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学生的问题:追求圆浑
刘宗汉
为什么我在山水画创作中经常使用圆形?是因为我有自己的感悟,我追求圆浑。有的朋友说,你净画些馒头山,好象是在善意地规劝。但我目前不想接受,我挺喜欢“馒头山”。
生活中的圆形无处不在,俯首皆是。造物主把自然万物总是往“圆”的方向改造。我们常出去写生,看到多数的山都是圆形。胶东是丘陵地貌,圆山头居多,有一种质朴憨厚的美;西部秦晋高原,一望无际的莽原土岭,才使她显得那么浩瀚博大。这两个地方的风貌是我经常使用的取材对象。海浪也是圆形,是由无数曲线与圆形组合而成的。曲线是圆形的局部。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由于外压与内冲的作用,塑造成那么一种汹涌澎湃的形象,充满豪壮之美。如果不是圆形的和曲线,海浪之美是不可想象的。我多次去黄山,但画得少。不少画家为她的奇秀挺拔所倾倒,自有道理,无可非议。但我认为她过于剑拔弩张,过于外露,不太喜欢。它的挺拔,是因为年轻;喜马拉雅山比它还挺拔,也是因为年轻。早晚它们都得变成圆形。
我画的山林植被,丛丛团团,也是圆形。为了争夺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树枝举着树叶,拼命向上、向外长,最后形成一个蘑菇状,富于圆润之美。
圆形最能反映力度之美,这是一种大美。在相同面积的几何图形中,圆形的透光量最大,所以舰艇上的舷窗都做成圆形。况且圆形最能抗拒外压,狂风巨浪摧残着船体使之变形,圆形的舷窗断裂漏水的机率最小。我们的祖先一千多年以前就最早造出了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桥—赵州桥,也是运用这个原理。拳头比手指有力量,卵石比碎石块更结实。成吉思汗使用的弓背,如果象扁担一样直,怎能去射大雕?即使是扁担,也是有弹性的最好使。
成功的画家,往往在创作中反映一种哲学的思辩。古老的“太极图”,多数人都见过,我的家乡管它叫“阴阳鱼”,韩国人甚至把它绘上国旗。它反映一种古老的哲学思想,就是那么一个圆圈,一条S形曲线,永远走不到头。阴阳万物相依相生相克相存,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永无止境。哲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度,达不到度是量变,达到度就会发生质变,超过度就可要走向反面。儒学崇尚“中庸”,有其道理。做人越老越圆。低层次是“圆滑”,高层次是“圆通”。外圆内方,无往不胜。我在领导工作中,有时过分较真,不会圆通,碰了不少钉子,吃过亏。
绘画中使用曲线,能够较好地把握这个“度”。人体艺术自文艺复兴以来,东西方大倡。人体美在何处?因为它是无穷无尽的曲线的组合。谁能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到一条直线?画山水亦然,只有曲线才能达到准确的造型。中国画最讲究用线,绝大多数画家追求的是曲线之美。我在创作中追求“圆浑”,但圆不能中规。象圆规画的一样,就会滑稽、单调。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圆”,叫做圆中有方。潘天寿大师的构图多呈方形,稳重端庄,如建筑,如武士,但方不中矩,方中有圆。大师的线肯定,奔放而流畅,令人倾倒。所以万事万物又不是绝对的,这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也符合绘画美学规律。
我说的这些仅是一家之言,不一定都对,供你们批评参考。
闂傚倷绀侀幖顐﹀磹缂佹ɑ娅犳俊銈傚亾妞ゎ偅绻堥、娆撴倷椤掆偓椤庡繘姊洪幐搴㈢叄闁告洘蓱缁傛帒鈽夐姀锛勫弳濠电偞鍨堕悷褔鎮¢鐐寸厵妤犵偛鐏濋悘顏堟煙瀹勭増鍤囩€殿喗鎸抽幃銏ゅ川婵犲啰妲曢梻浣藉吹婵敻宕濋弴鐘电濠电姴娲㈤埀顒€鍊块崺鈩冨閸楃偞璐¢柍褜鍓ㄧ紞鍡樼濠婂牆绀傚┑鐘插绾剧厧霉閿濆娑у┑陇娅g槐鎺楀矗濡搫绁悗瑙勬磸閸斿矁鐏掗梺鍏肩ゴ閺呮粓骞嗛敐鍛傛棃鎮╅棃娑楃捕闂佽绻戠换鍫ョ嵁婢舵劖鏅搁柣妯哄暱閸擃參姊虹化鏇炲⒉婵炲弶绻勭划鍫⑩偓锝庡枟閸嬶綁鏌涢妷鎴濇噹閳敻姊虹紒妯尖棨闁稿海鏁诲顐㈩吋閸涱垱娈曢梺鍛婂姈閸庡啿鈻撻弻銉︹拺闁告稑锕ョ粈鈧梺闈涙处宀h法鍒掗銏犵<婵犻潧瀚Ч妤呮⒑閻熸壆浠㈤悗姘煎枤婢规洟鏁撻敓锟�闂傚倷鑳剁划顖炲礉濡ゅ懎绠犻柟鎹愵嚙閸氳銇勯弮鍥撳ù婧垮€栫换娑㈠箣閻忔椿浜滈锝夊箮閼恒儱浠梺鎼炲劤閸忔ê顬婇鈧弻娑欐償椤栨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