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会缘何成艺术品镀金场所

2013年09月29日 07:33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文/记者 任娜

  前些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行情一路高歌,增长强劲,但近两年却迅速缩水。近来外媒甚至评价道,中国艺术品市场“拖了世界的后腿”。是什么致使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沦为外媒眼中的假象,我们似乎能在近来国内连续爆出的诸如“黄牛党”猖獗、店家自己做托、拍卖会上几方联手做局的黑幕中找到答案。为了探究市场乱象的根源,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令人堪忧:许多普通艺术品经由几次拍卖会的“洗礼”身价竟突破天价。

  假专家出手点石成“金”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眼下的艺术品造假,早已从单纯的藏品造假升级到鉴定过程、拍卖过程造假等地步,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您很难想象一件很普通的艺术品经过拍卖的洗礼最终会卖出怎样惊人的价格。

  拍卖前,拍卖行通常需要找鉴定专家来判定藏品真伪,并要有评估师来界定藏品价值。尽管还未上拍,但这一步对于炒作来说至关重要。常年收藏、鉴赏玉器的鉴赏家李首善说:“曾有一些艺术品经济人联系我,打算对我进行‘包装’,他们声称我只需负责做一些艺术品的现代仿品,由他们负责宣传、包装,通过各种手段抬升作品的价位。”而这些艺术品经济人所谓的“手段”到底是什么?李首善告诉记者,这手段的第一步就是要掌握一些所谓的“鉴定专家”,而这些专家大多只是开具鉴定证书的“机器”,并不具备专业素质。为了“鉴定”一些鉴宝电视节目中专家的真伪,李首善曾用半年时间做了一把壶,拿到节目上,所谓的专家收了他一笔不小的鉴定费后,将这把壶鉴定为“明代墨碧玉壶”,估价2万元,现在这把壶少说也已经涨到5万元。

  拍品评估过程也存在造假,“一般参加鉴宝活动都需要交鉴定费,小件交三百块钱,大件更贵一些。一些‘评估师’估价动辄几十万,很不具备专业精神。”李首善说。有些藏品本身就是专家本人的作品或其朋友的藏品,在一些鉴定活动中,专家当着观众的面给这件藏品估价,再通过鉴宝委员会盖章。李首善透露,通过参加类似的活动,部分专家会将一件本来很普通的艺术品捧得很高,称其为罕见珍品等,估价在藏品本身价格几倍之上,往往鉴定活动刚结束,这件藏品就立刻被人买走,价格自然不菲。

  “在最近如‘河北山寨博物馆’等事件当中,鉴定专家从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都过于相信所谓的鉴定专家了。”收藏爱好者张龙告诉记者,他以前对所谓的鉴定专家深信不疑,但由于今年艺术品市场很多“内幕”不断地被业内人士爆出,他就不再一味地迷信专家了。

  拍场火爆多源于资本运作

  在拍卖环节中,“猫腻”层出不穷。画家、书画鉴定专家张剑波介绍,拍卖会上“托儿”的存在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他们参与拍卖,其目的是为了抬高作品身价。目前,卖家、鉴定家、拍卖公司、竞拍者之间逐渐形成一个利益团体。那些花重金拍得拍品的人,拍品也往往会砸在手里,再也卖不出去,而最终得利的就是大的利益集团。

  “大量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通过艺术品交易进行资本运作是近两年衍生出的新乱象。”西安市碑林博物院研究员杨兵介绍,在某次拍卖会上或某个时间段内,由持有大量资金的投资人,大量买入某个艺术家的作品或某类艺术品,通过控制艺术品的数量和价值的上升来掌控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品市场的走向。从囤积、到人为炒作到抛售,最后获得最大利益,整个艺术品市场更像是资本运作。

  杨兵介绍,游资入市,首先催生了一批专门从事低价收购、囤积艺术品工作的个人,艺术品市场成员不再仅由买家、卖家组成。其次是个体画廊,早年低价买到大量书画作为货源,再租个门面卖出。严格来讲,画廊需要有策展人、学术代表、艺术总监、批评家,有严格的运营模式,目前国内具备这些条件的画廊很少,大部分都只是在收售艺术品,这样的运营模式下,售假、收假等现象就难以杜绝。再就是许多艺术品公司、艺术馆、美术馆等,以办展览、回收展览作品获得利益。最后是近几年大热的拍卖行,仅西安新注册的拍卖行就有20多家,生意非常火爆,几乎每周都会有拍卖,一些普品价格往往被炒得很高。

  “现在大家都把艺术品当股票一样来投资,内行外行,只要有钱,一时间都涌入市场,艺术品市场混乱与大量的资金入市密不可分。”李首善分析,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忽略了艺术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收藏价值,一味地追求高额利润,艺术品市场的各环节都难免出现问题。过高的价格令一些传统收藏家难以承担,纷纷远离市场,留下的只是一些投资者,长期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过分逐利造成不良后果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拍卖行为艺术品“镀金”也并非只是投资者一厢情愿。眼下,一件艺术品卖出上千万元甚至过亿元已不足为奇,艺术品市场商业化气氛浓厚,追逐利益也已经成为很多艺术家、收藏家、鉴定家的唯一目标。这种现状下,一系列消极效应随之产生。

  首先,艺术家不能静下心来创作,部分画家的作品内容、风格一成不变。李首善说,很多艺术家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作画,以前会花费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创作一幅作品,在当时也仅仅卖几百元。现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行情,对一些艺术家的职业操守产生了巨大撼动。

  其次,鉴定变得更加困难,在利益的驱使下,鉴定家屡屡“出错”。“一些鉴定家与卖家早约定好了分成,在鉴定过程中按照事先约定,指假为真、指鹿为马”,张剑波表示,艺术品市场乱像,鉴定之乱是重点。还有一些专家为了钱财,在鉴定过程中,会将明明是真品的待鉴定藏品说成是普品甚至赝品,私下里却找人将这件藏品以很低的价位买回来,轻松“捡漏”。

  此外,除了一些真正的珍品,各种手段炒作下高得离谱的艺术品价格会导致真正探讨学术的人越来越少,文化的价值和含金量也不断降低,对收藏者来说,很难见到真正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藏品。

  “人们对艺术品的评判标准也偏离了正轨,很多人买画只看画家的头衔和名气。”张剑波说,某市国画院今年聘用了两个画师,刚一聘用就有画商找到他们,高价购买其画作,现在整个市场充斥着这种不良风气。

  当务之急是完善相关法律

  艺术品市场一级、二级市场本来是互相支持的关系,但目前的现状却是画廊是一个市场,拍卖会是一个市场。而且,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艺术品市场诚信道德缺失,整个市场不知道该相信谁。业内人士姜琪说,目前国内没有一个可以评定鉴定资质和等级的国家正规部门。张剑波分析:“究其原因,首先是鉴定行业比较特殊,鉴定需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庞杂,其复杂性导致很难给鉴定级别定性,因此很难颁出一些硬性的评定条文。”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61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拍卖公司不需要为拍品的真假负责,这让那些唯利是图的不法经营者有了可乘之机,一些投资者、收藏者即使买到赝品也很难维权,这显然不是立法的本意。

  近年来,因拍假、买假将拍卖公司告上法庭的案件屡见不鲜,拍卖公司、鉴定专家是否应承担责任?西北政法大学民法学教授廉高波说,“对于鉴定专家,我国民间的文物鉴定既未形成成熟的行业自治,也缺乏法律层面的规范和监管,但从道德层面上应当得到谴责。”廉高波说,从现行的《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等法律、法规来审视,对民间的文物鉴定几乎没有涉及,有关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程序、法律责任等也是空白。因此,很难从法律层面上对相关鉴定专家做出追究。“文物鉴定专家应当为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廉高波说,文物鉴定专家掌握着巨大的话语权力,因而应当为其言行承担相应的责任。

  廉高波说,应该对诸如有关瑕疵担保等法律条文做出修订,其他相关的法律条文也应当做出修订,从委托人、拍卖人、文物鉴定者、竞拍人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均应做出规定,并从法律责任上进行明确责权。

  “解决艺术品市场乱象应当双管齐下,一方面在于从法律层面进行约束,另一方面在于构建文物鉴定行业的诚信体系。”廉高波表示,从法律层面而言,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应当抓紧修改和制定关于文物鉴定的法律、法规,将民间文物鉴定纳入法治轨道;同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相关市场的监管问题,抓紧出台相应的监管条例,使文物鉴定和艺术品拍卖能够在更有效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规范运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