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艺术品基金盈与亏的纠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4日 08:20 《投资有道》杂志
2005年到2007年之间是西方艺术基金的一个小“高潮”。全球著名的艺术基金公司英国美术基金(Fine Art Fund)2006年底获利超59%,而其运作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年。
国际艺术基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4年。法国巴黎的熊皮基金(La peau de l ours)是最早的艺术品专业基金,据说该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家基金公司的墙上挂了一张熊皮。
1904年,法国金融家Andre Level找到12个投资人,每人出价212法郎购买一批画作,其中包括毕加索、塞尚、马蒂斯这些现代大师的早期作品,在持有基金的期间,这些买画人将画作当作家里的装饰。
1914年,法国艺术市场上演飙升神话,他们买到的这批艺术品总额比原价上涨了近5倍,有的作品上涨幅甚至达到10倍。这群投资者遇上了最好的艺术家价格上升的最好时机,可谓千载难逢。
艺术基金发展首波高潮
另一个著名投资是1974年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这称得上是西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支艺术品基金。
此基金的诞生和当时英国的经济不景气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下,为分散风险,铁路养老基金的股东们抽出基金的5%用于投资艺术品。用于投资艺术的这部分基金每次只买拍卖会上最好的且最贵的一件拍品。
到1999年,该基金吸纳的2500幅画作被全部售出,总获利数亿美元,年均收益率超过20%。自此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涉足艺术市场。
20世纪90年代末,花旗银行、瑞士银行、摩根大通以及德意志银行都成立了专门负责艺术品投资的部门,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艺术品投资的顾问服务。虽然他们建议投资的主要作品为印象派及现代主义大师以及古典主义大师的作品,但是当代艺术在其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些银行建议客户投资的年限至少为10年,在此期间,客户可将作品借出,做展览,以增加艺术品的价值,同时还提高了拥有这些画作的客户的名声。
2005年到2007年之间是西方艺术基金的一个小“高潮”。
全球著名的艺术基金公司英国美术基金(Fine Art Fund)2006年底获利超59%,而其运作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年。该基金雇佣了多位艺术经纪人在全球购买艺术品“潜力股”,并运用专业的投资手法,进行组合投资,如按3∶3∶2∶2的比例购买印象派作品、古典大师级作品、现代艺术品以及当代艺术作品。这一投资组合可以说抓住了艺术领域里的投资热点和趋势,并有效规避了风险。尽管如此,大部分的艺术基金寿命都不超过五年。
与高潮相伴的获利危机
过去十年中,不少银行和金融机构都试图成立它们的艺术基金,但收效往往差强人意,这主要受艺术品过高的价格、有限的高质作品数量、较高的经营维护费用及较低的运送质量等因素所影响。
由于西方艺术家的价格居高不下且基本上停滞不前,这些过度关注西方顶级艺术家的艺术基金呈现出喜忧参半的回报。
比较著名的失败案例有如下几个。一个是1989~1991年,巴黎国家银行(Banque Nationale de Paris)投资2200万美元,购买16幅法国及意大利的绘画及素描作品。然而7年之后,该银行出售这套投资组合的艺术品,最终的成交总额比购买时还少了800万美元。
此外,纽约大通银行也曾发行过一支价值为3亿美元的艺术品基金,Morgan Grenfell发售过一支2500万美元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日本Itoman Mortgage Corporation曾投资5.2亿美元购买了7300件包括雷诺阿等西方现代主义及印象派的绘画作品,然而,这三家公司的投资基金都以严重亏损告结。每个公司都承诺,他们的运作模式需要20至25年的有效持有期才能获利,但是谁愿意花那么长的时间等待一支基金的出售呢?
后金融危机时代由“西”向“东”
金融危机后,为了重拾投资者信心以及吸引更多的艺术投资者,西方艺术基金现正努力使这个市场更加透明,更加合法化,并为新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指导。一些艺术基金经理声称,通过投资艺术基金,投资者可以不需要支付大量费用和重税就可以拥有艺术品,投资回报率高达20%。
在巴黎,艺术交易所计划将包括Sol LeWitt作品在内的六幅作品上市,并向投资者发行股份;俄罗斯的资产管理公司Leader设立了两个和艺术相关的投资产品。
而随着金融危机走到尽头,一些投资者再次将艺术品作为一种有效的“另类资产”。
毕竟,相比具有投机和风险特性的短期投资类别,艺术品从长远看来具有较小的风险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然而,金融危机下的艺术基金生存者和新入者们将需要采取不同的战略和策略。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价格的显著下跌,新艺术基金可能会瞄准市场遭受重创的部分——当代艺术。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艺术基金市场同时也在发生着由“西”向“东”的转变。超载了欧洲和美国艺术家而非亚洲艺术家的艺术基金无疑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在全球艺术界的动态环境下,过度关注西方顶级艺术家的艺术基金看起来好像有些落伍了。在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兴的艺术中心、艺术家和藏家。
以往由西方收藏家主导的中国艺术市场如今正在移位给亚太区的藏家们。这些新兴的藏家们不断将来自中国大陆、印尼及印度等地的艺术家作品价位抬到新高。
与之相比,在西方,除了20世纪的艺术大师沃霍尔和毕加索等人的作品仍受青睐外,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却有些令人失望。也因此,艺术基金将采取更具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吸纳各地区高质的艺术品投资组合。
据业内人士分析,要想获取好的成效,艺术投资基金最好和像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微博)这样正在崛起中的中国拍卖行以及诸如罗芙奥、宝福德、艺通雷莎蒂等东亚拍卖行合作,以挑选最好的中国当代艺术及其它亚洲国家艺术作品,而非一味投巨资于西方艺术品。
《金融时报》去年的一篇关于中国艺术基金的文章指出,中国新兴的艺术基金着眼于收藏中国传统和当代艺术。同时,这些基金也正在挖掘中国中产阶级对艺术收藏的兴趣。
西方基金对投资组合的持有期限一般为7至8年,而中国艺术基金的持有期限多为5年以下,这种较快的周转率也许是中国艺术市场买卖双方活跃的一个表征。
相比西方成熟的艺术市场,艺术产业在中国被忽略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中国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价值也严重被低估。尽管中国的艺术基金才起步,但这却是一个好兆头,尤其是这些基金着眼于投资高质的中国艺术品,而非网罗全世界范围内参差不齐的艺术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