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岁次丁酉,生肖属鸡,正称鸡年。“鸡”的发音与“吉”字相近,公鸡的“公”与“功”,鸡“冠”与“官”,鸡“鸣”与“名”又恰是谐音,因此古人常以鸡的形象兆示吉庆,也以鸡寓意“功名”或“封官进爵”。按这个说,今年鸡年应理是一个吉利年,“鸡”祥如意,加“冠”进爵。

从《诗经》中的“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关于“鸡”的诗文描述自古就不绝于耳。

绘画圈里的“鸡”形象就更层出不穷了,从神话“权力榜”到生活的“娱乐榜”上蹿下跳,不愧是生猛的禽类。从汉代石刻、画像石里逼真的“斗鸡”的“呆萌”,到桃花坞年画里“鸡王镇宅”的“傲娇”,“鸡”这种禽类被“文艺化”了,同时也“拟人化”并融入了人文精神。


  • 三星堆青铜鸡

          在三星堆青铜鸡昂首引颈,尾羽丰满。造型生动,写实性强,铸造工艺精美。它可能即是古代神话中呼唤日出的”天鸡”的象征物。[详细]


  • 西晋鸡首壶

          鸡首壶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由浙江地区的越窑首先创制。到东晋时,鸡首部分的作用逐渐由装饰性变为实用性,鸡首与壶腹相通,成为可以出水的流部。"鸡"与"吉"谐音,鸡首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寄托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详细]


  • 人首鸡身俑

          灰白胎,青黄釉。俑上身着人形,下身着鸡形,伏卧于长方形底座上,头梳髻,长胖形脸,双目微合,昂头挺胸,鸡尾高翘,双翅展开,作欲飞之态,双脚并列前伸,脚爪张开。造型别致,而富于想象。[详细]


  • 掐丝珐琅天鸡尊

          清掐丝珐琅天鸡尊是铜胎,仿古铜器天鸡尊形制,凤首与背部“T”形稜脊镀金,余施浅绿及蓝地满饰各式羽纹,腹饰兽面纹,喇叭式口饰缠枝花及拐子龙等纹饰,双足蹲在车轴上,以内卷的尾羽和镂制的车轮为座,器形庄重,釉色鲜明艳丽,是上好的陈设器。[详细]

斗鸡源起:“斗鸡”何时成为娱乐节目,我们不知道,据《汉书》记载,汉宣帝登基前,就常常“斗鸡于杜鄠之间”。人们喜欢斗鸡,在于这种娱乐既令人兴奋、给人以刺激之感,又无危险。轻歌曼舞固然美妙,但比起斗鸡来,总缺少点血腥味道。 曹植的《斗鸡诗》说得最为明白:“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汉代画像石生动的记录了斗鸡的生猛:两个赌徒在斗鸡,各持兵器,并带着随从,双方剑拔弩张,中央便是他们的赌注——小山似的黄金。二鸡如猛禽般怒目相对,昂首曲腿,正欲搏斗撕杀。

宋 李嵩《明皇斗鸡》
王雪涛《冠上加冠》
沈周《古木花冠》
桃花坞年画“鸡王镇宅图”
王雪涛《公鸡》
徐悲鸿《雨中鸡鸣》
娄师白《大吉大利》

宋人画子母鸡图

一只母鸡引领着五只幼雏,在地上漫步啄食。母鸡雪白的羽毛蓬松亮丽,目光充满慈爱,小鸡依偎在母亲的羽翼下,显得稚嫩怯弱。

王凝 子母鸡图

此作描绘母鸡携雏啄饲,以母鸡为中心,翅膀微张,庇护八只神情各异的小雏鸡。画家重视写生,观察入微,具有形神兼备的宋代院体画风貌。

明宣宗《母鸡图》

明宣宗的此幅画公鸡与母鸡带领幼雏在草地上觅食,呼哺育幼之情,跃然纸上。取材日常生活,宣扬家庭伦理,具有教化功能。

任伯年《艳秋双吉图》

清代任伯年是一位人物、花鸟、山水兼擅的全能画家,其花鸟水平足以与人物画抗衡,亦有论者更推崇其花鸟画造诣。就笔法、墨法、色彩而言,任画技巧甚为丰富。

居巢《菊下鸡雏》

《菊下鸡雏》表现母鸡护雏的慈愛天性。数只小鸡安安静静的依偎在母鸡身旁,稚嫩胆小的它们脱离不开母鸡的佑护,母鸡则闭上眼睛享受儿女依恋带来的其乐融融。

齐白石《大吉图》

白石老人自幼对鸡的生活特别熟悉,30岁以前画鸡就已经很生动了。60岁后又进一步研究画雏鸡。巧妙地把雏鸡身上绒毛质感画出来,雏鸡的各种神情动态也凸显出来了。

关于鸡的美好寓意很多,可见鸡这种禽类本身就是一种瑞祥的象征,被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广泛借用,正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畅怀人生的向往。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