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宪画魂

2017年10月09日 12:3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作家孙海浪傍晚:我正在伏案写作,忽闻手机提示音响,发现著名画家孙宪教授从微信中,给我发来一幅扇面画“海浪”,并留言:“今天画了海浪”,甚为感动。

  我搁下作文之“笔”,用手指拔开孙宪画作界面,细细品赏,完全被这幅精美的扇画所吸引,欲罢不能,便开始品赏:此画作以蓬莱仙阁为背景,以海浪造势。画上题款为,“眼前苍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

  人生苍海,为水最难。只有把心胸融入大自然之中,即“身到蓬莱”,便“即是仙”了。这一警言,开悟了人生的难与易:“下下人有上上智”。

  这是一千年前一个著名和尚说的。人生在世,爱便是生的奥秘。在这时间无限、空间无际的宇宙里,因爱,便有了芸芸众生;因爱,便有了美好自然。画家在此画中,把小爱扩展至大爱时,平凡之人便会成为贤人、圣人。佛陀、孔子、孟子、老子等等,皆为如此。或许,这就是凡人成仙的秘诀!

著名画家孙宪扇面作品著名画家孙宪扇面作品

  再来赏析一下这幅“海浪”:它以蓬莱阁为背景,从构图至气象、笔墨至韵味均为上乘。山与水的巧妙融合,暗藏着一种禅味。浪花奔流的气势 ,给人以压倒一切、勇往直前的智慧和力量。尤其是那衬托海浪的大山,虽占扇面中间几乎对半位置,却并不使人感到压抑,反而烘托了蓬莱右侧奔涌海浪的形象。

  我爱水。倒不仅仅是因为“上善若水”,还因为听母亲说,我呱呱落地之后,她老人家请算命瞎子给我卜卦,说我这五行金木不火土——缺水,便有了“海浪”这个名。从此与水结缘。在我成长过程中,只要触及山水,便有一种特殊情感。

作者孙海浪深入鄱阳湖画面作者孙海浪深入鄱阳湖画面

  提起我与孙宪先生的相识,或许也是水的缘分。

  俗话说,“岁月如水”。把时间流水倒回十几年前。当时,我俩都是江西省政协委员,是文学艺术圈子里的人,便更有机会接触。孙宪给我第一印象,儒生、帅气、文雅、坦率,平易近人。我们有时碰在一起闲聊,谈得最多乃为“诗与画”。有时还在微信圈交流活着的“易与难”,探讨生命、死亡,灵魂与鬼神、仙界之类的话题,聊得开心,相互接连点击“强、强、强”,或是三四张笑脸,从而获得快乐与满足。之后,或许他一幅“天心圆月”的画作游刃而生;或许我则从孙宪“画语”中捕捉到一朵灵感的火花,草写出一篇有滋有味短文。

  或许,这像称作“君子之交淡如水”吧。

  记得2015年3月28日下午,我们又在一起聚会,我问他最近有何大作,他默默微笑,算是应答,随即赠我一份对开的《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文化参考报出版)。封面左侧“中国画名家 孙宪”几个大字映入眼帘。翻开一看,哇!首页载有陈一文先生的文章《笔墨纵横 天机神变—孙宪山水创作解读》。内页全展示了他水墨山水巨幅画作。这份厚礼,我一直收藏至今。

著名画家孙宪艺术特刊著名画家孙宪艺术特刊

  我喜欢孙宪先生笔下海浪冲击山石的浪漫气势,画家落笔或轻或重,感觉画家笔下苍疾有力,入纸簌簌有声。画家胸有成竹,描绘的是自己胸中的逸气。最突出的仍是既继承传统,又有突破与创新。我赏过孙宪的许多画作,在我印象中,画家挥就的笔墨与宣纸洇水,任意挥洒,大胆泼墨,笔法严谨,给人以一种苍润浑厚之感。

著名画家孙宪作画著名画家孙宪作画

  在我与孙宪的交往中,他有句口头禅:“画画,笔墨之先,学会做人。”他1974年曾拜著名画家、长春电影制片厂画家于军,以及江西著名画家李素馨、蔡锡林为师。著名老画家胡献雅是他心中崇拜的偶像,“当代八大山人”献雅先生,对孙宪的绘画人生与成功影响极大。他常对我说:“这几位老师,都是我前进路上的扶植者与恩师。知恩图报,这是我做人的基本原则。”

著名画家孙宪与恩师胡献雅合影著名画家孙宪与恩师胡献雅合影

  当孙宪先生闻知我继长篇历史小说《八大山人》(上下卷,80万字)之后,正在撰写《王勃》(60万字、江西教育出版社,即出)时,他不断勉励、鞭策我:“这是南昌一张最大的文化名片!把大唐文化与江西地域文化巧妙融合,希望早日拜读!”为使该书面装帧锦上添花,我尝试欲请他为此作封面“写意”插图,不料他欣然同意,并几经修改,终于在百忙中圆满完成了此作。

孙海浪《王勃》封面孙海浪《王勃》封面

  我从微信中收到《王勃》封面插画之后,反复品尝着:封面、封底笔墨兼工带写,诸景连成一片,全景式融人物、楼阁,远山、近水以及花鸟为一体。深远的山水,山与阁绘于右内侧,巍然屹立,高峻雄伟,给人一种沉沉甸甸的感觉;封底水滩、沙石,寥廓数笔,渲染尽致。左右诸景相衬,呈平衡、协调的构图,封面封底诸景连接,紧密自然,笔墨亦不拘一格,使之高远与深远感,自然、贴切,充分体现在景色的内在联系上。虽是一幅小小的封面图,但画家从不计较,一笔一画,笔笔到位。传递给我一个信息:画家待人接物,真诚可信。

展开的《王勃》封面与封底展开的《王勃》封面与封底

  然而,以上全景构图与诸景展现,把清秀淡雅的笔墨,全落在王勃身上。画家把书中主人公王勃置于滕王阁左侧高坡上:王勃反剪双手,悠闲地面对一览无余的滔滔秋水,凝思、遐想;长天、远山,低云、孤鹜,轻舟,以及枯树、芦苇、湿滩。远山与近景错综而不杂乱,高山重叠,迷雾飘散,层次清楚明晰,把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风采与内心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洋溢着豪迈飘逸的气质。充分表现了画家轻松洒脱,独道成熟的画风。

  我更喜欢孙宪绘山的线条、笔墨,杂而不乱,遒劲美姿。那苍劲的架势,使人感到人性向上的一种骨气、气节与不屈精神。

著名画家孙宪花鸟作品著名画家孙宪花鸟作品

  欣赏至此,我不禁想起《小雅》诗句:“百川沸腾,山冢萃崩”。

  是啊,孙宪之画,此处无声胜有声:青山看不厌,流水趣无限。

著名画家孙宪山水作品《匡庐》著名画家孙宪山水作品《匡庐》

  探秘大画家孙宪画作,不由大惑不解:孙先生笔下各种题材大幅小幅画作,为何幅幅有气魄,饱含生命力?后来,我从《老子》中发现:“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原来,孙宪的在笔墨中施下了“道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发现画家不仅在绘画,还把“太极无极”的精神要素融入画中,把自己的骨骼、血脉、灵魂与笔墨和合一起,统统纳入他画中山水奇景与人物故事中……

  最后,我终于从孙宪笔墨中找到了密码:

  呵呵,孙宪是在用生命泼墨作画!

  2017年9月26日半夜

  匆匆于滕王阁守拙园

  (本文作者:原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

  画家介绍

  1954年6月生,安徽泾县人,1977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师从著名国画家,教育家胡献雅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调江西教育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高等院校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名师,江西省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西省政协常委。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