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若水悠悠——马小娟作品展
主办单位:上海中国画院
开幕时间:2017年10月20日 下午2:30
展览日期:2017年10月20日—11月12日
展览时间:上午9:30—下午4:30
展览地址: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上海市徐汇区岳阳路197号)(逢周一闭馆)
《若水悠悠——马小娟作品展》将于本周末(2017年10月20日)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马小娟近年来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将展出其六十余幅国画作品。
平平常常的满足
我一直以为艺术家也是生活的表演家,不管是音乐、戏曲、戏剧,还是舞蹈、绘画乃至现代的各种艺术样式,它们都是生活的镜像和人生的折射。而绘画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之所以充满无限魅力,恰恰在纸上、在笔下,似乎可以掌握人类的古往今来,拥有整个世界。
马小娟,她正是这样一位用自己的创作实践体悟艺术家独有的那份感动和“自满”的艺术家,这些年来,马小娟的新作不断涌现,使人惊喜。
有一天的中午,我和小娟在画院幽静的咖啡厅里作了一番叙谈,倒是让我对她心中的艺术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题材大小的选择、作品呈现效果恢弘或平静,小娟除了有过困惑,更多的是思考和探索。当最终诞生的作品,她自信地告诉大家,真切的情感投入,使任何题材的画作都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达到彼此的精神沟通,一样会令人流连忘返。
马小娟是一个绘画创作十分严谨的艺术家,她常常和自己较劲,力臻完美。她前些年创作的《乌斯浑河之歌》,气势宏伟,悲壮之余却又不绝望;《国色》热烈不艳俗,天香却不脂粉。这些标志性的作品为马小娟赢得众多赞誉和奖项。但是她依然创作不辍,近些年她潜心绘制的《红楼》、《西厢》、《金瓶梅》等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作品,面对这些新的题材,小娟用她略略夸张的造型,以她涓涓细流的柔情,和自己独有的视角阐述了她对古典文学中女性的怜惜、同情和喜爱,这是女性艺术家独有的一份情怀,让人折服。苗岭的欢声笑语、小巷的绵绵幽情、草原的动人故事、喀什的灿烂阳光,无一不是她真切的抒怀,虔诚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在众多的褒扬赞誉下,小娟却自称:“我画画不算很用功,但用心,在创作中注入了很多自己的感情,让画中鲜花散发出诱人的芳香,也让我们同画中人对话、倾诉,感悟她们的人情世故,时代变迁。所谓笔能达意,墨能通情。”
马小娟的作品,娓娓道来,淡淡表现,看她的画,常常会觉得这是一个多情的人:敏感、纤细,对周遭生活有着深切的爱,任意的细节都会牵动着她,并被她用纸笔描画出来,从而牵动着更多人的心。委婉优美的画作,却同样充满力量,朴拙天真的描述人间故事,启迪人们对真的追求,美的向往。亲情、善良给人以希望,这便是小娟心里那份笃定的信仰,让人随着她的画游历到任意想去的地方。
有人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个诗和远方,便是马小娟一直追寻的梦想。时间总是让人的心境和对生活体验发生变化,不变的是在她的精神世界和对瑰丽生命的热爱、执着的真诚歌颂,也正如大家对她的印象一样,美丽端庄,嘴角总是挂着一丝淡淡的微笑。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马小娟正是这样一个画家,始终用自己的画笔,去发现、涂抹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平常常的满足”,并以此点亮了自己和别人的心灵世界。
作为老友,我衷心祝愿她人生的每一面永远绽放美丽。
施大畏 (中国美协副主席、上海文联主席、上海美协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2017年9月24日 上海
作品欣赏:
生于1955年,江苏南京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