手掌。狂放的何绍基从此之后奋发读书,走上一条文人之路。可是作为长子的何绍基却没有继承到父亲的为官之道。

何绍基(1799年-1873年)何绍基(1799年-1873年)

  何绍基从18岁开始专意科考,直到37岁时才中榜湖南解元。在京十年,尽管政绩不凡,却始终未得道光皇帝的重用。48岁之时因与上司发生冲突而毅然辞去国史馆提调一职。咸丰时期,又经人举荐被委任为四川学政,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教育厅长,也算是地方文化长官。深感皇恩浩荡,何绍基立志向皇上秉奏他所体察到的一切,不过言多必遭小人陷害,任期不足四年,又被朝廷削去官职。从此绝意仕途。

  何绍基进入经学大家阮元门下,师从名师程恩泽,科场的熏陶、家学深厚加上名师指导,何绍基很快有声望于朝野。结识了不少同窗同辈,以及追随和崇拜他的人,组建起自己强大的朋友圈和影响力。从而,他的书学对后世书坛以及湖湘文化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声明在望的包括曾国藩、左宗棠、齐白石、湖南旺门谭延闿、地方大儒王闿运、民初“南曾北李”之曾熙、李瑞清等,他们的书法,皆从不同角度传自何绍基衣钵。

  齐白石对于何体的学习成为今天我们兴趣的关键所在。为何学习何绍基?

  毫无疑问,同乡,又是先贤,这是齐白石学习何绍基的直接原因。

  其实齐白石在早年间学的是馆阁体,馆阁体是明清官场考试流行的书体,书风工工整整、规规矩矩,但显然这并不是齐白石的喜好,只是为求功名不得而已。所以后来没有求得功名,齐白石也就不再写馆阁体了。

  在湖南当地,齐白石的两位老师胡沁园、陈少蕃,他们在书体上都是学习何绍基,再加上何绍基是同乡前辈书法大家,齐白石学习何绍基似乎是自然而然。根据齐白石追忆所载:“我起初写字,学的馆阁体,到了韶塘胡家读书以后,看到了沁园、少蕃两位老师,写的都是道光间我们湖南道州何绍基一体的字,我也跟着他们学了。”40岁前,齐白石主要学何绍基的行书,临写“何体”直入化境,惟妙惟肖。

齐白石《梅花天竹白头鸟图》   91cm×39.6cm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  辽宁省博物馆藏齐白石《梅花天竹白头鸟图》   91cm×39.6cm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  辽宁省博物馆藏
齐白石《八哥水仙》  1894年 纸本设色 85×48cm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八哥水仙》  1894年 纸本设色 85×48cm 北京画院藏
何绍基  行书苏轼《跋韩退之送李愿序》屏   163 cm×30cm  清  湖南省博物馆藏何绍基  行书苏轼《跋韩退之送李愿序》屏   163 cm×30cm  清  湖南省博物馆藏
齐白石《八哥水仙》 局部  书法学何绍基齐白石《八哥水仙》 局部  书法学何绍基
《梅花天竹白头鸟图》中的题款为齐白石学何绍基体《梅花天竹白头鸟图》中的题款为齐白石学何绍基体

  董国强谈及:“齐白石是善于融会贯通的艺术家,他在临摹古人方面,在书法上下的功夫要超过对绘画的临摹,书法的成就也决定了他的绘画成就。齐白石40岁以前的绘画落款明显就是学何体风格。”

  当然说齐白石善于融会贯通,他并非只取一家,早年学习何体,经历了五出五归之后又学习李北海、金农、郑板桥,学魏碑,临《天发神谶》,所以齐白石后来的篆书中带着隶书的恢弘奇伟的气息。

齐白石《篆书五言联》 1941年 178×46cm 首都博物馆藏齐白石《篆书五言联》 1941年 178×46cm 首都博物馆藏

  “齐白石说自己的书法得力于何绍基、李北海、金农、郑板桥和《天发神谶》最多。但是他又评价,他说写何绍基的字容易有肉而无骨,写李北海容易有骨而无肉,学习金农容易古拙,学习《天发神谶》容易苍劲,这是齐白石对于书法比较集中的认识。”梅墨生告诉雅昌艺术网,所以即使学习何绍基,齐白石善于将对方吃透了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所以齐白石学习何绍基,跟何绍基临摹汉碑很像,并不以临摹为胜,学习都要为己用,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当然,出自湖南的何绍基、齐白石都与岳麓书院有着紧密的联系,岳麓书院也是湖湘文化千百年来得以承续的重要原因。北京画院王亚楠向雅昌艺术网介绍:何绍基的书法是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坦斋所推崇的,而他的门生包括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人,他的喜好,对于湖湘诸生而言无疑也是一种浸染。曾国藩府上有一幕僚,叫王闿运,他就是齐白石口中常提到的“湘绮师”。王闿运是湖湘一带的巨儒,与何绍基虽相差30余岁,但却经常一起讨论诗词与书法雅事。他是齐白石人生中又一位重要的贵人。当时能拜在他的门下,就成为进入士贤阶层的敲门砖。湘绮老人不计较齐白石的木匠出身,主动收他为弟子,使得齐白石结识了一大批文人,从而开启了齐白石从民间画师向文人画家的身份转变。

  市场里的何绍基

  但是就市场表现而言,何绍基却远远不及他的这位后辈。专攻古代书画研究的浙江大学刘九洲专门谈到过,以往学界对于何绍基的评价总是干扰着人们正确看待他的贡献,同样也影响着他的市场表现。2012年,董国强曾经在长沙的“收藏寻城记”论坛中谈及何绍基的市场被远远忽略,并建议湖南的藏家应该多多关注何绍基。如今五年过去了,何绍基的收藏与市场好起来了吗?

  在董国强看来,近几年何绍基的市场的确出现了明显变化。“以一幅对联为例,5年前的拍卖价格大约是8万左右,而如今的一幅何绍基对联价格大约在30万左右,总体市场情况大约翻了两倍。稍微好一点的书法则在50万左右,精品何绍基则多在百万以上。”

  而在收藏区域来看,何绍基的藏家群体依然是全国性的,董国强认为,湖南藏家收藏何绍基并未表现得特别突出,当然这与湖南本身对书画收藏的关注度相关。同样,何绍基一生好游历与交友,即使出身湖南,但他的影响力并不仅限于湖南区域,一方面是其家族在京师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何绍喜欢游历各地,徜徉于山水之间,主讲于各地书院,曾经担任四川学政,辞官之后又游历于山东、永州、阳朔等地,晚年应邀赴吴门,在苏州、扬州书局讲学,最终病逝于苏州。可见,何绍基在艺术上的影响力也并不局限于京师和湖湘两地。博物馆收藏以湖南省博的收藏为主,260多件作品,包括书法、少量绘画,以及手稿、书信等,是对何绍基相对完整的收藏体系。

北京画院美术馆在展厅内制作何绍基生前游历地域与线路北京画院美术馆在展厅内制作何绍基生前游历地域与线路

  董国强与刘九洲都提及了另外一个影响何绍基市场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作品存世量较大。刘九洲谈到,1799年出生的何绍基,已经辞世将近140年了,期间中国社会变动巨大。其书法存世有据估算有数千件, 在于艺术家的作品数量太多,这显然是个问题。

  梅墨生认为,何绍基在世时名气就比较大,求字的人比较多,几乎每天都要应酬写字。“他曾经还在笔记里记载说最多一天能写200个对联,而且都不用别人的句子,都是自己撰写,甚至被称作是‘字无重对’。如今市场上流通的最多的也是他的对联最多,据说他最苦的时候连佣人的佣金都给不起,就拿书法抵。所以,当下存世的何绍基书法,也并非张张都是精品,难免有应酬之作。另外,何绍基很敏感,擅长写字和作诗,他崇拜江西诗派,喜欢黄山谷和苏东坡,写诗无数,而当时的人们喜欢用字、号,所以要梳理清楚何绍基的诗书并不容易。”

赠子振行书五言联 何绍基 清 84.8×22.8cm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赠子振行书五言联 何绍基 清 84.8×22.8cm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董国强谈到,目前的市场中何绍基的对联存世量比较大这是事实,也的确因为作品存世量比较大造成了他作品价格偏低。但是另外一个事实则是何绍基的创作水平高、诗文造诣高、从历史而言贡献大。“因为作品存世量大,价格相对便宜,但即便如此,何绍基的市场在未来依然有很大的空间。”董国强说。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书法何绍基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