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二十余年,经手的翡翠原料不计其数,完成的作品也为数不少。经过多年创作实践摸索,我意识到要创作出有生命力的翡翠作品,在设计上要遵循“温、良、恭、俭、让”的原则。“温、良、恭、俭、让”是儒家的处世原则,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翡翠设计则是寻求人工与翡翠自然美巧妙结合的和谐,借用儒家法则可以说再合适不过。
“温”指的是翡翠的线条要温柔、圆润、饱满,不能单薄,棱角不能显露。特别是佩戴的首饰类更要圆润饱满。温和、温润一直是中国人对玉石的审美感受,翡翠也如此。所以我做设计时都会考虑让原料在外形和构图上都呈现出温和的状态,避免锋芒毕露。
“良”说的是设计选定的题材和采用的纹饰图案要优良。题材和图案好坏直接影响着作品的价值高低,因而翡翠的题材大都选取有积极寓意的,图案也尽量选取祥瑞的传统图案。
“恭”就是要恭敬、尊敬。高档翡翠极为难得,创作者应该对翡翠心存恭敬。雕刻高档翡翠与其他玉石最大的不同就是切忌一味追求自我个性,破坏翡翠天然的美。翡翠是天然形成的美物,我们应该把它的天然美及价值放在第一位,艺术加工作为陪衬放在第二位。
“俭”是就工艺而言。很多人认为翡翠作品的雕工又多又好的才是好作品,其实不然。越高端的翡翠用工反而越少,如果雕刻过于复杂,反而会让人认为雕工是为了遮掩瑕疵。所以工艺要“俭”,过犹不及。设计上能简就简,尽量保留翡翠的自然精华,利用翡翠特点,点到即止,有些翡翠天生就很美了,就像天生丽质的少女,无需浓妆重抹便足以倾城倾国。
“让”是避让,指的是设计图稿跟翡翠材料本身的形状有冲突就要让,必须改变思路重新设计,后期的雕刻也是如此。上等的翡翠在视觉上已经能给人美感,因而设计时要尊重它的形状美、自然美,而不应随意改变它的本来面貌。
“温、良、恭、俭、让”的设计法则说来并不难,但真要做到则需要创作者真正欣赏并认同翡翠的天然美。只有认同翡翠天然的、神圣的美,才能在创作中做到心怀恭敬,独运匠心彰显翡翠本真的美。就翡翠创作而言,雕刻远比设计简单。设计占到了作品价值的六七成,而雕刻工艺只占到三四成。设计更能体现出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涵养。庄子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翡翠也如此。作为创作者我们应该做的便是代翡翠言,努力雕琢出它本真的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