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台湾的行为艺术家谢德庆对待艺术却真的是拿出了“玩命”的架势。从1978年起创作的《一年的行动艺术》系列令世人大跌眼镜。谢德庆以“一年”为单位,展开了一系列“玩命”的行为——自我囚禁一年;每小时打卡一次持续一年;户外生活一年;和女性艺术家用一条绳子绑在一起,在不接触的前提下24小时共处一年;不做艺术单单生活一年。数年的光阴,谢德庆的“非正常生活”就是他的艺术。他特立独行的行为艺术方式令世界震惊,被奉为行为艺术史上的经典名作,谢德庆本人也被众多艺术粉丝们惊为“圣人”。 1999年他完成了最后一件行为艺术《13年》后宣布隐退,迄今再没作品问世,这次在美国举行个人回顾展,有人认为“圣人”要再度出山,可已经头发花白的他一再向媒体表示,“我不再是个艺术家,因为再也没有那么多创造力了。
王瑞芸(台湾剧作家和艺术家):谢德庆的创作是通过这一系列对自己个人生活的严酷“剥夺”构成的,他的这些创作等于把现代人实际上并不自由的人生做了多方位的展现,这展现对我们构成了触目惊心的景观,让人省悟,反思我们穷于应付犹目不暇接的生活。
沙维罗(Steven Shaviro)(艺术评论家):谢德庆的整年表演触及到孤独与隔绝的问题,它质疑了身份和存在的内在限制,它显示了人与外界的联系被剥夺殆尽后所陷入的窘况,以及在脱离交流与记录的情况下,一个人要想独自埋头思考所存在的难度。
杨卫(评论人): 谢德庆跟我说他以前所做的一切只是想验证一个人行动的能力。因为像西西弗斯那样的传说,我们已经听得太多,但真正将那传说付诸于行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他说他并不想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而只想把已有的传说变成现实。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以最为积极的方式去过那最为消极的生活。
1975年作品《托马斯之唇》
1995年作品《洋葱》
2010年 MoMA现场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从早期单纯以身体为媒介挑战身心极限的一系列尝试(1972-1975),到后来结识德国艺术家乌雷,开始两人长达十二年的合作伙伴和情侣关系(1976-1989),再到离开乌雷(Ulay)后尝试将行为艺术与其他艺术媒介更广泛地相融合的新的独立性探索(1990年至今)。这位戏称自己为“行为艺术的老奶奶”(“Grandmother of Performance Art”)的女人四海为家,先后旅居德国、荷兰、巴西、美国等地,是标准的“国际公民”,但却是来自中东欧的斯拉夫族裔,她1946年出生于作为巴尔干核心地区的前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在艺术家早年的生活中,父母的经历、战争的暴力、东正教信仰、东欧的社会主义局势等因素都对其成长构成了影响。
近年来,借裸体炒作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尺度也越来越开放,人们早已见怪不怪,充其量是来看个稀奇而已。“艺术家”假如在艺术呈现上缺乏真正的诚意,老百姓也没有那么好糊弄。如果一件艺术作品还需要借助另一种“大尺度”的“行为艺术”来辅助“诠释”,其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含量究竟如何,想必老百姓也都心中有数。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但热闹看得多了,外行也未必看不出门道。
一种“艺术行为”是创作还是炒作,是好还是坏,是可以区分的,至少,在行为者和欣赏者的内心,这种区分是相当清晰的。不能说所有的裸体行为艺术都是炒作,但也不能把以裸为名义的行为都归为的艺术。[详细]
专题制作:张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