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百年暨北京文艺网第三届华文诗歌奖颁奖典礼

2016年12月19日14:15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颁奖现场颁奖现场
颁奖现场2颁奖现场
颁奖现场颁奖现场
颁奖现场颁奖现场

  “新诗百年庆典暨北京文艺网第三届国际华文诗歌奖”颁奖典礼于2016年12月17日下午在华侨大厦举行,此次颁奖由央视著名主持人张越担任。

  经过近两个月评审委员们的精心审读,有145名诗人获提名入围;最终经过四轮投票,决出7名获奖诗人:一等奖:晒盐人;二等奖:古冈、西衙口;三等奖:轩辕轼轲、茱萸、额鲁特·珊丹(蒙古族);第一部诗集奖:蟋蟀。著名诗人食指(郭路生)经由北京文艺网提名,获得北京文艺网诗人称号。

小演员致开场诗《希望》小演员致开场诗《希望》
文艺表演文艺表演

  此次到场的嘉宾有(排名不分先后):著名诗人杨炼;著名诗人、学者、评论家唐晓渡;诗人、学者、耶鲁大学文学博士杨小滨;台湾诗人陈黎;诗人、作家芒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诗人李少君;艺术家孔宁;艺术家杨卫;诗人杨政、著名艺术家、南艺校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文艺网总裁、国际化文诗歌奖主任委员杨佴旻等。

  下午五点嘉宾及各界媒体陆续签到入场,开幕酒会大家一起畅谈。在两名小朋友吟诵诗歌后,颁奖典礼正式拉开帷幕。一段短片《新诗百年——向新诗致敬》带我们回顾了新诗百年历程,百年来,一代代优秀诗人用诗句谱写出一篇篇动人的诗章。

央视著名主持人张越央视著名主持人张越

  继而由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秘书长唐晓渡发表关于新诗百年的总结演讲,演讲中说道:新诗百年是必须纪念的,它是具有跨时代,跨文明的一种传承,诗歌本身的进程和国族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反观新诗100年历程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本身也是在建立自己的传统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平台。

  著名艺术家、南艺校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文艺网总裁、国际化文诗歌奖主任委员杨佴旻致辞,致辞中杨佴旻首先感谢各位嘉宾和媒体的到来以及大家对国际诗歌奖的莅临支持,对积极投稿的诗歌爱好者表示认可。阐述了个人对诗歌的见解以及对诗歌奖今后发展的期望:在阴霾笼罩的天空下找寻诗意。他认为诗歌创作需要过程,所以从2014年开始将每年一届的诗歌奖评选改为每两年一届,授予对诗歌有杰出贡献的诗人,最后并预祝颁奖典礼圆满成功。

  著名艺术家、南艺校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文艺网总裁、国际化文诗歌奖主任委员杨佴旻致辞  著名艺术家、南艺校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文艺网总裁、国际化文诗歌奖主任委员杨佴旻致辞

  由北京文艺网设立的国际华文诗歌奖迄今已举办三届,旨在主动深入当代华文诗歌创作,把握其语言的、形式的、追问和反思人生经验的所有层次,在全球化复杂语境中,参照古今中外诗歌资源,寻找和确立有效的判断标准。该奖强调民间性、专业性和思想性,至今已经发掘出像郭金牛、乌鸟鸟等一批优秀的民间诗歌写作者。

杨炼代表评委会致辞杨炼代表评委会致辞

  典礼在张越的主持下分为二个单元。一、杨炼代表评委会致辞: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的评选规则就是民间性,文化性,专业性,诗歌创作从来都不是一个群体,只有一个一个一位一位的诗人,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是奖给诗歌创作的个体,是奖给即将写下的下一行诗。

诗人、学者、耶鲁大学文学博士杨小滨宣读授奖词诗人、学者、耶鲁大学文学博士杨小滨宣读授奖词
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副秘书长田庄宣读授奖词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副秘书长田庄宣读授奖词

  颁奖单元:评委朗诵为每位获奖诗人特别撰写的授奖辞,特选颁奖嘉宾进行颁奖。

  第一部诗集奖:

  蟋蟀——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女士为蟋蟀颁奖并由唐晓渡宣读授奖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女士为蟋蟀颁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女士为蟋蟀颁奖

  蟋蟀的诗集《剪纸课》授奖词:

  蟋蟀诗集《剪纸课》的风格貌似内敛拙朴,实际上语言极具探索和实验性。他的诗如一把剪刀锋锐的两翼,其中一翼触及并激发了语言作为存在之根的原生态和充满活性的本质部分,另一翼则冷静地刺入表面庸常实如火焰般灼人的现实内部,使零度抒情的诗行间跃动着末日般的颤栗。他的诗拥有坚硬与柔软,俯身与飞翔的多重色相与可变维度,那些抒写底层市井生活的诗篇所昭示的诗人情怀如隐忍和倔强之根深植泥土之中,超越了表层看似不及物的文人式骚怨,如螺纹钢一样打入生活的深处。在另一些充满令人惊叹的想象力的篇什中,现实、梦境和语言的碎片经由节奏或调性的内在秩序,被拼贴成一幅幅生动奇幻的画图。诗人兼具对现实与语言的独到体悟和集结力,在保持着鲜活的草根特色前提下,拓展并探索着汉语诗意表达的潜力,运思大胆,造境奇奥,在似与非,虚与实之间游刃有余。鉴于《剪纸课》所呈现的特质和文本达至的成熟度,经评委会审评并投票决定,特将第三届“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第一部诗集奖”授予蟋蟀。

  诗人蟋蟀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到:我只是一个买菜每天为生计奔波的平凡的个人,当知道自己能获得诗歌奖是感觉很震惊。感谢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能为草根提供一个写诗的平台,感谢对我的一种认定。

  三等奖:

  额鲁特·珊丹(蒙古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女士为额鲁特·珊丹颁奖,并由著名诗人陈黎宣读授奖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女士为额鲁特·珊丹颁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女士为额鲁特·珊丹颁奖

  额鲁特·珊丹《蒙古菊》授奖词:

  蒙古女诗人额鲁特·珊丹诗中的意象多取自她生长的家乡,情感真挚,带有几许参透尘世的沧桑,文字清丽成熟中蕴含纯真,长句短句错落有致,古典和现代的元素巧妙交会,创造出异质的诗歌美感,在她笔下,蒙古草原的骑士是(岁月的舟,云空的马),“稍一起身,结实的肩上就飞出一致鹰”;(结满花蝴蝶绿翡翠的十七岁)的美好青春有着仿佛相隔百年的细腻声线,被蜜糖封唇,在心里结茧抽丝,如果可以,她就要像母亲守护婴儿般紧抓住它不放。她给的爱情所下的定义浅显易懂:清茶,浓汤、棉质的内衣、肥大的马裤,以及坐在对面的情人,天窗下永不熄灭的火炉,“敞开的、温暖的、慈爱的充满了神圣而无言的力量”蒙古女人的胸襟,便是爱情故事生动的情节(两具马鞍四只铜蹬的快乐)她不断追索爱情多变的容颜,发现爱时而广阔洒脱,如醉翻了的河水,时而娇贵弱小,需要捧在手里、贴在眼球,细心呵护(爱啊,是那么弱小)而最揪心的爱是此生无法抵达对方心房的暗恋,仿佛陈置于纯净的奶翁,不曾有过丝毫的外溢,不曾对这个世界有过一丝一毫的声张,。。。。。。始终躲在沉沉的暮色中,“守口如瓶”,的暗恋女子只能宿命、无悔知足的珍藏胸前的玉一般守着的爱恋,抱持《你的暗香残留三世》的信念。组诗《蒙古菊》道尽一名常年守护爱情的蒙古女子内心缠绵的情意,十段文字为读者为读者层层剥开动人的相思情愫,周而复始的寂寥、惦念、追忆、忧伤、心痛、渴望、自怜、执着与迷恋,像剪不断里还乱的蜘蛛网缠缚难解,让心中有所属的女子只能不由自主地随着爱情之花的周期绽放与凋萎。额鲁特·珊丹以灵活的叙述观点(譬如倒叙手法,人物转换)富含民间典故的隐喻(譬如青云马,蒙古菊皮鼓的预言)让情诗有了叙事的架构,也让个人的情感有了传奇的神秘的色彩。

  额鲁特·珊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她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己生活的草原,无论是写诗还是创作都源于自己内心最初的想法,感谢所有人的支持。

  茱萸——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女士为茱萸颁奖并由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副秘书长田庄宣读授奖词。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女士为茱萸颁奖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女士为茱萸颁奖

  茱萸组诗《九枝灯》授奖词:

  茱萸的诗向我们呈现了一帧又一帧穿越时空的图景,这些连绵的图景又构成了一片浑然无际的精神之域。时间和诗思加入了它的构建,令其贯穿附近与中外,自我与历史,经验与超验,肉身与灵魂,存在与虚无,现世与轮回……它是多维的,或者说是无极的。阅读,怀古,相遇,或者倾谈:新交和故友、游历和宴饮,激发了诗人的意兴和怀恩。诗人在沉思自我与宿命的幽径深处,不断激活并重赋形骸于那些昔日的幽灵,令其走入今人的诗行中与我们相遇,从而暗示着生或死的循环往复——那在时间洪荒中湮没了肉身的人,完全有可能再任何一个历史时刻或地域复活。借助其生花妙笔,茱萸将个人与历史,新词与旧篇,歌吟与哀叹,玄思与沉醉,据以烨生辉的汉字织入荣枯交叠的真理锦绣中。他的诗杂糅着现代风格和古典气质,是诗写与运思并行的绝佳实践,是时与空、爱与欲、美与死的奇妙结合文本。它们以其典雅庄严的仪态和风骨,拒斥着粗鄙的生活,昭示着在时空被权力和资本切割的年代,阅读、沉思和写作的意义,并于人们甘于沉沦甚至早已醉心于沉沦之时,带给我们如冬日迟归者接近故园时看到的温馨灯光。

  茱萸发表获奖感言时说到:得此荣耀倍感荣幸,并坚信会不断探索,将诗歌精神继续传扬下去。

  轩辕轼轲——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女士为轩辕轼轲颁奖,由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组委会副秘书长田庄先生代于坚评委为三等奖获得者轩辕轼轲致授奖词。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女士为轩辕轼轲颁奖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女士为轩辕轼轲颁奖

  《轩辕轼轲的诗》授奖词:

  轩辕轼轲的诗具有一种“水浒传”式的气势,肆意汪洋,生猛鲜活的日常用语,想象力大胆而奇诡。他写得最好的时候,在具体和抽象之间张弛有度,释放出有质地的空降感。比如《收藏家》。此诗在当代诗歌堪称杰作,诗当代诗歌中少数靠得住、耐读的作品之一。意象奇诡而令人信服,很难阐释,但不是谜语,已经物化,就像宇宙中本来存在着的词语的一次瞬间被灵性召唤,集合,凝固,齐物,出神。其超越时间的品质显而易见。诗人轩辕轼轲的世界观不甚坚定,有时候他对自己要写什么呈现出一种茫然,因此在处理的意象的时候缺乏控制而模糊。泛滥,用力过度而不得要领。但这确实是一位有希望的诗人,他需要时间去冷静下来,将他丰富多彩的想象落到实处。自我,是当代诗歌的一个陷阱许多诗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诗成为小器。诗是私人创造的语言公器。庄子曰,吾丧我。轩辕轼轲最清醒的时候,正是自我从他诗中隐匿的时候。齐物,意味着诗不是一种自恋,而是一种造物。语言之物,出于自我,但是可以置于宇宙中,与万物共生生,进入一种永恒的普遍性,而不是走红一时。

  轩辕轼轲发表获奖感言时说到:感谢各位评委,正是有这些评委才保证了权威性,北京文艺网国际化文诗歌奖它不关注你的身份,所以从底层出来了很多优秀的诗人,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些过程的发展,中国新诗已经到达一种新面貌,每个诗人只面对自己人生,每首诗都是自己内心的感受,逃不出自己的生活。

  二等奖:

  古冈——由著名诗人、学者唐晓渡先生为古冈颁奖,并由诗人、学者、耶鲁大学文学博士杨小滨宣读授奖词。

著名诗人、学者唐晓渡先生为古冈颁奖著名诗人、学者唐晓渡先生为古冈颁奖

  古冈组诗《上海,驱巫的版图》授奖词:

  古冈的组诗《上海,驱巫的版图》对1980年代以来城市诗的发展作了进一步拓展,不仅描绘出大城市之外的另一个上海——它的环境色调更暗淡,生存样态更市井——也在书写的层面上创造出一种诗学上的逼仄和枯涩风格。古冈笔下的诗歌场景游走于现实与超现实之间,即出人意表又一针见血,在都市上海的现代性中拼贴和揭示出前现代和后现代的种种真实和幻影。但古冈的批判视角并没有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建构起一个至上的抒情主体,而是始终置身于草根与边缘的层面上,并以一种创伤性的言辞模式艰难地发声。在貌似平淡却又饱含奇崛的言语实践中,古冈精妙地呼应了生活经验的扭曲和怪诞,惊人地铺展出当代时空的独特视景。

  古冈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正是城市的变迁带给诗人古冈无限的灵感,他脱离了诗歌风花雪月的风格,也抛弃了形而上学的形式,用自己的真实语言去写下自己内心的感受。

  西衙口——由著名诗人杨炼先生为西衙口颁奖,并由唐晓渡宣读授奖词。

著名诗人杨炼先生为西衙口颁奖著名诗人杨炼先生为西衙口颁奖

  《西衙口的诗》授奖词:

  西衙口的诗歌特质基于敏锐、精细和灵动不羁的感受力;而“齐物我”式的世界观和散点透视所提供的多维向度,则为他的言语之马打开了更为广阔的驰骋疆域。在他的诗中绝少抢占道德制高点的企图和自怜自艾的余绪;真正令他心醉的,是携万物一起化入诗歌,并在这一过程中令它们互为感官和喉舌。他以灵魂出窍蔑视三维的时空经验,以往往令人猝不及防的进入和收束,毫无顾忌的打破我们的阅读期待,他的运思多从容腾跃、穿行于现实和历史、历史和想象、想象与梦境、梦境和呓语之间,却又总能保持住自由和自律的危险平衡,从而把一切都转化为语言的当下,诗的当下。他善于抓住某一特定的情景,或予以进一步的营造、拓展,或令其在自我悖谬的荒诞中归于解体;他设喻的巧妙精奇,他对调性和节奏的敏感则与之相得益彰,据此他使成为诗赋形的过程同时成为随机变换、调整的形式锻造过程,是表面的兴之所至与结构的有机生成互为表里。尽管太多的“灵光一现”有时会使他作品的语境显得破碎,然而更多情况下,这样的灵光却一再照亮其朴树迷离的旨趣,使结构和建构同步发生,为读者带来意外的惊喜。鉴于西衙口诗歌如上的卓越品质,经评委会审读并投票决定,特将第三届“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作品二等奖授予西衙口。

  西衙口获奖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从山区来到平原上,在黄河下游的平原上开采石油,我是油田里的一位工程师,但是不管是在平原还是在山区我都会一直写下去。感谢第三届北京文艺国际华文诗歌奖组委会授予我二等奖,感谢评委会,谢谢大家!

  一等奖:

  晒盐人——由著名艺术家、南艺校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文艺网总裁、国际化文诗歌奖主任委员杨佴旻为晒盐人颁奖,并由诗人杨炼宣读授奖词。

  著名艺术家、南艺校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文艺网总裁、国际化文诗歌奖主任委员杨佴旻为晒盐人颁奖  著名艺术家、南艺校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文艺网总裁、国际化文诗歌奖主任委员杨佴旻为晒盐人颁奖

  《晒盐人的诗》授奖词:

  当代中文诗期待着成熟。一首成熟诗作,应像一粒结晶,玲珑剔透,折射出真切的人生体验、深邃的哲理思考、精美的书写形式。它是现代的,又含蕴着传统的精髓。它是中文的,又对理解整个世界有效。获得2016年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一等奖的《晒盐人的诗》,就是这样一组杰作。它们言语清晰,海流纵横,海底嶙峋。阅读他们,就像跃入海水,去品尝那无所不在又隐身无形的盐。盐,像大海的思想,令整个大海有了滋味。晒盐人这八首诗,展示出一个诗歌写作“晒盐”过程:诗句含着苦涩的美感、艰辛的亮度,陈述疼痛,却不诉诸嚎嚎;经受煎熬,而提炼出诗的纯度和力度。一种沉稳的声调,从沉淀的生命中析出,正如《海燕博物馆》诗中所写:“晒盐人/交出了皮肤里的黑/而大海/析出了塔白色的骨头……曾经的沸腾冷却了/那些结晶的事物/将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激情与哲思的盐粒,储存着风暴和海涛,闪耀出诗意的冷艳。“晒盐人”一词,由此与提纯同义。这些“被寒冷击打的汉字”,把生存提纯为诗作,从诗作提纯出诗学。每一步深化,都经完成于“个体”之内:一个人经验生活,一种性感独自灌注,一个思考孤寂蒸晒,最终留下固体的精华。所谓“个体诗学”,正是这重重追问形式的深刻的创作自觉。《晒盐人的诗》以其生命的含量、文本的纯净,跨出美丽的一步,让《诗经》的质朴、杜甫的浑厚、李商隐的精雅,在二十一世纪生生不息。同时,这粒中文之盐,也迎向更为风波诡讹的全球化大海,提醒着人生与诗须臾不可离弃的灵魂血缘,其世界性意义由此而来。当代中文诗人的成熟,正在于觅得那个属于自己的全称:“全球意义的中文诗人”。

  晒盐人,本名高鹏程。他出生于宁夏,在宁波生活了21年,当过教师、记者、安全生产监督员等多种职业。在这些年里,他的诗歌写作经历了海边渔村、县城底层叙事,向博物馆考古系列转变的过程。

  北京文艺网年度诗人:

  食指——由诗人、画家芒克为食指颁奖。食指发表获奖感言时说道:获得北京文艺网首届诗人奖十分高兴,但是现在新诗的创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觉得在新诗百年在接续上应做到文化精神以及书写上一脉相传,知故建新才能创作未来。发言结束后由青年代表王怡婷朗诵食指先生的名篇《相信未来》。

青年代表王怡婷朗诵食指先生的名篇《相信未来》青年代表王怡婷朗诵食指先生的名篇《相信未来》

  祝贺北京文艺网第三届国际华文诗歌奖获奖的7位诗人以及145位入围诗人!——热烈祝贺获奖者,我们期待更多理解诗歌真使命的诗人参与其中!

诗人、画家芒克为食指颁奖诗人、画家芒克为食指颁奖

  颁奖结束后,还举行了诗歌朗诵会和研讨会,诗人们围绕“新诗百年”的主题进行讨论并现场朗读了自己的诗作。

  由北京文艺网设立的国际华文诗歌奖迄今已举办三届,旨在主动深入当代华文诗歌创作,把握其语言的、形式的、追问和反思人生经验的所有层次,在全球化复杂语境中,参照古今中外诗歌资源,寻找和确立有效的判断标准。该奖强调民间性、专业性和思想性,至今已经发掘出像郭金牛、乌鸟鸟等一批优秀的民间诗歌写作者。

研讨会现场研讨会现场
嘉宾合影嘉宾合影

  [纪录片]新诗百年——向新诗致敬:https://v.qq.com/x/page/z0356i2x6vb.html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诗歌奖华文新诗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