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监测用上了卫星遥感无人机 不允许一点破坏

2017年12月23日 09:49 科技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线、红线和生命线。一年来,这条线守得怎么样?国家文物局22日召开的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副司长岳志勇介绍了文物安全督察的有关情况。

  2017年10月至11月,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长城执法专项督察“回头看”,对去年考核得分低于80分的天津、内蒙古、河南等共8个省区市进行了实地督察。岳志勇介绍,从“回头看”检查考核情况看,截至目前,147项存在问题已得到整改,其余27项正在整改,8省区市整改率达到84.5%。

  基层文物执法机构明显不足 科技有力支撑文物保护

  1

  据统计,全国31个省份中,有专门从事文物执法工作机构的是17个,占全国的55%;地市级有专门文物行政执法机构的占比是17%;区县一级有专门文物行政执法机构的就更少,仅占到了6.4%。

  岳志勇表示,基层的文物执法机构和人员明显的不足,是目前地方文物执法工作中的短板,希望随着改革深化逐步改善。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对文物实施监测,覆盖了一些原先走不到、看不到的地方。目前已经进行了一些试点,效果也比较明显。”岳志勇举例道,比如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连续3年监测不可移动文物和文物保护单位“两线”范围内的建筑变化情况;用无人机对长城沿线、长城一些点段,特别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或者破坏比较严重的一些地方进行实时监测等等。

  被盗文物信息平台上线以来 发布200多条信息

  2

  今年11月,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在陕西省西安市正式上线。该平台的承建方是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2011年5月,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委托并授权陕西省文物局和省公安厅建设了“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主要开展文物犯罪信息录入、审核、分析、研判等。

  该平台上线以来,截至目前,已经发布了200多条文物信息。岳志勇介绍,被盗文物信息发布后,如果在国际社会发现了相关的交易活动,可以直接和国际组织进行对接,制止交易,按照相关条约协定追索。

  “平台发布后,意大利政府,包括他们的文物部门,还有香港特区政府都积极地反馈意见,主动地和我们对接,提出细化建议。” 岳志勇认为,平台的发布对加强和国际组织合作,彰显中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坚定决心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高度关注“微破坏” 加大执法巡查的力度

  3

  相对于博物馆内的文物藏品,暴露在野外的文物古迹保护难度更大。就在本月,几位驴友在北京密云古北口蟠龙山长城敌楼内烧火做饭,导致城墙墙体被熏黑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

  在岳志勇看来,该事件反映的是对文物的一种“微破坏”现象,类似现象还包括在一些古建筑上,比如长城墙体上的乱涂乱画等等。国家文物局对此类“微破坏”行为非常重视,在今年开展的全国文物安全大排查和长城执法专项督查“回头看”等专项行动中,都予以了充分地关注。

  目前,国家文物局将“微破坏”列为文物安全隐患重要方面,要求各文物管理使用单位加强日常巡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岳志勇希望,媒体能加强对旅游文明行为、提升公民素质的宣传,营造制止、谴责“微破坏”的社会氛围。

  注: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文物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