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在华牌照的幕后

2013年08月01日 12:00   FT中文网  

  中国艺术评论人 马继东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写

  两周前,PPR 集团董事长亨利• 皮诺先生在与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会晤时,宣布将向中方归还皮诺家族所购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此举立即在中国旋起舆论狂潮,势头甚至盖过同期首度访华的法国总统奥朗德。

  这份“大礼”从表面上理解,是全球第三大奢侈品集团进一步拓展Gucci等品牌中国市场的举措,但若考虑到PPR旗下的控股公司Groupe Artemis S.A同时持有国际拍卖巨头佳士得100%的股权,再联系佳士得在同一个月稍早时间宣布成为首家在中国内地获得独立运营牌照的国际艺术品拍卖行,则不难看出这实则是“一石二鸟”的高明公关之举。

  回望2009年,因为佳士得罔顾中国政府抗议,坚持在巴黎拍卖伊夫•圣罗兰及其好友皮埃尔•贝杰旧藏的圆明园兔首和鼠首,国家文物局还曾下发文件,要求各文物相关部门对佳士得及其委托机构申报出境的文物严加审核。

  四年过后,剧情大反转,佳士得获得在华“独立运营”牌照,在与其他国际拍卖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抢夺中赢得了先机——如今再有鼠首、兔首铺路,佳士得下半年在上海开展业务自然也会顺畅许多。

  当然,佳士得也明白,尽管获得中国商务部门批准并注册了具备独立法人身份的拍卖企业,但它在中国境内举办拍卖活动必然要依“法”进行——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境外拍卖公司被禁止在中国国内拍卖文物——这是最重要的前提。

  这也意味着,佳士得与去年9月联合歌华在京宣布成立的合资公司——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一样,这两大国际拍卖公司曲线进入中国市场后,均只能拍卖“文物”管理范围之外的当代艺术品门类。

  而作为全球最二大规模的艺术品市场,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最核心的三大交易板块分别是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与古董杂项,参照多家数据分析机构结果,这三个项目的成交总量在最近十年稳占8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果说佳士得、苏富比在华只能经营当代艺术、珠宝、红酒这些领域,那未来它们对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格局的影响自然有限。

  有媒体朋友曾在佳士得宣布拿到牌照的第一时间给我电话,问我怎么看待这家外资拍卖机构进入中国。在我看来,这其实与佳士得8年前“借壳”入华并没有实质区别。

  早在2005年,佳士得就曾以“商标授权”的方式,与国内一家新成立的拍卖公司——北京永乐达成某种形式的合作,而永乐也在短期迅速征集到400多件拍品,并在该年年底举行了首拍。当然,尽管佳士得方面强调并不参与永乐公司的经营,但这种绕开文物、拍卖监管部门的商业操作注定风波不断:替永乐执槌第一场拍卖的著名拍卖师刘新惠甚至在拍卖结束后就被中国拍卖协会宣布吊销执照。同理,虽然永乐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文物拍卖许可证,但在相关部门监察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以经营当代艺术门类为主以规避更大风险。

  所以,只要《文物保护法》第55条第3款的规定维持不变,任何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或“外商独资”的拍卖企业,都不可能在中国境内“经营文物拍卖”——也就是说,国际拍卖公司欲从巨大的中国文物拍卖市场中分一杯羹,可谓长路漫漫。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