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石的才情人生:左手拈花(3)
第9节:情萌藏经楼(7)
一天,小石得了稿费,邀三五好友到校门口小饭馆聚餐,几杯小酒下肚,小石嘴便把不住关,借着酒气,傅小石就说:“我看,胡风不是个坏人。”那时胡风已经被抓坐牢,敢说胡风好话需要些勇气。“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坏人?”“他家曾经做过我们家邻居,胡风那时骂国民党骂得厉害。”
反右中,他又说:“章伯钊和罗隆基是右派?不像!依我说,就是右派,也是个红右派。”他哪里知道,章伯钊和罗隆基是毛泽东钦点的右派总头目。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的这一番私下的议论被一个要好的同学告了密,成为他被打成右派的证据。傅小石倒霉后自己反省:最危险的敌人来自你的朋友。其实,毛泽东早就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当然,他被打成右派还有一条原因,就是他的恩师美院的院长江丰也被打成了右派。江丰有着典型的艺术家气质,性子急,易激动,常会发火。发言时说话率直,感情充沛,常常右手一举,指戳挥动,说话偏激,但听来痛快,足见他的无私与率真。他绝非是那种遇事或表态不痛不痒、麻木不仁的人,这样的人不被打成右派才是咄咄怪事。事实上,在美术界一般人的心目中,江丰曾是大左派,革命美术学派的首领,突然被打成大右派,完全出人意料。他的罪状,一是“反中国画”,二是“反文化部”。江丰是版画家,早先刻木刻,抗日期间投奔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主管美术系,后期在华北解放区担任华北大学的美术系领导工作,全国解放后,先担任浙江美术学院副院长,1952年调到中央美术学院当副院长。江丰受西画影响较深,坚信“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国画传统是临摹,文化部支持美院国画系试行双轨制教学:一轨是遵从江丰的“素描制”,一轨是遵循从临摹入手的传统制。江丰有不同意见,反对双轨制。这事不知怎么惊动毛泽东,毛泽东批示:“中国画这个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要去占领。”运动一来,江丰被戴上了右派帽子。成为右派向党进攻在“美术界的纵火头目”。他的支持者吴作人、李宗津、董希文也成为右派队伍中的成员,……在按照人数比例清理右派分子的年月,继江丰之后,大量油画家、版画家、国画家、漫画家被认定为“右派”,彦涵、王流秋、郑野夫、汪子美、王麦杆、廖冰兄、刘海粟、张怀江、莫朴这些美术界曾经很响亮的名字都成为右派分子而受到批判。
55万多人被打成右派,这个数字多的实在有些离谱,就连国母宋庆龄都满腹疑惑。她在给党中央的一封信中写道:“党中央号召大鸣大放,怎么又收了?共产党不怕国民党八百万大军,不怕美帝国主义,怎么会担心人民推翻党的领导和人民政府?共产党敢于接受各界人士的批评,批评的人士多是爱国爱党的,一些民主党派人士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家庭、个人名利的牺牲;一些二三十岁的年青知识分子又怎么可能一天就变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我很不理解这个运动,我想了两个月,还是想不通。有这么多党内党外纯粹的人会站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对立面,要推翻共产党?”
但在那种情况下,已经人人自危。老作家巴金后来的回忆表达了他当时复杂的心情:“在这一届的会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始了对所谓‘右派’的批判,不仅在我们的大会小会上,在会场以外,在各个单位,在整个社会中都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反右’运动。”“在会议期间我的心情十分复杂。我一方面感谢‘领导’终于没有把我列为右派,让我参加各种‘反右’活动,另一方面又觉得左右界限并不分明。有些人成为反右对象实在冤枉,特别是几个平日跟我往来较多的朋友,他们的见解并不比我更‘右’,可是在批判会上我不敢出来替他们说一句公道话,而且时时担心让人当场揪出来。”这是当时全国许多知识分子心态的真实写照。
傅小石作为江丰、吴作人的得意弟子,自然逃不过这一劫。加上说了胡风、民盟领导人的好话,这样的人不是右派谁是右派?
第10节:情萌藏经楼(8)
一纸加急电报,将已在成都、重庆、桂林等地体验生活的版画系学生全部召了回来。迎接他们的,是校园内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小字报和巨幅标语。
小石不服气,江丰怎么会是右派呢?强调素描基本功就是右派吗?国画学点西画的技巧就是右派吗?晚上,躺在4号宿舍的木板床上,小石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翻身起床写起了反驳文章。
一个早醒的学生去上厕所。经过4号宿舍的窗前,见里面灯光还亮着,推门而入:“傅小石,你在做什么?”
“我在写大字报。我要反驳他们的观点。”
小石刚巧掷下笔,长长地吁了口气,随手抓起桌上一个烤红薯,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傅小石,你一夜没睡?”
“是的。”小石眼睛通红,精神却很亢奋,“你来看看,我写的内容怎样,反击是否有力?”
“哦,不不……”
那同学吓得神色慌张,抽身便跑。
望着同学的背影,小石想,这同学怎么啦,平时在一起吹得乌拉乌拉的,怎么一遇到点事就这样了呢?
小石的反驳没起到丝毫作用,他所在的2号楼4号宿舍共有6名学生几乎全部落网,成为追随江丰的学生右派。
小石作为4号宿舍的“宅主”被定为学生中的“右派小头头!”更有甚者,全院批判大会结束之后,小石所在的班,竟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发现自己成了革命的对象——右派分子。 眼看到手的毕业文凭,一夜之间付之东流。
7、
1958年,大跃进的号角吹起来,在美院头号“大右派”江丰的带领下,傅小石和美院的二十多个右派一起,被发配到河北双桥农场劳动。到了农场,傅小石才知道,当上右派,真成了他的“光荣”,因为,同时发配到双桥农场劳动的右派有上万人之多,其中不乏政要和社会名流,从政府部长到作家,教授,演员,大学生,来自不同职业的“右派分子”们济济一堂。傅小石久仰大名的作家丁玲、剧作家吴祖光等一时也都成了农场的廉价劳动力。
开始,他们的任务是刨坑种树。冬天的北方真个是天寒地冻、哈气成冰。有个笑话,说半夜有人起来小便,等小便尿完走不动了,原来小便已经在空中结了冰,需要拿木棒敲。在冰冻的黄土地上刨坑,犹如在钢板上绣花,一镐下去,啃出一个白色印痕,有时镐头被弹起来,当当响。
小石26岁,正是年轻力壮,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他和冻地飙上了劲,当当当,接连几镐头下去,火星直冒,震得胳膊发麻,虎口开裂,他仍在拼命地刨,一声不吭地刨着,等刨开冻土层,浑身的衣服早已透湿。小石全然不顾,用袖子擦擦脸上的汗,继续向下刨。刨开冻土层后,接下来的土层就好对付了,噗的一声,大铁锨铲下去,一大锨湿土就被铲了上来。小石的干劲让一同劳动的“右派们”傻了眼,经常是别人还在望着冻土发呆,他一个树坑已经完成。
劳动的队伍里大多数是老弱病残和女同胞,平时哪里接触过这种活,干不了一会一个个气喘吁吁,那场面真叫一个“惨”。有个女同学打小在家就娇惯,哪受的了这种苦,手上的血泡连成串,累的瘫在地上,无论管教干部怎么叫喊,她说啥也不动了。小石看不下去,等自己任务完成后,便去帮助那些老人和女同胞。
咚咚,镐头上下飞扬。
“歇歇吧,傅小石,别累坏了身子骨。”老教授们看着小石又是心疼又是赞赏,他们没想到这个平时看上去瘦弱的尖子生还有这么一身蛮力气。
“不要紧。”小石憨厚地笑笑,继续闷声干活。
说实在的,刚刚被打成右派那会,傅小石内心曾有过痛苦的煎熬,这种痛苦,是原先无论如何想象也体会不到的。
头上顶着莫须有的罪名,被同学冷落,被学校抛弃,心中有着无限苦衷,却又无处可讲,无人可诉。那一份巨创般的搅磨,令人几欲癫狂!一年前的秋天,小石和邓家驹等同学到香山秋游,那满眼看不尽的红的山,红的叶,红的树,引起他们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勾起对共同居住过的四川山乡的深深思念,那绿的山、绿的树、绿的溪,绿色的空气仿佛又在他们眼前晃动,他们相约来年暑假重返重庆金刚坡,作一次旧地重游。可是现在,这一切成为奢望。
第11节:情萌藏经楼(9)
来到农场后,小石逐步接受了严酷的现实,报纸上连篇累牍刊载批判右派的文章,疑惑中,他甚至觉得自己或许真的犯了错误,所以,真心希望用汗水净化自己的灵魂,洗刷自己的右派思想。
他把劳动当成了脱胎换骨的革命大熔炉,什么累活、脏活抢着干,在劳动中平息内心的疑惑和苦闷。
在农场,养猪不仅是个力气活,还是个脏活,特别是夏天,猪圈里面又脏又臭,除去那股掩鼻的酸臭外,还有那嗡嗡乱叫的苍蝇蚊子,白天的苍蝇还好说,到了夜间蚊子挤成团扑面而来,个大嘴尖,一咬一个包。管教人员说猪睡不好觉,要掉膘,应该给猪赶蚊虫。没有人应声。这种事,苦、脏不说,还没法睡觉,谁愿干?管教人员说,这是党对你们的考验。还是没人应声。傅小石望望周围,老的老,弱的弱,女同学们细皮嫩肉更怕咬,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几个男同学双手抱头,脑袋夹在两个膝盖间,仿佛什么也没听见。
小石站起来了,给猪赶蚊虫的事我来吧。
你一个人能行?管教人员不放心。
行,包在我身上了。小石信誓旦旦。众学员得到解脱,放心睡觉去了。
小石找来一些干艾条,搓成粗粗的草绳,在猪圈的上风处点了起来,带有草药味的艾条冒着烟扫过猪圈,蚊虫抵挡不住,只好从猪圈涌出,猪仔们一个个呼声大起,进入了安然的梦乡。
第二天,小石参加劳动,照样生龙活虎。
大家都很奇怪,小石年纪轻轻,哪里学来的这本事?
一个女同学在劳动间隙悄悄问小石:“你驱蚊子的法是从哪学来的?”
小石嘿嘿一笑:“抗战时,我跟着父母到处躲藏,住在乡下老乡家,没有蚊帐,跟老乡们学的。”
8、
小石被打成右派,远在南京的父母并不知情,小石怕父母担心,有意回避。
傅抱石前次进京时,江丰和吴作人曾表示,要推荐小石去苏联留学,他计算着小石快毕业了,憧憬着儿子去苏联留学的梦。父亲在小石身上寄托着太多的希望,几个子女中,小石的艺术天分最高,而且思维活跃,他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在长子身上延续。
很长时间没收到儿子的信了,圈子里盛传北京江丰等人被打成了右派,而且近在上海的刘海粟也被打成右派,这些消息多少让傅抱石有些担心。小石平时不但思想活跃,而且性格耿直率真,江丰是他的老师,平时看重小石,师生友谊深厚,如果小石一旦陷进去将很难自拔。想到这些,傅抱石寝食难安。
他多方打探有关儿子的消息,终于打通了好友华君武的电话,得知江丰被毛泽东点名已送双桥农场劳动,并且告诉他,美院版画系的一批青年学生也遭受牵连。
听到这个消息,傅抱石惊出一身冷汗,儿子也在版画系,按照他的性格,一定难逃噩运。傅抱石放下电话,怔在那儿半天没说话。
妻子罗时慧忙问:“华君武怎么说?”
傅抱石答非所问:“你快找小石上次的来信?”
“怎么了?”罗时慧边找儿子的来信边问。
傅抱石迫不及待一把抓住信封看来信的地址,看到双桥农场字样时,一下子瘫了下来:“小石出事了!”
“小石怎么了。”
“小石被打成了右派。”泪水在傅抱石的眼睛里转了起来。
“天哪!”罗时慧禁不住失声痛哭。“小石怎么会是右派呢?!”
“小石没告诉我们,我想,他是怕我们担心。”
“这孩子!老傅,你一定要帮帮小石呀!”
“事关政治,我只能尽力而为吧。”
两人关着房门说话,从下午三点钟一直谈到半夜,天黑了也不开灯,其他几个孩子饿着肚子坐在客厅里,不敢高声喧哗。
1959年,傅抱石接到上级通知,要他立即赴京接受任务。傅抱石赶紧收拾行李,匆匆赶往北京。一下火车,立即被人接往北京市委招待所,在招待所里见到了国画家关山月。
原来,总理要傅抱石和关山月共同为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绘制完成一幅巨型国画。当晚傅抱石很兴奋,茅台酒一杯接一杯,把关山月看呆了:“傅兄,早听人说你好酒量,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惭愧,惭愧,我别没有什么嗜好,就好一口酒,关兄,你可别见笑。”“文人墨客,好酒不为过,古人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嘛。”“我可没李白那种洒脱豪气,一篇《将进酒》,简直是人间绝唱啊。来,干一杯,与尔同消万古愁啊!”。“傅兄,你有什么愁啊!”。“你还真不知,我那个儿子小石,现在是右派。”说到这里,傅抱石叹了一口气。“就是在美院上学的小石?”“是呀,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现在在双桥农场劳动。”傅抱石痛楚的点点头。
第12节:情萌藏经楼(10)
见傅抱石心思沉重,关山月不便多说,过了一会,关山月建议道:“傅兄,小石既然在北京,不如,我们作画时,把他喊来,也是一个观摩学习的机会呀!”
傅抱石眼前顿时一亮“关兄,你这个主意说到了我心里。”说完,又叹一口气:“可不知农场那头方便不方便。”
“有什么不方便的,在我们这里也是接受教育吗,对年轻人更不能一棒子打死,要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嘛。”
随后几天,傅抱石在作画间隙,把自己想见见儿子的意思告诉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相关领导。很快,小石就来到人民大会堂见到了好久没见面的父亲。
父子一见面,傅抱石呆了:这是小石吗?几月不见,儿子简直像换了一个人,成了一个皮包骨头的瘦猴。傅抱石把儿子领到自己下榻的北京市委招待所,嘱咐招待所的师傅做几个好菜,要让儿子饱餐一顿。
饭菜很快端上来了,一大盘红烧肉,一大碗狮子头,诱的小石馋涎欲滴,没等父亲说话,一大块红烧肉已经下了肚。“慢点吃,慢点吃。”傅抱石在一旁看的辛酸。他哪里知道儿子已经是三月不知肉滋味了哇。
在父亲的庇护下,小石的境遇稍许有了改善。他一有空闲就从双桥农场赶到大会堂看父亲作画,从那气势恢弘的泼墨山水中,他感受到了一种气贯古今的神秘力量。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在心头响起: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多少让小石有些惆怅,还看今朝,可是今朝的我却是一个右派!
1961年下半年,傅抱石通过漫画家华君武的运作,终于使小石结束了双桥农场的苦役,回到了南京监督劳动,成了一名江苏省国画院的工友。
傅小石长长舒了一口气:“我的右派故事讲完了,你还认为我是个追求上进的好青年吗?”
傅小石望着王汝瑜,等待着她的回答。
王汝瑜沉默着,久久没有开口。她真的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瘦弱青年竟然经受了这么大的打击,这么大的磨难,可是他没有被命运击倒,就此颓废,而是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他没有放弃手中的画笔,而是用双倍的努力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一步步坚实的迈进着。她的心受到强烈震撼,她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捧着小石为自己画的素描答非所问的说:你画的多好哇,你要好好画呀!”
傅小石读懂了王汝瑜的眼神,这是一种信任,充满了某种期待。他暗暗下定决心,坚持画下去,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外面的雨下的大了起来,雨点敲打着窗户劈啪作响,这是一个应该发生故事的夜晚,可是那夜,两个年轻人的心在激烈跳动着,却什么故事也没有发生……
这幅素描至今王汝瑜还珍藏着,并在后来多部小石的画集中出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