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7岁的刘延寿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的一名农民,然而他却是附近居民眼中的“能人”,他是当地唯一还在进行手工制陶的匠人。2017年4月15日,刘延寿一个人来到村子外边的制陶场,孤独的守护者这座传承了四代人的老窑场。
刘延寿所在的旧县窑场始于清代,最早算是官方建筑用的窑场,制作青砖和瓦当之类,后来发展成了两孔材窑(用木材作燃料的火窑),一孔烧制砖瓦,一孔烧制各种花瓶瓦罐瓷器之类。现在一孔火窑已经坍塌,仅剩下一孔烧制花盆。
刘延寿的儿子今年40多岁,他却说要不是父亲年纪大,不放心,过来陪陪父亲,自己平时也在外面打工赚钱,靠这个,连家也养活不了。根据他的了解,方圆百里只剩下他家一家手工窑场了,尽管栾川还有一位老师傅,80多岁,早已经干不动了。
传统的手工制陶用料讲究,工序多,制作效率不高,随着机械化的冲击,刘延寿家的材窑实际上算是豫西农村为数不多的传统手工材窑。刘延寿说,现在人图便宜,不看质量,再好的陶器瓷器也白瞎了功夫。
刘延寿采用的转轮还是爷爷制作的一个木盘转轮,需要用脚来推动木盘转动,他说不是没想着改进,一方面没时间,另一方面想着把祖宗的老传统延续下去,可是在他看来儿子只学了半成品,孙子辈恐怕就不会再有人学了。
老刘的儿子目前还是给他打下手,17岁开始学了两三年,之后迫于生计,放弃了父辈的期望。刘延寿说按照老说法,学出师得三年,现在年轻人已经没有人愿意呆在这穷山老林里了……一想到自己家的这门手艺将要断绝在自己手里,老刘显得很无奈,自己安慰自己:也许是天注定吧!
刘延寿长时间弯腰制陶,过一会儿就需要直起来腰活动一下,制陶的作坊也是在一孔窑洞里面,里面没有电,只有门口的一点光亮,老刘的儿子抱怨他说,断了就断了呗,老祖宗们也不会怪罪,毕竟是社会发展,谁也没办法。
有人在手机上展示了一个日本陶艺艺术家的作品,刘延寿端详了好久,说:他这个也不难,是仿造咱们往年的瓮的,不过比例变了,我试试,第一个不敢保证能做成。
一块泥巴,经过刘延寿的把玩,几分钟后有了胚胎的雏形,刘延寿说制陶不难,手熟,泥巴搁在手里就已经想好要做啥就行了,瓷器无非是上了一层油,那里面有讲究,可是咱们没钱研究。
十几分钟后,刘延寿做出了仿制的陶瓶雏形,又一次对比了一下手机,感觉不满意,正要毁掉泥瓶,被人拦住,劝他留着做对比。当刘延寿知道图片中的瓷瓶拍卖了十几万元的时候,老人愣了:就这种样子,值十几万?他笑着说,我这辈子所有的瓶瓶罐罐加起来也没卖到十几万,照这样说,我还得干,儿子,你听见没有,咱家的手艺可不能断到你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