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手稿拍卖破千万:信札收藏市场方兴未艾
2014年03月07日 11:42 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茅盾手稿拍卖破千万 信札收藏市场方兴未艾
邢小胖
1月6日下午,在南京经典秋拍中国书画专场上,拍卖槌敲下的那一刻,中国文人手稿拍卖最高成交额的新纪录产生了。该拍卖品就是茅盾的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该手稿经过44轮的激烈竞价,最终以1050万元的价格成交,加上15%的佣金,最终成交额达1207.5万元。
高昂的成交额究竟是名人信札收藏大势所趋,还是只是个别的例外?区区几页发黄的信纸为何吸引那么多藏家竞相倾囊购入?什么样的信札最受市场追捧?藏家怎样才能确保自己花出去的真金白银拍回来的不是赝品?笔者就藏家最关心的这几个问题,采访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资深编辑、专业藏家潘毅先生。他认为,名人信札收藏的热潮刚刚兴起,其发展势头强劲。名人信札具有的文学价值、史料价值及亲笔书信字体具备的美感是吸引藏家投资的根本原因。反映名家真情实意的文字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所以也最受藏家追捧。
“家书抵万金”并非只是昙花一现的幻影
名人信札很早就已进入收藏市场,其拍卖价格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分界点实现了由低到高的演进。进入21世纪以来,名人信札的价位更是成倍增长。在2002年中国书店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郑振铎致董康的3页信札以3000至5000元的底价起拍,经过收藏家的激烈角逐,最终以27500元成交(含佣金)。2006年11月底,一封徐志摩的早年3页毛笔信件,在中国嘉德拍场拍出了10万元。
那高价手稿究竟只是艺术收藏领域里昙花一现的幻影还是可以燎原的星火呢?潘毅对信札收藏的前景作出了乐观的估计:“随着人们对名人信札价值认识的提高,其升值潜力无可估量。”
信札收藏“三剑客”
名人信札收藏有三类信较具特色。从数量上看,清朝横跨300余年,距离现代又较短,流传下来的信札最多。从拍卖价格来说,民国时期的信札成交额最高。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的信札文化含量高,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思想性。而且,民国与现在时间间隔不长,容易让买家有较深的认同感。从市场规模上来讲,国外名人的信札也逐渐进入藏家的视野,成为拍卖市场一个新的亮点。2013年西泠秋拍名人信札标的数达到历届最多的215个,专场成交率过90%。其中,文学家、政治家、明星等人的手稿推出成效明显。
收藏有风险,鉴别需谨慎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信札收藏价格看涨,规模会不断扩大,但前景也不完全都是好的,特别是赝品横行问题,这在短期内仍难以得到有效制止。”潘毅如此描述他对信札收藏的展望。信札手稿赝品横行,业内人士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材料本身的辨认度较低。信札手稿大多书写随意,甚至连落款都不全。究竟如何才能确保买家买回来的是货真价实的文稿呢?潘毅结合自己的经验,建议其他的藏家,多读一些信札收藏类的书以增加专业素养,如《字字玑珠》、《近现代文化名人墨迹选》、《明清尺牍》等。此外,他还建议藏家多研究研究名家的行文与笔迹,以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