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先顺 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2017年10月09日 10:3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阳先顺,男,1963年5月生,湖南新宁人。毕业于湖南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湖南师大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湖南衡阳师范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张东华

  阳先顺先生自他的工笔山水画《桃源图》入展第九届全国美展后,一发而不可收拾。第十届全国美展一举获得全国美展银奖,从此名满全国,在不断的获奖中造就了他全国性著名画家的地位。

  阳先顺的山水画虽然得名于青绿山水画,但他的水墨山水画也别有一番趣味。就他的山水画而言,特别是青绿山水,造型颇有特色,可以说他是以造型取胜的画家。他山水画中的构成要素:树、芭蕉、建筑物稚拙、随意,很有装饰味,造型似取材于敦煌壁画或隋唐早期山水画的造型形式。有评论家以“谲”来评论他的画,且十分耐看。

  阳先顺 《山水三条屏》

  他在《平淡自然的心灵意象》中对自己造型的评价是:“我在创作中尽可能避免对自然表象的直接描摹,迫使自己改变习惯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模式,将普遍的视觉经验与特殊的心灵观照结合起来,不再表现自然的秩序和原貌,而是通过形象的重组形成新的画面秩序,同时注重营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从他的自述可知,他的造型不是直接地对自然物像的描摹,而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来造型,从而构成现在的这种造型特征。其实他的这种思维明显是二阶思维的表现,在传统中国画中,这是最常见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在传统中国画中,我们会感觉到,画中的形像与真实无法对应,但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又是真实的存在。如中国画中的兰花,几笔穿插的墨线,就会使人感觉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兰花,或临风、或沐雨,这是没有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人所无法想像的。也就是说,在传统中国画中,虽然是观察写生,往往不是对对像的直接模写,而是在思维中把真实通过某个中介转换而成为似与不似之间的视觉形象。根据我对绘画史的研究,发现“影”是这种转换的中间环节。宋代画家通过写物之生来求得治平天下的“天理”。潘天寿先生去雁荡山写生,往往通过诗文和目识心记来达到写生目的的。所以阳先顺先生的物像造型虽然诡异无规律,实际上是对传统绘画本质的把握。故他画中的造型看似稚拙却十分有趣。

  阳先顺《山中日月长》

  然而,就传统绘画技法而言,其构成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一为造型(视觉形像),二为笔法或色彩,二者缺一不可。青绿山水强调造型和设色。水墨山水强调造型和用墨时的笔法。他的青绿山水,设色十分传统,但由于造型的独特性,使他的青绿山水画的色彩也别有一番风味——清新雅致,风格强烈,一眼就能认出他的作品。而他的水墨山水画造型与青绿山水相似,却表现为水墨淋漓,个性特征十分鲜明。

  这种鲜明的特征主要通过笔法来呈现。细究他的笔法,得益于他对浙派的山水画笔法的传承,这与他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学习分不开的。中国美术学院自林风眠创立国立艺专起就十分强调传统,特别是潘天涛先生的弘扬,使传统中国画在中国美术学院得到很好的保存。阳先顺先生的山水画(包括青绿山水)之所以耐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对虚实的把握,在山水画作品中,他对留白的处理同样耐人寻味。通过他对画面留白的处理,使画面灵动而透气,在近现代的画家中,黄宾虹先生的留白处理如围棋中的一个个“眼(画眼)”,使整个画面生动自然,他的留白处理与黄宾虹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阳先顺先生在山水画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这种成功来自于对传统的把握,和与现代气息的结合,这是符合传统中国画发展之路的,愿阳先顺先生的艺术成就越来越高。

  作品欣赏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