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笑的米开朗琪罗 崔磊白玉十八罗汉赏析

2016年03月24日 11:1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张笑莲

  中国嘉德2016春季拍卖征集过程充满了惊喜,比如崔磊这套《十八罗汉》就是其中之一。初次见到这套作品,我惊呼:这不就是米开朗琪罗吗?的确,崔氏和米氏二人在人物张力的表现上有着极大的共性。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巨匠,米开朗琪罗一向以表现人物的力量与伟大著称。而如今,崔磊的玉雕作品同样让我看到了蓬勃的生命力。

  崔磊,是一位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海派玉雕的主力军之一,我尤其喜欢他的平面雕刻技法,有商周青铜器的庄严,又有汉画像石的稚拙,文化感极其厚重。然而却从未注意到他的人物,竟有如此的张力。或许是因为现今市场已不多见其早期作品。而《十八罗汉》正是他早期的倾心之作。

  十八罗汉是中国传统题材,崔磊运用立体圆雕的手法,以表现人物的动态为主,然与传统十八罗汉不同的是,崔磊更着重于力量的表现。虽然每一位罗汉都轻披衣衫,但四肢明显的张力很容易让人忽视衣服的存在,竟觉得这是一件件精美的人体雕像。表现人体美是西方传统,崔磊的这种处理手法,既尊重了中国传统的雕琢手法,又表现了罗汉身体的力量,是一种融合雕塑手法的洋为中用的尝试。正是这种尝试,似乎让人看到了米开朗琪罗。

  《沉思罗汉》与《先知耶利米》,《举钵罗汉》与《先知以赛亚》,《静坐罗汉》与《力行者》,《葫芦罗汉》与《摩西》,《拿葫芦的罗汉》与《思想者》,我们看到了米开朗琪罗图式的再现。这些作品全部都在扭动与旋转,然而它们的轮廓总是保持着稳定、单纯和平静。或许这也是米开朗琪罗一样的创作方式:总是试图把他的人物想象为隐藏在他正在雕刻的大理石石块之中。崔磊的作品正是把覆盖着人物形象的玉石去掉,这样,玉石的简单形状总是反映在雕像的轮廓上,而且把轮廓线约束在清楚的设计中,不管人物形象怎样活动。

  裸体,在西方艺术上——尤其在古典艺术上——是代表宇宙间最理想的美。它的肌肉,它的动作,它的坚强与伟大,它的外形下面蕴藏着的心灵的力量与伟大,予人以世界上最完美的象征。希腊艺术的精神是如此,因为希腊的宇宙观是人的中心的宇宙观;文艺复兴最高峰的精神是如此,因为自但丁至米开朗琪罗,整个的时代思潮往回复古代人生观、自我发现、人的自觉的路上去。米氏以前的艺术家,只是努力表白宗教的神秘与虔敬;在思想上,那时的艺术还没有完全摆脱出世精神的束缚;到了米开朗琪罗,才使宗教题材变成人的热情的技法。在这一点上,米开朗琪罗把整个的时代思潮具体地表现了。崔磊的《十八罗汉》也具有这样的精神。与米开朗琪罗的伟人气息不同的是,崔磊的作品体现出来的多是嬉笑人生的态度,我想这也是崔磊对人生、对玉石雕刻的态度:生活即游戏。

  当下,玉石雕刻领域正在努力寻求符合当代美学标准的雕刻风格,试图融合传统与现代,使玉石雕刻这门古老的手艺在当代流传。吴德升夸张的变形主义,樊军民带有强烈观念的形式主义,都是这种探索的体现,而崔磊,穿越千年,追溯文艺复兴雕刻,也是一种新的理解,对玉石雕刻领域的探索极具启发意义。

《十八罗汉》部分《十八罗汉》部分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