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百重:开拓青绿山水的时代气象

2016年10月13日10:44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文/范迪安

  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方面为当代中国画创作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一方面也向当代中国画的开拓创新提出了挑战。传统经典高峰壁立,学派风格各尽异彩,对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和研究既需要在文化精神上向传统致敬,不断体认传统宝库中深厚的源头活水,但是也需要以当代人的文化情怀从学理的角度进入传统的堂奥,对传统因素加以个性的汲取,实现传统艺术的当代转换。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画坛就是在不断对传统的当代体认中探寻发展的路径,从而使中国画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方法论都得到新的发展。在中国画承古开今的道路上,郑百重先生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人们熟知的郑百重是以青绿山水闻名的。青绿山水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类型,在中国古代艺术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甚至可以说,青绿山水就是中国山水画的最初形态,青绿山水的萌芽与滥觞也是中国古代自然观在视觉艺术上的最初体现,蕴含了人类对宇宙与自然的认知,更寄托了歌咏自然的情怀。这股流脉在宋元以来文人画勃兴的进程中渐退渐隐,因此,在当代如何接续青绿山水的香火文脉,就成为一个重要且迫切的学术课题,正是在这种情形下,郑百重的青绿山水创作特别引人注目。许多年来,他的作品在各种展览上出示和刊物上发表,让人们看到他坚持青绿山水创作的理想,也看到他雍然大气、境界宽远的艺术面貌,他作品中所体现的鲜明的风格和蓬勃的时代精神,尤其显现出重要的学术价值。于此,郑百重先生于201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和大型画册的出版,就有了特别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他个展的举办和画集的出版可以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他的艺术人生和艺术探索的历程,也能通过通览和比照他众多的作品,感受他的精湛手笔。他的艺术回应了人们对青绿山水的期盼与呼唤,有助于思考和探讨中国画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郑百重先生有着深厚的艺术功底,这个“功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他在书法、水墨、工笔以及画史画论上比较全面的修养和多方面的造型能力,这种综合性的学养也体现出他宽阔的学术胸怀。二是他对传统青绿山水的深入研究和深切体认。可以说,他是在中国画坛较早将青绿山水作为专攻之术的画家。1980年代他生活在福建,就立志在青绿山水上研究开拓,虽然他也有水墨写意的能力,并兼擅长花鸟题材,但他将主要的功力放在青绿山水的探索上,从那时起,一路走来,在这个领域中锲而不舍,沉潜日深。

  郑百重的青绿山水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首先,他十分注重画面的整体营构,追求的是磅礴的气势和壮美的意境,在这方面,可见他对山水画传统中的唐宋风貌情有独钟,有一种宏揽自然山川的壮阔情怀,着重表现的是“大山大水”所呈现出来的博大气象,在作品中突出地体现出以“势”取胜的特征,这与他豪爽的性情、开阔的胸怀有关,更透溢出他用浓墨重彩为祖国山河立传的志向,体现了一位当代画家既向传统经典学习,更重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学术追求。他的画面布局群峰叠嶂、层层向远,主体形象十分鲜明,再现了范宽笔下“远望不离座外”的雄伟与醒目,在“高远”之上更高,又在“平远”的视点上将景色推得更加宽远,给人以江山辽阔、极目万里的总体感受,例如《华岳晴秀图》、《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论道》、《华岳松风》、《千里走新安》等惶然大作,都十分鲜明地展现了他雄强的山水气象。正是由于在艺术中贯注了饱满的热情,他的作品有了一种崭新的时代风貌。他饱游山川、搜尽奇峰,在胸有自然丘壑素材的基础上,着重于山水的布局和营构,使笔下形象具有自然的真实性,而又超越了具体的自然景色,可谓是一种艺术的“造境”,一种富有主题思想的青绿山水创作。

  作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体系,青绿山水有着非常深厚的语言系统。郑百重在艺术实践中认真从青绿山水的传统中研习技巧,将古代青绿山水的形式技法融会贯通地进行取用,在每一幅作品中注重主体色调,重点研究“青绿”色调的丰富变化,石青石绿干湿并用,形成画面色泽的浑然整体,又以细微的变化分出冷暖与厚薄,使青绿的色调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变化,增加了丘壑形象的体积感,全幅显出一种厚实的分量,加上泥金勾勒,突出了峰峦的筋脉,使画面呈现出金碧华丽而苍厚透朗的美学特征。

  其次,将水墨写意的语汇与青绿重彩相结合也是他艺术的一个鲜明特征。他在中国画上有全面的修养,这使得他在研究的过程中努力打通水墨写意与工细重彩之间的界限,用写意的感受驾驭重彩的技巧,用青绿的语言表现写意的精神,从而使画面达到如同“水墨淋漓”般的“墨彩淋漓”。在这方面,他投入了长期的探索,由此避免了重彩可能滞涩呆板的弊端,而是充满了文人画的灵动意境。实际上,他的不少作品本身就是水墨渲染与重彩敷色相结合的结晶,有工有写,兼工带写,以“写”控制全局,以“工”突出重点,将彩和墨交织运用,形成浑然的彩墨交响。可以说,他在这方面发展了中国青绿山水的传统,形成了新的时代气象。

  郑百重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修为。他的书法直追篆隶,结体大方,在笔线中透溢出自己的性格,这为他的画作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支持。从他的画面布局中可见他书法上的学养,丘壑、树木、流云、飞瀑等丰富的形象在画面中开合有度,而以书入画在他的笔线中更加明确,无论是勾勒树石还是点景人物,都体现出他用笔的流畅与精到,通过细微的造型使形象显得充实。他的作品中通常有亭台楼阁和民居建筑,他用犹如“界画”般的精微造型描绘建筑,在建筑与山峰之间形成疏密跌宕的笔意,使“广大”与“精微”形成一种视觉上的节奏。正是他长期在青绿山水语言上的研究,一方面将不同的造型语汇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将自己面向自然的生活游历贯注于画面,他的创作有了丰富的素材,成为一位高产的画家,更有了丰富的艺术语言自身的魅力。

  当代中国画的创造正处在新的文化语境中,时代生活的变迁,特别是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全球化的文化态势,使得中国画不能固守在封闭的空间里,而需要画家打开感受的维度,在精神上把握着时代变迁所透溢出来的文化气息,并将其转换为自己的感受和表达。郑百重难能可贵的正是他一直对当代美术的整体发展保持关注,思想上不保守,精神上不紧张。他是中国画坛比较早就走出国门、开展国际艺术交流的画家之一,他于1980年代就前往美国,在那里讲学、写生、创作、交流,而后也经常国内国外走动,这种穿越文化的行旅使他的心胸和视野都更加开阔,在思想意识上有一种兼容并包、广取博采的境界,例如《国家森林公园》、《大峡谷》等作品都是他游观世界山水名胜的产物。更重要的是,面对西方传统特别是现代以来绘画的各种样式,他虽不作专门研究,但是有意识地加以了解和吸收,将现代绘画的形式探索和语言特征潜移默化为自己的感受,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现代抽象绘画的构成、节奏、韵律等形式特征都有由衷的体悟和感受,在笔下表现为虚实、黑白、冷暖的跌宕变化,形成明快舒朗的画面节奏,也特别富有视觉的张力。实际上,中国绘画中工笔重彩这个系统本身就是开放的,在当代文化条件的支持下,特别具有吸纳西方绘画、现代绘画的可能性,用色彩的世界传达现代文化的审美特征。在这方面,郑百重的探索体现了以中为体,取西为用的文化自信,也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开拓出青绿山水新的境界。

  展览和画册在郑百重先生的古稀之年面世,但他的性情和心态都仍然年轻,笔力和气度更是劲健,他的艺术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走向新的高度。

  2015年8月28日于北京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郑百重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