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绕不开民国板块
2013年09月29日 06:45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许悦
实习生 夏文辉
以往我们谈不同时期的艺术家,特别是拍卖的时候分专场,都喜欢以古代、近现代、当代来分类。在近现代这段历史长河中,包含着民国书画这么一个大板块,这一板块中的书画艺术家多如繁星,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李可染、溥心畬、陆俨少、陈少梅、刘海粟、林风眠、丰子恺、丁衍庸、吴湖帆……几乎都是近现代美术史绕不过的人物。弘一法师、于右任等人的书法作品近年来也大受欢迎。
再加上今年书法收藏劲吹“民国风”,似乎有一种趋势,民国板块的关注度正在慢慢升温。
特邀嘉宾
朱万章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许习文
(广东崇正拍卖行总经理、书画鉴藏家)
嘉宾主持
赵利平
(收藏家、资深艺术评论人)
1
今年书法收藏劲吹“民国风”
赵利平:今年书法收藏劲吹“民国风”,一副孙中山对联“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在朵云轩春拍中,以1023.5万元的成交价成为全国卖价最高的对联,其拍卖估价只有30至50万元;在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中,爱国将领杨虎城的一幅手迹也拍出了264.5万元,高出估价200倍。不仅如此,“山河岁月——梁寒操藏民国名人尺牍”专场125位民国人物书法尺牍悉数成交,成交总额接近1800万元。民国书法板块逆势上扬,成为艺术品市场关注的焦点,似乎有一种趋势,民国板块的关注度正在慢慢升温。
朱万章:目前市场上民国时期的书画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职业书画家的作品,民国时期的职业书画家非常多,他们很多人都是在今天的美术史上可圈可点的人物,包括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李苦禅、李可染、溥心畬、于非闇、陆俨少、金城、陈少梅、刘海粟、林风眠、丰子恺、丁衍庸、吴湖帆,以及书法家谭延闿、胡汉民、吴稚晖、于右任、弘一法师等等,他们无论是在艺术史上还是市场上,都绝对是压得住场的。
另一大类就是民国政要和文人的书画,这些书画最近几年也开始浮出水面,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特别是辛亥革命一些重要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书法作品价格已经非常高,还有当时一批文人如徐志摩、朱自清、周作人、陆小曼的书法和信札,放到拍卖市场上也是人们争抢的热点。去年朱自清的一张楷书七言诗札就以161万元的高价成交,让人非常意外。
许习文:民国书画是一个很大的板块,但这么多年来总体表现平平。最顶尖的那几位艺术大师如齐白石、徐悲鸿等人,作品价位都非常高,现在任何一场拍卖如果少了他们的作品都撑不起场。但其他很多当时知名度很高的书画家,如今的作品甚至卖不过当代的艺术家。
比如民国书法,这几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有了很大的起色,早些年一对清朝进士的对联只卖两三千元,我甚至买过几百块钱一幅的对联,现在涨到了一两万元。当时我对很多人说过:“这么便宜,你就放胆买吧。”但整个广东数下来,系统地收藏、买入民国书法的人不超过5个。就像我现在挂办公室的吴大澂的对联,尺幅大、品相也好,前几年买的时候只花了6000元左右,现在市场价起码都近10万元了。现在价格涨得这么高了,我都买不下手了。
赵利平:为什么民国书法突然之间受重视?
朱万章:因为这一时期的书画家较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的精华,他们大多功力深厚,笔墨精湛,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另外我觉得这几年热播的民国电视剧,也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除了弘一法师和于右任,目前民国书法板块关注度最高的还是一些民国政要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书法。他们之所以受到藏家追捧,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他们本人的历史地位和名人效应这两个因素。他们很多人都是决定或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人,其作品价值不仅在于书法的艺术,还在于其历史地位和传奇经历。他们的作品极具稀缺性,可以说每件作品都是历史见证。
2
一个安逸的时代出不了大艺术家
赵利平:民国从1912年至1949年也就30多年,这么短短的时间里,为什么能够涌现出这么多杰出的艺术家?
许习文:这跟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大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从中国历代的美术史可以看出,能够孕育培养出真正大艺术家的时代,都是朝代变更的时候。因为社会动荡不安,思想碰撞强烈,身处这样一个大时代的艺术家,思想往往非常叛逆,笔墨会有大突破。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江山不幸诗人幸。”乾隆皇帝做了那么多诗,小情小调,能被后人记住的有几句?
我们现在身处一个非常安逸的时代,就像乾隆时期的审美,追求的是非常奢华、精美繁复的东西。这样一个时代,我认为是出不了大艺术家的。而且现在很多艺术家追求的是一尺书画能卖多少钱,这样的作品能够在艺术史上留名吗?如果八大山人生活在当代,凭他那种画风可能还出不了名。现在很多艺术家太受市场左右了,虽然定制画历朝历代都有,但没一个朝代像现在这么随便的,风水画这么流行的。
赵利平:明朝追求简约,到了清朝走向另一个极致,到了民国又重新追求写意,到了当代很多人又追求工笔画,这是否是美术史的一个循环?
许习文:就像我刚才所说的,社会到了比较稳定、富庶的年代,审美是会跟着改变的。特别是现在书画价格这么贵,让一个企业家花一大笔钱去买丁衍庸那么几笔画,他们心里是感觉不平衡的,所以这些人比较喜欢工笔画,认为画家花那么大精力画的画,起码这功夫都值点钱。
朱万章:我们当代的审美情趣,特别是最近这二三十年来的审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像画得越像、越工整、越写实的越受追捧,这种画法放在民国时期是被人不齿的。
民国时期的审美情趣,侧重的是绘画本身的文化内涵,追求的是诗情画意的东西、绘画的境界。你看很多民国的山水画,画家笔下很多都是浅山低影,两三点飞鸿在天边,还有一望无际的江景,就是那种无限的遐想,能让你的思绪飞到很远的地方。如果画得很写实的话,跟照片差不多,就没多少想象的空间了。
当代书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受西方艺术影响的,如当代艺术;另一类是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这些艺术很多是跟民国时期一脉相承的。
3
民国时期的不少名家为什么被淡忘?
赵利平:民国时期除了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等一批大名家,还有很多在当年知名度非常高的艺术家,如陈半丁、贺天健、冯超然、吴子深、吴待秋等人,为什么到了今天他们却慢慢地被人淡忘了?
许习文:任何时代都是大浪淘沙,各领风骚几十年,现在的艺术家这么多,能够引领风骚二三十年就很不错了,很多人慢慢地就被淘汰了。
元代有97年的历史,但我们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元四家”,还有赵孟頫和钱选;明代有276年,大家印象最深的是“明四家”,还有陈白阳、徐青藤、董其昌、陈老莲;清代有267年,我们就会想到“四王”、“四僧”、“扬州八怪”。你看一个朝代那么多画家,最后能被历史留下的也就这么几个人。
朱万章:对,时间是最好的过滤器,我们现在市场上很火的一些书画家,可能经过了若干年后也会被人淡忘了。真正能在历史上留名的,至少要经受数十年、上百年的考验。古往今来,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才是真正在历史上站得住脚的。这是颠扑不破的不二法门。
许习文:广州画院院长方土讲过一句话,我觉得很对。他说:现在的画家太多了,以前的画家生前出不了名的,死后还有可能出名;现在的画家太多了,生前出不了名的,死后就更别想出名了。
赵利平:民国时期非常出名的“三吴一冯”吴湖帆、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现在也就吴湖帆的作品在市场上仍具号召力,有没有可能若干年后其他三人的价值也被挖掘出来了?
许习文:有这样的可能,同一时期的艺术家总是会被横向对比,互相带动,就像“渡海三家”溥心畲、张大千、黄君璧。溥心畲、张大千的名气自然不用说,早些年黄君璧的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却跟这两位差距非常大。所以有一段时间市场上有人专门推介黄君璧,认为一位与溥心畲和张大千齐名的艺术家,其作品价格与其价值完全不对等,将其作品打造成一个被忽略的潜力板块,黄君璧作品的价格在前两年也的确涨得非常厉害,但最近又跌了一点。而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4尺整纸的作品,现在大概也就七八万元,只相当于方楚雄一尺画的价格,按理说这也是不合理的。说不定现在某位不受重视的书画家,若干年后经过一番学术的包装,成为了市场的热点,这都很难说。
民国时期的确还有很多小名头的艺术家,现在被我们称为小名头,但在他们当时所处的年代,可能也是大名家。这些人为什么在美术史上没能成为大家?因为他们的艺术风格不强烈,形成不了自己的面目。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人,他们的绘画都有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能够在吸收前人的东西之后,转变为自己的东西。
而像国画研究会的赵浩公、卢子枢、潘达微等人,他们摹古的出发点很好,临摹石涛、八大山人的画几可乱真,但却跳不出古人的框框,个人面目不鲜明,所以也没法成为真正的大家,慢慢地被历史所淡忘。
朱万章:一个艺术家在历史上能不能留名,最重要是看他的艺术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所具有的突出含义。但艺术成就之外还有很多辅助的元素,如弟子的传承,或广泛参与各类艺术活动等等。又或者他只是一个艺术活动家,但见证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他的名字因此也永远地被留下来了,这种情况也有很多。
4
被历史定位的艺术家作品最保险
赵利平:民国时期画家的状况对我们当代的收藏有什么启示?
许习文:收藏也分两类,如果单纯是个人爱好,那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收藏是为投资升值,那就要买别人喜欢的东西,买市场喜欢的东西。怎样才能选择到能够保值升值的作品?最保险的是买已经被历史定位的艺术家的作品,如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等人,他们已经被历史定位,市场再怎么动荡,对他们作品价格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如果是买当代名气很大的艺术家的作品,有可能现在花100万元,再过二三十年却只剩下30万元了。
赵利平:但为什么经常还有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卖不过当代书画的现象?
许习文:出现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单纯论艺术造诣,我们总认为“不薄今人爱古人”,认为当代不如民国,民国不如古代。但现在很多当代书画的价格比古代书画、民国书画卖得还要高,当中有很多是人为的因素在作怪。
另外,当代市场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礼品市场的需求。买张当代的书画,真假很容易鉴定,看不懂还可以送给艺术家本人鉴定。但如果买张宋画,怕买到一张无法鉴别的赝品。
5
代笔书画算不算真迹?
赵利平:吴昌硕晚年名气大,书画和文字应酬多,他的弟子赵云壑、王一亭就常为老师代笔。齐白石晚年由于目力不济,所画花草常不带工笔小虫,若有,一般也是由他的儿子或弟子代笔,特别是他1924年后画的草虫,和王雪涛的代笔最难区分。我们现在如何看待代笔这一现象?
朱万章:代笔这一现象自古就有,从明清到民国,这一现象都很普遍。比如明代最出色的大书画家董其昌,他的作品在古代书画中算是存世最多的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好几个人为他代笔。据学者研究,董其昌书法的主要代笔人是吴易,作画的代笔人有赵左、沈士充、叶有年、杨继鹏等。董其昌的代笔画,大多是自己落款盖章,水平较高的代笔之作大多出于赵左、沈士充之手。因为代笔的人太多,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获得大家普遍认可的董其昌作品并不多见。大家所熟悉的广东画家居廉,晚年就由他的弟子陈鉴、张虹等人为他代笔。
民国时期还有一个画家,他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就是临摹画家本人的画作,他将自己的画作挂在课堂上让学生临摹,最后找出一些临摹得比较像的,签上自己的名盖上自己的章。
对于这些代笔的书画,我们一般是将其当成真迹看的。因为代笔作品往往都是书画家授权的,有书画家的落款、盖章,而且一般都是由弟子、家人或者是比较熟悉的人代笔的。
代笔作品往往是绘画比较多,书法相对来说比较少。
许习文:再过50年、100年,后代再来鉴定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更难,因为我们当代书画的造假实在太厉害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没出现过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