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共同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览,

于2016年12月20日—2017年3月1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本展览展出的466件(套)考古与文化遗物均为收藏于沙特各个博物馆中的珍品。

这些文物的时代跨度自一百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开始,经史前时期、前伊斯兰时期、伊斯兰时期,直至近现代沙特王国的诞生,全面反映了沙特阿拉伯考古学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展览的大量文物出土于历代香料之路、朝圣之路沿线,它们是阿拉伯本土文化与半岛内外的东、西方文化之间发生交流和互动的重要物证。

石器时代:人形石碑

本单元中展示着一百多万年历史的石制生产工具,包括石斧、刮削器、箭镞等,向人们诉说百万年前阿拉伯人祖先的艰辛与智慧。

距今6000年的人形石碑是阿拉伯半岛迄今发现的最早最著名的古代人类遗物。

展厅中的三件石碑雕像虽然来自半岛的不同地区,但人物造型具有显著的相似性:整体长方,上身较方,锁骨高耸,双臂交叉,整体造型风格显著,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三尊雕像在衣着、神态风格上迥异,或许代表着古代阿拉伯半岛不同村落和部族之间存在的风俗差异。

undefined

undefined

阿拉伯半岛上时代最早的古人类遗存是130万年前的石制生产工具。考古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

公元前5500年左右,已经有人类陆续定居于阿拉伯半岛的沿海和绿洲地区。这一时期的人们在这里种植庄稼、畜养家牛,同时他们继续狩猎、打渔。

一千年后,这里的气候重新变得日益干燥,人们又逐渐恢复了游牧的生活方式。包括箭镞、石片在内的史前时期的石制兵器、工具在阿拉伯半岛的各个地区都有所发现。

  • 石马残件


    石马残件

          出土于马嘉遗址的,石马从鼻子至肩部的脊状刻划很可能代表着早期的缰绳。此前,人们多认为马的驯养最早发生在公元前3500年的中亚地区。马嘉石马的发现表明马的驯化很可能早于这一时期。

  • 双面器


    双面器

          阿拉伯半岛上时代最早的古人类遗存是130万年前的石制生产工具。

  • 沙漠猎犬残件


    斗篷

          马嘉地区的考古发现与动物的驯养历史密切相关。公元前9000年的马嘉文化中已经存在驯马、驯鹰、驯犬以及携带短剑的遗存和证据,使人们对阿拉伯半岛的早期历史文化有了崭新的认知。

  

前伊斯兰时代:香料之路

  

在阿拉伯半岛,南部地区多有乳香、没药等树,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香料贸易。

商人们通过香料之路将乳香、没药运往半岛其他地区甚至岛外,沿途的城市为过往商旅提供食宿方便,并对其征税。

香料贸易为阿拉伯半岛带来了财富,使人们在满足衣食等必需品之外,有了佩戴装饰品的需求。

展厅中,距今3000年前的人们用贝壳、玛瑙制成的手链、项链,就是证明。

欧拉是阿拉伯西北部古地名德丹的现代名称,这里曾是香料之路上的重要站点之一。公元前6世纪,欧拉绿洲仍然保持着其在香料之路上的重要影响,它也成为纳巴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马是沙特西北地区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该地区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文明的发展都要归因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里是传奇香料之路的必经之地。

金面具
金片
石雕头像
方形石块
彩陶碗
狮子雕像
男性雕像

卡耶特法奥是古代贸易之路上最为富庶的城市之一,位于几条阿拉伯南北商贸路线的交叉点上。这里生长着茂密的椰子林,对常年生活于茫茫荒漠中的人们而言,这里堪称天堂。

从卡耶特法奥遗址与居住有关的遗存即可看出其富有程度。

塔鲁特岛是阿拉伯东北部最大的枣椰绿洲之一。年代最早的遗存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900年,与塔鲁特岛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商贸往来密切相关。

这一时期的塔鲁特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正好位于美索不达米亚文献中记载的迪尔蒙古代文明的中心地区。

  • 额饰珠宝


    额饰珠宝

          出土于艾恩加湾遗址,它是阿拉伯半岛最大的考古遗址。墓中大量的随葬品包括一件精美的项链、精致的黄金耳坠,以及其它珠宝饰品。。

  • 蛇纹锥形瓶


    蛇纹锥形瓶

          其造型装饰既有简单的波浪和编织形状,也有更复杂的设计。两条蛇作相互缠绕、相对而视之状。

  • 石碗


    石碗

          在整个古代中东世界,雪花石容器都被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这件器物上的洞显示出它经历过修复,时间可能是在古代。这表明这件器物一定非常珍贵,以致于器物主人不舍得将其轻意丢弃。

  

伊斯兰时代:朝圣之路

  

古代麦加与香料之路距离较远,直到公元五世纪,这里才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宗教和贸易中心。

自从伊斯兰教兴起之后,克尔白天房及大清真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在沙特王国时期,清真寺光塔遍布各个角落,引导人们前往圣城的纪念性大门也随处可见。

公元七世纪晚期,伊斯兰信仰在阿拉伯半岛之外也得到迅速发展。长此以往,在一些重要的朝圣之路上,驿站、水井、物资补给中心等设施也得以迅速发展。

香炉

这件大香炉的表面镶嵌有精美的植物纹饰,其形制具有公元17世纪奥斯曼的风格特征,很可能制作于伊斯坦布尔。

艾哈迈德墓碑

穆罕默德之子,其墓碑体现了古代阿拉伯文字精美绝伦的书法风格。

星形油灯

出土于位于欧拉绿洲附近的马比耶。

克尔白天房之门

这件镀金大木门曾立于克尔白天房内室门口,该门板的木质板芯上有镀金和包银装饰。

《古兰经》

这本《古兰经》以行草体与学者体文字抄写而成,具有典型的公元16-公元17世纪奥斯曼统治区域的风格特征。

烧瓶

这些公元7世纪晚期至公元10世纪的玻璃器均发现于拉巴哈地区,它们是朝圣之路沿线拉巴哈出土文物的典型代表。

近代:沙特王国的形成与考古

此次展览不仅向中国观众展现了遥远的阿拉伯地区特殊的风俗文化,同时也勾勒出一个跨越千年的历史版图。

18世纪初,阿拉伯半岛虽然名义上隶属于奥斯曼人,却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组织。后来,倡导原教旨主义的瓦哈比教派与沙特家族确立了延续至今的政教一体的沙特政治体制。

1932年,随着沙特王国的诞生,阿拉伯人终于第一次成为伊斯兰圣地麦加与麦地那的守护者。

  • 额饰珠宝


    佩剑

          这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的佩剑。

  • 蛇纹锥形瓶


    彩绘木门

          这扇门采用浅雕嵌色的装饰手法,体现了阿拉伯中部纳季德地区的艺术风格。

  • 石碗


    斗篷

          这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的斗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