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身心的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你先别说看不懂

作为新兴艺术,行为艺术在中国已有近30年历史,如今,在不同的场合和艺术节现场,常能看到行为艺术的表演。然而在一些人的印象中,行为艺术似乎总与性、血腥或者作秀有关。很多人认为,行为艺术看不懂,热闹却不知道在表达什么?
    这究竟是公众的问题,还是艺术家的问题?欣赏行为艺术需要门槛吗?这是很多观众想知道的问题。事实上,行为艺术想做的就是和大家进行对话,一味的评判大众的观念落后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要提供更多对话的机会,而这个专题就是让这样的对话发生的一个机会。

行为艺术话你知

邱志杰谈行为艺术

  如何定义行为艺术:行为艺术是在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出现的精神表达方式。行为艺术中,艺术家利用人的行动过程及其结果构建其特定的情感与意义,因此可以视为观念艺术( Conceptual Art )的一种。行为艺术自身蕴藏着丰富的可能性,在这一名目下还可以细分为这样一些范畴:以身体为主要动作对象和动作主体,并热衷于重新定义身体观念、开发身体经验的身体艺术( Body Art );设计和制造特定社会行为以期触动整个社会机制的事件艺术( Events );在时间变化中呈现意义的过程艺术( Process Art );强调行动的不可控制性和随机性,强调观众参与的偶发艺术( happening )等等。行为艺术在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艺术潮流中逐渐得到发展,成为中国人情感经验和文化思考的新渠道。
  如何看待行为艺术中的血腥、赤裸等行为:艺术情景中的自虐暴力等行为应属于一种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就像为了科学研究而杀死小白鼠一样。尤其要警惕的是:“我感到恶心”不等于“恶心”,“我感到暴力”不等于就是暴力。如果人性中就是存在着“最阴暗、最隐秘、最残忍、最兽性的一面”,行为艺术不去把它“最真实、最赤裸裸地抖露出来给人看”,那谁来把它抖露出来?难道指望好莱坞吗?
  如何界定行为艺术:非艺术家做的行为,就不能算行为艺术,因为那只是行为。非艺术家做的行为艺术,就当然算行为艺术,而如果他 / 她的行为算艺术,她 / 他就是艺术家。活鱼生吃之类是否艺术,取决于它在什么语境下发生,比如说日本餐厅里就不太可能是……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是功能性的,具体指标一直会变化,但界限始终存在。
    什么是好的行为艺术:在技术上的确有些困难,但并非不可能。比如在美术史谱系中有无创造性,对艺术界知识共同体的话语启示等。[详细]

栗宪庭谈行为艺术

  如何定义行为艺术:行为艺术一定得用自己的肢体作为基本语言。我看很多记者写的“行为艺术”,其实不是行为艺术。如果不用肢体语言,那不是行为艺术,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界限,如果不用肢体,可能综合还是叫观念艺术。现在认为激烈的都叫行为艺术,这不对。
  如何看待行为艺术中的血腥、赤裸等行为:血腥、暴力的作品,在行为艺术里从来仅占极少数。应该先以宽容的态度去看艺术家怎么表达他的作品。身体感受和表达是最直接的,这批艺术家通过自虐,表达了对自己生存及其环境的感受。先不要说“这个东西是艺术吗”,你一开始就有这种拒斥心理的话,那咱就没办法讨论问题了。几乎所有的行为艺术家都是艺术院校毕业的,他当然能画出一些大众喜欢的“像什么”的作品来,但是,他放弃了大众喜欢的艺术方式,一定有他的原因。对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就是看你能不能从今天的生活处境来看今天的艺术。
  如何界定行为艺术:如果不是以艺术家的身份,或者不是艺术家而有表达感觉的想法,那就是一般的行为。行为艺术除了表达自己的感觉之外,没有功利目的。有一些广告、活动策划,都有行为艺术的元素,但是他们的主要出发点不是表达感觉,因此就不能算行为艺术。
    什么是好的行为艺术:要看两点:第一,艺术家有想法,有语言方式。第二他的行为和艺术史有上下文关系。行为艺术有好的和不好的,所有的艺术都是这样,你不能说因为有坏的艺术,就不承认它,就认为它不是艺术。关键在于,能不能表达他(她)真实的感觉、表达真挚不真挚,行为能不能感动人。艺术家首先得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受众,这是第一个判断。其次,艺术家的行为从表达内涵到方式有没有创造性,这得放到艺术史里去判断。[详细]

中国行为艺术大事记

中国行为艺术大事记

* 1989 年 2 月,中国现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开幕上出现了吴山专的《卖虾》,张念《孵蛋》,李山《洗脚》等大量行为艺术,其中唐宋、肖鲁的“枪击事件”导致展览被关闭。

* 1990 年,徐冰《鬼打墙》,拓印长城城墙。

* 1993 年,蔡国强在嘉峪关实施《万里长城延长一万米》计划,“新历史主义小组”在武汉实施《大消费》,宋永平等在山西实施《乡村计划》,庄辉等河南发起《火石计划》,朱发东在云南实施《寻人启事》,邱志杰几年来一直在实施《重复书写一千遍兰亭叙》……,行为艺术在社会、个人生活的多种层面上展开,出现生活化倾向。

* 1994 年,耿建翌策划《 45 度作为理由》等活动,在北京,徐冰实施了《文化动物》,马六明、张桓、朱冥等聚居,形成以身体艺术活动为主的东村艺术村。行为艺术成为中国艺术界的热点现象。

*1995 年,东村艺术家集体创作《为无名山增高一米》。《原音》行为艺术活动在北京举办。标举环保意识的《水的保护者》行为艺术活动在成都举办。行为艺术继续升温。

* 1997 年,颜磊、洪浩实施《Documenta》,向艺术界人士寄发卡塞尔文献展的假邀请函。

*宋冬、庞磊发起《野生》活动,全国许多艺术家参与了这个以“非展览空间,非展览形式”为主题的活动,实际上以行为艺术为主。

* 1999 年,吴美纯、邱志杰策划《后感性:异形与妄想》,首次出现用尸体为材料的艺术品。此后,顾振清策划《人和动物》、栗宪庭《对伤害的迷恋》,使用尸体和动物成为行为艺术中的显眼现象。

* 2000 年,上海双年展外围展中,行为艺术中的“暴力化倾向”进一步加剧,其中以朱昱的《食人》和杨志超的《种草》最为极端。

* 四川美院状告蔡国强行为作品《威尼斯收租院》,引起媒体的巨大争论。

* 2001 年3 月,邱志杰在北京策划《后感性:狂欢》,转向对展览制度的批判,追求作品组合的戏剧性。

* 2001 年5 月,在《美术》杂志,《美术同盟》网站上爆发关于行为艺术的论战,北大教授朱青生成为讨论中的焦点人物。

* 2001 年6 月底,邱志杰、宋冬策划的《新潮新闻》在北京举办,这是一次行为艺术、音乐表演和戏剧的混杂。

* 2001 年 8 月,朱昱的《复活节快乐》因技术失误引起当地媒体批评。

* 《石青、乌尔善新作展》、文慧的《与民工共舞》举办,行为艺术与戏剧表演结合的倾向进一步发展。

国外行为艺术大事记

伊夫.克莱因的行动绘画

六十年代裸体偶发行为艺术

国外行为艺术大事记

* 五十年代,在欧洲、美国、日本几乎同时产生了“行动绘画”。法国的马修化装成骑士向画面挤颜料,伊夫.克莱因在人体上沾满油彩后在画布上压印成画。纽约的布洛克用颜料桶在平放的画布上溅洒,日本“具体派”的白发一雄等人则用脚来涂抹颜料,抽象画面只是更强烈的行动的副产品。

* 意大利艺术家曼佐尼的艺术态度持续了对艺术物质化的抵制,他将自己的粪便作成罐头,将雕塑底座倒扣,使整个地球成为他的雕塑。

* 六十年代,行为艺术进入黄金时期,出现了身体艺术,偶发艺术等分支。主要出现在德国和美国的激浪派( Fluxus )艺术运动主要精神是一种新达达主义。

* 德国艺术家波依斯提出“社会雕塑”的观念,指出艺术是社会转型甚至于人类进化的工具,因此一切都可能成为艺术,必须去开掘一切潜在的原始交流渠道。波依斯的著名行为艺术是《怎样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在《我爱美国、美国爱我》这一作品中,他在一周内与一只印地安小狼关在一起。

* 七十年代,维也纳小组的艺术象穆勒、尼兹等人把许多宗教仪式般的自残、虐待等经验引入身体艺术。另一方面许多女性主义艺术家也开始大量使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媒介。

* 八十年代,行为艺术与录像、舞蹈、戏剧的结合成为重要趋势,出现了带有综合色彩的表演艺术和体制化的表演艺术节。

* 九十年代,新英国艺术家群体在国际艺坛掘起,他们多方开掘身体的极限经验。如达米恩 o 赫斯特在太平间里与死尸度过了一星期。

行为艺术家重磅呈现——谢德庆:行为艺术的巅峰创作

行为艺术经典之作:谢德庆的“一年”系列

出生于台湾的行为艺术家谢德庆对待艺术却真的是拿出了“玩命”的架势。从1978年起创作的《一年的行动艺术》系列令世人大跌眼镜。谢德庆以“一年”为单位,展开了一系列“玩命”的行为——自我囚禁一年;每小时打卡一次持续一年;户外生活一年;和女性艺术家用一条绳子绑在一起,在不接触的前提下24小时共处一年;不做艺术单单生活一年。数年的光阴,谢德庆的“非正常生活”就是他的艺术。他特立独行的行为艺术方式令世界震惊,被奉为行为艺术史上的经典名作,谢德庆本人也被众多艺术粉丝们惊为“圣人”。 1999年他完成了最后一件行为艺术《13年》后宣布隐退,迄今再没作品问世,这次在美国举行个人回顾展,有人认为“圣人”要再度出山,可已经头发花白的他一再向媒体表示,“我不再是个艺术家,因为再也没有那么多创造力了。

他人看谢德庆作品

王瑞芸(台湾剧作家和艺术家):谢德庆的创作是通过这一系列对自己个人生活的严酷“剥夺”构成的,他的这些创作等于把现代人实际上并不自由的人生做了多方位的展现,这展现对我们构成了触目惊心的景观,让人省悟,反思我们穷于应付犹目不暇接的生活。
    沙维罗(Steven Shaviro)(艺术评论家):谢德庆的整年表演触及到孤独与隔绝的问题,它质疑了身份和存在的内在限制,它显示了人与外界的联系被剥夺殆尽后所陷入的窘况,以及在脱离交流与记录的情况下,一个人要想独自埋头思考所存在的难度。
    杨卫(评论人): 谢德庆跟我说他以前所做的一切只是想验证一个人行动的能力。因为像西西弗斯那样的传说,我们已经听得太多,但真正将那传说付诸于行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他说他并不想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而只想把已有的传说变成现实。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以最为积极的方式去过那最为消极的生活。

《笼子》:365天待在笼子里

    1978年至1979年,谢德庆把自己关在一间笼子里,保持不读书、不写作、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说话的状态整整一年。他什么也不能做,有的只是消耗实在又虚无的时间。这对一个正常人来说,难以想象这是怎样的试练。“谢先生简直就是个神话,”纽约现代美术馆媒体部主管Klaus Biesenbach说。

《打卡》:365天每小时打一次卡

    作品《打卡》则更加困难。他在1980年至1981年在自己的寓所里,每隔一小时就打一次卡,保持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状态整整一年;这就意味着,他在一整年中没有入睡超过一小时,每一个白天和昼夜都被机械地划分为24份。这件作品相信能触动到每一个打卡的上班族们卑微的神经。

《在户外》:365天生活在户外

    在做《在户外》这个作品时,他在1981年至1982年生活在户外,保持不进任何遮蔽物,包括建筑物、地下道、洞穴、帐篷、汽车、火车、飞机、船舱等整整一年;这比流浪汉还不如。台湾剧作家王瑞芸的描述说:“他只好穿起所有的衣服,通夜坐着烤火,不然他躺下来会被活活冻死。”

《绳子》:和女艺术家拴在一起一年

    在作品《绳子》中,他在1983年至1984年跟另一位女性艺术家以8英尺长的绳子相互捆绑在腰上,其间不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包括洗澡上厕所都在一起,但不做任何身体接触整整一年……一年结束时,两人几乎到了互相仇视的地步。有人认为这是现代夫妻关系以及现代人际关系距离的极端性表达。

行为艺术家重磅呈现——马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行为艺术挑战身心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1975年作品《托马斯之唇》

1995年作品《洋葱》

2010年 MoMA现场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从早期单纯以身体为媒介挑战身心极限的一系列尝试(1972-1975),到后来结识德国艺术家乌雷,开始两人长达十二年的合作伙伴和情侣关系(1976-1989),再到离开乌雷(Ulay)后尝试将行为艺术与其他艺术媒介更广泛地相融合的新的独立性探索(1990年至今)。这位戏称自己为“行为艺术的老奶奶”(“Grandmother of Performance Art”)的女人四海为家,先后旅居德国、荷兰、巴西、美国等地,是标准的“国际公民”,但却是来自中东欧的斯拉夫族裔,她1946年出生于作为巴尔干核心地区的前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在艺术家早年的生活中,父母的经历、战争的暴力、东正教信仰、东欧的社会主义局势等因素都对其成长构成了影响。

裸体 VS 行为艺术

欧洲街头上千人参与裸体行为艺术

那些一搞行为艺术就脱的同志们

近年来,借裸体炒作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尺度也越来越开放,人们早已见怪不怪,充其量是来看个稀奇而已。“艺术家”假如在艺术呈现上缺乏真正的诚意,老百姓也没有那么好糊弄。如果一件艺术作品还需要借助另一种“大尺度”的“行为艺术”来辅助“诠释”,其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含量究竟如何,想必老百姓也都心中有数。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但热闹看得多了,外行也未必看不出门道。
一种“艺术行为”是创作还是炒作,是好还是坏,是可以区分的,至少,在行为者和欣赏者的内心,这种区分是相当清晰的。不能说所有的裸体行为艺术都是炒作,但也不能把以裸为名义的行为都归为的艺术。[详细]

法国女摄影师探索赤裸极限 更多>>

更多:行为和艺术

新浪微博热议:行为艺术

专题制作:张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