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守护艺术品:贝利尼家族600年收藏了什么

2017年09月26日 10:2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自画像》,拉斐尔?桑西,意大利,46.3 x 35.5厘米,木板油画,约1505 年 图片源于私人藏家《自画像》,拉斐尔?桑西,意大利,46.3 x 35.5厘米,木板油画,约1505 年 图片源于私人藏家
“奇迹:贝利尼家族与文艺复兴特展”海报“奇迹:贝利尼家族与文艺复兴特展”海报

  编者按:在意大利,只要了解艺术,“贝利尼家族”便是不可被忽视的名词。这个被誉为世界三大艺术收藏世家之一的古老家族以“为全世界守护艺术品”为信念,传承了近600年。在2017年9月27日至12月23日,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意大利贝利尼博物馆、达芬奇理想博物馆三方合作,将共同呈现这一家族的收藏“奇迹”,教科书水平的459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真迹将亮相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既然是会在教科书中出现的作品真迹,不知你脑海中出现的作品会不会在展厅等你?而这一传承了近600年的贝利尼家族,是怎样成为”奇迹“?且慢慢往下看。

来源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来源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新鲜出炉!五大亮点:

  文艺复兴三杰、安迪·沃霍尔、达利、杜尚都在列]

  本次历时2年筹备的“奇迹:贝利尼家族与文艺复兴特展”,由贝利尼家族第21代传人路易吉· 贝利尼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沈其斌联合策划,现场分为三大板块,由七个独立的展厅组成。大致可分为5大看点:

  看点1: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首次齐聚上海

  展览将呈现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真迹,其中包括达·芬奇的《自画像》、米开朗基罗的经典雕塑《朗弗兰奇的磨刀者》以及拉斐尔让人过目难忘的《自画像》及《圣母子像》等。

李奥纳多·达·芬奇,《骑士》 34x25cm 素描,15 世纪李奥纳多·达·芬奇,《骑士》 34x25cm 素描,15 世纪

  被认为是其未完成的一幅作品,该作品原本是一本书的夹页,贝利尼家族在发现后,将其收藏,画面上至今仍留有折叠过的痕迹。画面中描述的并非现实实景,达·芬奇笔下的骑士坐骑结合了非洲和欧洲马的不同特征,而画面中骑士所拿的枪,则是达·芬奇自己设计的一种可以伸缩的枪。

《达?芬奇自画像》,李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59x 44厘米,布面油画,1505 -1510 图片源于私人藏家  《达?芬奇自画像》,李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59x 44厘米,布面油画,1505 -1510 图片源于私人藏家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耶稣下十字架》,77x45cm,彩绘灰泥,1510 - 1530年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耶稣下十字架》,77x45cm,彩绘灰泥,1510 - 1530年

  该作品描述的是“耶稣下十字架”的场景,一个同时代的画框使这幅多色浮雕更显珍贵和卓越。米开朗基罗是一位天才的雕塑家、画家和庞大建筑物的设计师,是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之一。

拉斐尔·桑西,《施洗者圣约翰布道》,27 x 53cm, 布面油画,1505-1509拉斐尔·桑西,《施洗者圣约翰布道》,27 x 53cm, 布面油画,1505-1509

  这幅画被认为是由拉斐尔·桑西创作的一件特别的木板油画。他以他的天资和严谨柔雅的演绎技巧,描绘了施洗者圣约翰的布道场景。整幅画作非常饱满,是作者在年轻时期创作的祭坛画“帕兰西德”大木板画的下面部分。品质高雅、颜色鲜艳、构图矫饰。

《自画像》,拉斐尔?桑西,意大利,46.3 x 35.5厘米,木板油画,约1505 年 图片源于私人藏家《自画像》,拉斐尔?桑西,意大利,46.3 x 35.5厘米,木板油画,约1505 年 图片源于私人藏家

  这件作品被里奇家族保存在位于赛里斯托里长街和德·摩奇广场之前的居所中,它最初是作为 1885 年嫁给拉斐尔·里奇的乔尔乔·斯帕拉帕尼嫁妆的一部分。

  1984 年,在乌尔比诺与佛罗伦萨举行的纪念拉斐尔五百周年诞辰的国际会议上,吉安·洛伦佐·梅里尼展示了这幅未曾公布的《拉斐尔自画像》。并在发表名为《拉斐尔及其形象》的文章中,以含有修复技术报告和科学审核意见的这篇杂文确认了画作为拉斐尔创作,还举例一系列历史评论的意见和考证。

《圣凯瑟琳的神秘婚礼》,拉斐尔?桑西,意大利,51.2 x 37.7厘米,板上油画,1497 - 1499 图片源于私人藏家  《圣凯瑟琳的神秘婚礼》,拉斐尔?桑西,意大利,51.2 x 37.7厘米,板上油画,1497 - 1499 图片源于私人藏家

  这幅有趣的小尺幅画充斥着用透视法画的柱子和柱顶,圣凯瑟琳的衣服上有“RAPHAEL SAN”的签名。科学研究已确认了该作品和签名的真实性。本作品被私人收藏了数个世纪后,在 1932 年作为拉斐尔的作品而重见天日。

《朗弗兰奇的磨刀工人》,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意大利,111 x 61 x 108厘米,高佛理那岩石,16 世纪《朗弗兰奇的磨刀工人》,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意大利,111 x 61 x 108厘米,高佛理那岩石,16 世纪

  这部雕塑十六世纪时藏于朗弗兰基宫殿内;潘多夫·迪迪 1751 年作了详细描述,将其视作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的作品。1865 至 1888 年,《朗弗兰基的磨刀人》被保存在巴尔格罗博物馆的“米开朗基罗的流派或作品”展厅。随后它又转为私人收藏,直到 120 年后才重见天日。

  意大利艾纳“科尔”大学古典考古学副教授芙拉维亚·奇萨,在2002年确认并公布了该作品的真伪、出处以及历史与艺术背景的参考来源,并确认作品名称为“朗弗兰基的磨刀工人”。

  看点2:从早期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的文明之路

  本次展览除了三杰之外,还呈现从早期文艺复兴巨匠的作品、到巴洛克代表人物鲁本斯的作品、以及18世纪意大利的杰出风景画家卡纳莱托的经典油画,贯穿了欧洲近六个世纪的文明主线。

《圣母与子》,多纳泰罗,意大利,68 x 40 x 30厘米,彩绘赤陶,15 世纪《圣母与子》,多纳泰罗,意大利,68 x 40 x 30厘米,彩绘赤陶,15 世纪

  这件雕像描述的是圣母子坐在凳子上,作品展示了一种强大的表现面部特征的方法。在这些比较的基础上确定这件作品为1415 年在佛罗伦萨完成。圣母呈现出艳丽的色彩,和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和底特律艺术博物馆的一样。贝利尼博物馆收藏的此件的圣母子主题的作品再次强调佛罗伦萨陶塑艺术的端庄和独立性。

《圣母玛利亚和圣子》,贝亚托?安杰利科,意大利,63 x 34厘米,板上油画,15 世纪 图片源于贝利尼博物馆  《圣母玛利亚和圣子》,贝亚托?安杰利科,意大利,63 x 34厘米,板上油画,15 世纪 图片源于贝利尼博物馆

  这是一幅14世纪末,15世纪初盛行于意大利的板上油画。这幅画里,最显突出的是圣母、上帝、基督教徒的容貌,是每位母亲注视自己孩子时的那种温柔和目不转睛。这幅画也被历代画家和学者视为精致、纯洁和灵修的典范。

《随想:威尼斯大拱廊》,卡纳莱托,意大利,128 x 93.5厘米,布面油画,约1765 年《随想:威尼斯大拱廊》,卡纳莱托,意大利,128 x 93.5厘米,布面油画,约1765 年

  这幅画描绘了一个朝向宫殿庭院的新颖独特拱廊及各种人物形象。作品来自极其著名的维也纳收藏家卡斯蒂里奥内,它曾在康斯特布尔的书中被引证过(1962 年 Oxford 第十一卷第 429 页,509 号)。这是一幅如1765 年卡纳莱托赠送给了威尼斯雕塑和绘画美术学院的那幅著名油画一般,由其本人未作任何修改重新绘制的作品。

《丘比特与普塞克》,彼得?保罗?鲁本斯,荷兰,129 x 178 x 11厘米(带框),布面油画 ,16世纪 图片源于贝利尼博物馆  《丘比特与普塞克》,彼得?保罗?鲁本斯,荷兰,129 x 178 x 11厘米(带框),布面油画 ,16世纪 图片源于贝利尼博物馆

  除了古典艺术的收藏,贝利尼家族也是意大利当代艺术家的有力支持者,他们使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当代艺术家被公众认可。例如莫迪里阿尼(Modigliani)、麦达尔多·罗索(MedardoRosso)、赛万利尼(Severini)、博拉(Bolla)等这些意大利当代艺术家,最初也是受到了路易吉·贝利尼的支持和积极推荐才成功跨入了著名画家的行列。所以,安迪·沃霍尔、博伊斯、达利、杜尚等现当代大师向文艺复兴致敬的作品也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并亮相了不同年代艺术家创作的《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李奥纳多?达?芬奇的佚名追随者,意大利,81 x 52.5厘米,布面油画,16 世纪《蒙娜丽莎》,李奥纳多?达?芬奇的佚名追随者,意大利,81 x 52.5厘米,布面油画,16 世纪

  这幅画于1950 年在伦敦被购买,当时它被认为是贝纳迪诺·路易尼所作。贝纳迪诺·路易尼是达·芬奇的伦巴第学徒在十九世纪,人们更倾向于认定那些达·芬奇风格的作品是由他所作。这幅《蒙娜丽莎》具有卢浮宫画作中的古老复制品的一切特性,甚至风景都完全复刻。

《L.H.O.O.Q.》,马歇尔?杜尚,法国,21 x 13.5厘米,现成品,1964 图片源于达芬·奇理想博物馆《L.H.O.O.Q。》,马歇尔?杜尚,法国,21 x 13.5厘米,现成品,1964 图片源于达芬·奇理想博物馆

  1919 年,杜尚对原有作品的修改突破了《蒙娜丽莎》原作,他沿着开启达达主义、贯穿超现实主义的路线,成就了历史先锋主义天才的声名。在 1965 年,他在展出的这件作品中去掉了蒙娜丽莎的小胡子,以这种方式宣称“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和杜尚跨越二十世纪和文艺复兴两个时期,在新艺术史中共同创作的作品。

《安迪?沃霍尔签名的蒙娜丽莎(一组四幅)》,安迪?沃霍尔,美国,108.5 x 72厘米,网格布上重复压印,1979  图片源于达芬·奇理想博物馆  《安迪?沃霍尔签名的蒙娜丽莎(一组四幅)》,安迪?沃霍尔,美国,108.5 x 72厘米,网格布上重复压印,1979 图片源于达芬·奇理想博物馆

  沃霍尔运用他波普艺术肖像的重复法使“蒙娜丽莎”愈加著名:从《金宝汤罐头》到《电动椅》到《玛丽莲梦露》。本次展示的是四幅“蒙娜丽莎”的一个重复。

《达利的胡须》,萨尔瓦多?达利,菲利普?豪尔斯蔓;西班牙,美国;17.7 x 14厘米,原版合成照片,1954《达利的胡须》,萨尔瓦多?达利,菲利普?豪尔斯蔓;西班牙,美国;17.7 x 14厘米,原版合成照片,1954

  在以《蒙娜丽莎》为蓝本的和达芬奇主义绘画中最著名的应该是《达利的胡须》。这幅摄影作品呈现了达利的大型偏执肖像,对于美的商业化几乎狂热到了着魔的地步。

《米开朗基罗式的渗透:玛利亚?阿布拉莫维奇和中国的长城》,皮耶罗?玛费索里,意大利,49.5 x 49.5厘米,综合材料,2014  《米开朗基罗式的渗透:玛利亚?阿布拉莫维奇和中国的长城》,皮耶罗?玛费索里,意大利,49.5 x 49.5厘米,综合材料,2014

  皮耶罗·玛费索里(通常被称为“玛里佩罗”),一直是视觉诗歌和激浪派(Fluxus)的支持者。展出的作品介于波普和欧普艺术之间,是两个图像的结合:由表演者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演绎的米开朗基罗的“Deposition”(也被称作 Pietà,圣母怜子)以及中国长城。

  看点3:展中展,二十五条线索带你梳理三杰及其追随者的学术脉络

  由弗洛伦萨芬奇镇的达芬奇理想博物馆主席亚历桑德罗?维佐西先生亲自策划的展中展《神话与较量:李奥纳多?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总结并布局了以达·芬奇为主线,米开朗基罗及拉斐尔为复线的二十五个部分,多媒体框架、文献性的实体作品和材料,在上海构成了一座平行的“理想博物馆”。

《李奥纳多? 达? 芬奇侧脸肖像》,弗朗西斯科?巴尔托洛齐,意大利,34.5 x 26厘米,版画,1795《李奥纳多? 达? 芬奇侧脸肖像》,弗朗西斯科?巴尔托洛齐,意大利,34.5 x 26厘米,版画,1795

  这幅作品在 18 世纪依然被误认为自画像,随后其作者被认为为安布罗休·德·普雷迪斯, 不过它看起来更像是出自弗朗切斯科·美尔奇之手,弗朗切斯科·美尔奇长期将其和自己的画作一起存放。弗朗切斯科·美尔奇在 1508 年后认识了李奥纳多,随后成为了其主要继承人和文献保管人。

  在湿壁画《莱昂五世和红衣主教团》中,瓦萨里将李奥纳多刻画在洛伦佐和朱利亚诺·德·美第奇、米开朗基罗附近,在之后的《论断》中,他将该侧脸描述为“长着花白混乱长发的老人”。尤其要说的是,在温莎的绘画中找到了上述侧脸,出自约翰·张伯伦的《李奥纳多·达·芬奇原版画作的模仿》,伦敦,1795 年,由弗朗切斯科·巴尔托洛齐(1727-1815)创作。

  《李奥纳多? 达? 芬奇自画像( 根据李奥纳多原画创作)》,佚名,意大利,33.3 × 21.3厘米,纸张模本,1949 年之前

  都灵皇家图书馆的三张四开画纸下的肖像,看起来像是追溯至 1515 年的李奥纳多《自画像》。人们无法绝对确定真伪,但就凭浓密的生理刻画和“地道”的品质,它不可能是波西在 19 世纪初完成的赝品。该作品是最近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内重见天日。

《达?芬奇的结》,李奥纳多(理念);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版画家),德国,28 x 22厘米,版画,1506 - 1508《达?芬奇的结》,李奥纳多(理念);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版画家),德国,28 x 22厘米,版画,1506 - 1508

  “达·芬奇结”的作品表现为两种版本:刀刻版,以一位至今仍不知名姓,但技法纯熟的合作者的作品为代表;以及雕版印刷版,以有“德国的达·芬奇”之称的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作品为代表,创作时间为 1506 年左右。丢勒是众多文艺复兴艺术家中的一员,对大部分意大利雕刻家和画家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裸体乔康达》,李奥纳多?达?芬奇工作室 ( 李奥纳多?达?芬奇构思,被认为是达?芬奇弟子吉安?贾科莫?卡坡蒂所绘,又名萨莱) ,意大利,74.6 x 58厘米,板上油画,约1516 年  《裸体乔康达》,李奥纳多?达?芬奇工作室 ( 李奥纳多?达?芬奇构思,被认为是达?芬奇弟子吉安?贾科莫?卡坡蒂所绘,又名萨莱) ,意大利,74.6 x 58厘米,板上油画,约1516 年

  瓦萨里1550 年曾说过“米兰的有些作品属于萨莱,但是经过达·芬奇“润饰”。这件作品被一般舆论认为它属于吉安·贾科莫·卡普罗提也就是达·芬奇最喜爱的学生萨莱(Salai)在其老师构思之后进行绘制。

  看点4:“末代贵族”的荣耀与教养

  贝利尼家族的另一个显赫的身份是美第奇家族的表亲。在文艺复兴时期,创立于1434年的美第奇家族是当时整个时期最为重要的资助人及推手,经由他们资助或扶持的艺术家数不胜数,例如发掘了米开朗琪罗,又援助了拉斐尔,但后因绝嗣于1737年而解体。除了在家族徽章上的相同符号,这两大家族的联系更体现在对艺术品的热爱上,贝利尼家族收藏的很多作品都是艺术家在美第奇家族的赞助下创作的。

  此次展览的另一大亮点是展出来自美第奇家族三件珍贵的遗产:族徽挂毯、家族皇冠以及当今存世唯一一套完整的家族餐具。这三组展品也是展览的点睛之笔。

《美第奇家族的托斯卡纳大公皇冠》,欧洲的制品,意大利,12 x 21厘米,银制,16 世纪 图片源于贝利尼博物馆  《美第奇家族的托斯卡纳大公皇冠》,欧洲的制品,意大利,12 x 21厘米,银制,16 世纪 图片源于贝利尼博物馆
《美第奇家族挂毯》,佛罗伦萨的制品,意大利,320 x 210厘米,织物,17 世纪 图片源于贝利尼博物馆《美第奇家族挂毯》,佛罗伦萨的制品,意大利,320 x 210厘米,织物,17 世纪 图片源于贝利尼博物馆

  据说美第奇家族的祖先叫阿韦拉多,是一名英勇的骑士,效忠于查理曼大帝。一次,阿韦拉多在去罗马的途中经过托斯卡纳地区,在佛罗伦萨以北一个叫穆杰洛的地方击杀了一个残暴野蛮的巨人。在其盾牌上留下了多处巨人大锤猛击后的凹痕。查理曼大帝为了奖励其英勇行为,许可他将盾牌制成金色底饰及红色小球的样式,以此纪念他的伟大胜利。之后,这也就成了美第奇家族的标志。

  这件珍贵的挂毯织有美第奇家族的族徽。挂毯上方的两个小天使托着象征佛罗伦萨市的百合花的王冠。在佛罗伦萨的市政厅旧宫内有一件一模一样但尺寸较小的挂毯。

《美第奇家族留下的餐具》,托斯卡纳的制品,意大利,叉子和勺子: 20.5 厘米;刀:26 厘米;黄金和青金石,17 世纪
图片源于贝利尼博物馆  《美第奇家族留下的餐具》,托斯卡纳的制品,意大利,叉子和勺子: 20.5 厘米;刀:26 厘米;黄金和青金石,17 世纪 图片源于贝利尼博物馆

  这件展品来自于收藏大家埃利亚·沃尔皮的系列艺术收藏,之后这整批收藏被另一个古董大家路易吉·比萨收藏。不过在 1937 年到 1941 年间的一系列拍卖后,散落各处了,其中部分被贝利尼家族收藏。尽管不算完整,但还是可以从这套华丽的餐具上,感受到美第奇家族的遗风。

  刀叉上的纹章样式属于凯瑟琳·德·美第奇,当凯瑟琳 1553 年嫁去法国的时候,不只是把一些独特的料理配方带到了巴黎,更是将佛罗伦萨上流社会的习俗带至了巴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餐叉。餐叉在凯瑟琳的年代,在佛罗伦萨已经广为人知。

  看点5:新媒体与AR技术助理,更真实的还原,更生动的故事

贝利尼家族博物馆内景贝利尼家族博物馆内景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3层全部展览空间将被分为三大展区七个独立展厅,其中四个展厅将实景还原贝利尼家族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客厅、餐厅、起居室、私人祷告厅以及收藏厅,除了艺术品还将陈列家具、装饰等,而文艺复兴巨匠的经典作品也穿插其中。

  主展厅裸眼AR技术使用将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想作品新体现。同时主办方为部分作品制作了动画解说,让静态画面动起来,观众除了能进一步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贝利尼家族如何成就了“奇迹”]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尤其佛罗伦萨是最重要的发源地。在这里诞生的“贝利尼家族”,更是将这段文艺复兴历史保存至今。经历约600年的不懈努力,贝利尼家族已收藏油画、雕塑、家具等各种艺术品共5000多件,其中仅木雕、铜雕、石雕等各种雕塑就有近500件。

  这些作品汇集了乔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提香、卡纳莱托、丢勒、蓬托尔莫、帕尼尼、提托、贝洛托等众多名家的传世珍品,还有多纳太罗的半身像、丁托列托的肖像、岱拉·洛比亚的圣母像、詹博洛尼亚的青铜雕,罗维高的夏恩托·阿韦里的陶瓷、哥特式的挂毯和圣索维诺的木雕衣橱。

意大利佛罗伦萨阿尔诺河畔贝利尼家族博物馆夜景意大利佛罗伦萨阿尔诺河畔贝利尼家族博物馆夜景

  早在18世纪,贝利尼家族就是著名的古董收藏家,为保护和展示这些蔚为可观的艺术珍品,其后成立了贝利尼博物馆。现今,贝利尼博物馆已在纽约、伦敦、摩纳哥、威尼斯、佛罗伦萨拥有五座博物馆和近2万件艺术珍品,拥有650间展示厅。其最早的威尼斯博物馆建于1487年,1704年建立在佛罗伦萨的贝利尼博物馆目前是这五座博物馆中藏品最为丰富的一座,它见证了长达三个世纪的意大利历史。

  与艺术结下的缘分

  贝利尼家族与艺术的关系,可追溯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当时吸收文艺复兴画家精华的“威尼斯画派”,其开创者便是贝利尼家族的父子三人:父亲各布·贝利尼及提列·贝利尼和乔凡尼·贝利尼。

乔凡尼·贝利尼乔凡尼·贝利尼

  在17世纪之前的贝利尼家族是居住在威尼斯的王公贵族。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贝利尼家族开始专注于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的搜集维护活动。为了保护这些文化,曾在17世纪的威尼斯博物馆保卫战中,现任第二十一代传人路易吉。贝利尼的两个祖父和父亲都参与其中,其两位祖父在此保卫战中牺牲。后来在二战中,法西斯掠夺了一车意大利文物,当时,威尼斯的人民群众就自发地加入到保卫中,经过一阵血拼,终于抢回了这车文物。

贝利尼家族博物馆内景贝利尼家族博物馆内景

  贝利尼家族的族人,都自觉肩负起保存文化历史的使命。现任路易吉。贝利尼的曾曾祖父老马里奥·贝利尼与拿破仑是朋友,受邀参观拿破仑的收藏时,认识了其后来的妻子妮妮(Nini)。与其他追求人的方式不同,老马里奥·贝利尼从欧洲各地搜罗艺术精品作为礼物相送,才打动了这位贵族小姐的心。婚后,妮妮在协助丈夫扩展家族收藏中做出了极大贡献,例如,拿破仑战败以后,妮妮奔走于贵族权胄之间,才成功地将贝利尼家族在巴黎的博物馆迁到摩洛哥,使珍品得以保存。

天主圣三桥(图片来源于网络)天主圣三桥(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贝利尼家族的艰难时期,1944年8月4日深夜德国人轰炸破坏了阿诺河上的桥梁和贝利尼家族的部分建筑,1946年贝利尼家族决定出资在原处原样重建天主圣三桥,世界油画领域最具威望的评论家之一伯纳德·贝伦森专门成立了组委会共同参与重建与筹款工作,于是,老贝利尼安排在波波里花园开采了1569年兴建时使用的石料,并于1955年开始重建工作,在重建过程中为了修复在轰炸中散落的出自多那泰罗及其门生之手的雕塑原件,老贝利尼悬赏5000美金动员群众来集体寻找失散的雕塑头部,并最终找到,完全复原了圣三桥原貌。

贝利尼博物馆内景贝利尼博物馆内景

  1966 年佛罗伦萨遭到洪水侵袭后佛罗伦萨市长重建了城市,而贝利尼家族为许多艺术品的修复提供了经济上的帮助。洪水之后,贝利尼家族不仅把钱捐给受灾的人,也买来了他们需要用的一些生产工具,让他们获得生存来源,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贝利尼家族眼中的艺术作品,可以是一幅画、一件雕塑,也可以是一个建筑、甚至是一座桥。而发掘、保护和修复这些艺术品也就理所当然地被贝利尼家族视为一种责任。

  贝利尼曾说:“这些艺术品记录的是全人类的历史和智慧,是世界的财产,我们家族只是被历史选中的看守者。“而这一看守,至今已近600年。近100年期间,贝利尼家族为了保存这些“文化历史”,养成了一个习惯,他们在每个收藏的地方都会有两到三个密室,用来存放重要的文物。

  贝利尼家族现任创始人:第二十一代传人路易吉。贝利尼

  贝利尼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历代博物馆馆长的名字都是马里奥?贝利尼和路易吉?贝利尼交互使用,这两个名字已与意大利古董收藏界的重要职务连在了一起,至今已到第二十一代传人。

第二十一代传人路易吉.贝利尼第二十一代传人路易吉。贝利尼

  贝利尼家族的每一代继承人必须为男性,在其成年并确定为继承人身份时,会从父辈或祖辈那里得到仅此一枚铜制的圆形族徽:族徽的一面刻有贝利尼家族祖先的头像,另一面则刻着一所被佛罗伦萨百合花和蜜蜂包围的木屋。

  在家族努力经营之下,贝利尼家族成为众多私人收藏家、收藏机构或拍卖行寻求某件艺术品的一个渠道,目前贝利尼家族15%-20%的藏品是第二十一代传人路易吉。贝利尼收藏。

  经由贝利尼家族收藏或经手的藏品一定有一套非常齐备的资料。这些资料也会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下一任藏家。现今的大当家,贝利尼认为,这不但是个人品质,还是游戏的规则。

1970 年路易吉·贝利尼的世界巡回演唱会巴西站、美国站和法国站1970 年路易吉·贝利尼的世界巡回演唱会巴西站、美国站和法国站

  路易吉。贝利尼在幼年时代,就需从五件艺术品中挑出一件赝品。在年少时他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歌手,并出过唱片,但家族的责任让他不得不放下其他而继承家族事业。

  对于他来说,继承家族遗产,就是如何让文化受到尊重,让文化和商业的结合往前走。路易吉。贝利尼赞同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当他20岁时,便有了“新文艺复兴”的想法,直到1984年写了新文艺复兴的宣言。而后他也创建了艺术经济的学科,通过学习、考试,了解艺术经济。但是由于年龄的问题,最终并没有实现。

1997 年,路易吉·贝利尼先生与夫人弗朗西斯卡和女儿斯凡瓦在雅各布·德拉·圭尔切的雕塑前1997 年,路易吉·贝利尼先生与夫人弗朗西斯卡和女儿斯凡瓦在雅各布·德拉·圭尔切的雕塑前

  目前,贝利尼家族只剩两位传承人,一位是第二十一代传人路易吉。贝利尼,另外一位是其堂姐,但仍活跃在古董、艺术界的就只有路易吉。贝利尼一人。其堂姐未婚无子,而路易吉。贝利尼的传承将寄托在其二女儿身上。对于打破家族“只传男”的传统,路易吉。贝利尼认为,更看重传承本身,甚至可以并不是家族内的人。

  曾在2015年时,路易吉。贝利尼就曾表示,希望能够不断地将家族各种类型的藏品运到中国来巡展,让中国人民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世界级藏品,他也将竭尽全力把西方的艺术品交流流程搬到中国。

  这次“奇迹:贝利尼家族与文艺复兴特展”,也许完成了他这一期望下的一个脚步。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