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书画大展“执管风韵——管峻书画精品展”于德基美术馆开幕,这是管峻首次书画个展,也是德基美术馆开馆展。展览现场,管峻接受了新浪记者采访。
记者:我观看了您的纪录片,大字报和您的哥哥是否可以理解为您书法的启蒙者?请谈谈您的艺术之路。
管峻:确实是这样的,我的书法启蒙从大字报开始,并受哥哥影响。这是我首次举办个展。我从业余爱好到走上专业创作道路,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从事艺术创作三十多年才第一次举办这样的个展,大家可能会对此感到疑惑,因为我是不太喜欢搞展览的人。首先我对自己作品总体来说一直不太满意,当然自己要求也比较高。其次搞一次展览,就是要把全部家底亮相给大家,感觉自己还不太有这个勇气。
记者:您太谦虚了,我们都知道,北大方正还特地设了管体字库。那么您为什么把首展选在南京,选在德基美术馆呢?
管峻:这次其实也是“被逼无奈”,因为德基的吴总是我好朋友,他创办这样大规模的美术馆,把首展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我,对我来说压力很大。这次展览准备的时间也不长,也就是半年时间,而且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新作,至少是近几年的新作,基本上体现了我这么多年来的创作风格。书法包括正、草、隶、篆、行五种字体,大字、小字,碑和帖全部涵盖到了。绘画方面,《稻草图》、《风雨归舟》等几幅是老的,其他都是新的,也是代表过去一段时间我的一些创作风格,跟现在的风格基本是不太一样的。
记者:其实观众可能对您的书法都特别了解,而绘画了解得相对少一些,请谈谈您的绘画。
管峻:关于绘画,因为我学的是中国画专业,我在南艺上大学的时候就是各种题材都画,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都有。这次我也基本上把这些风格都拿出来了,其中有很多是我在美国包括在国外画的写生作品,总体来讲应该说反映了我个人的创作风貌。可能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随着经验的积累,还会有变化。我想艺术就是这样,就是不由自主地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人生的积累,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自然变化。但是它是渐变的,不会很突然地变化,不会有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我希望我以后的艺术道路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我一直觉得我最幸运的就是从小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那么真诚地喜欢艺术,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专业,并且一直以来兴趣一点都没减。
记者:今天展览您的朋友来得特别多,有艺术界的,也有文学界的,跟他们的交往对您艺术的艺术创作有何裨益?
管峻:我是比较注重向书法之外的成功人士去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会启发我,感染我。比如余秋雨老师,他认真到什么程度,他说《文化苦旅》在他自己看来就是《文化苦命》,他对自己的每一篇每一句每一个标点,都非常苛刻,这就是严肃认真的态度。另外我最近跟于丹老师到日本去,亲身感受到一个学者治学严谨的态度。她极其认真,极其刻苦,几乎没有一分钟是浪费的,但也很有亲和力,任何人找她合影,她都不拒绝。从他们身上,我都能得到激励和启发,我和他们一样,更多的时候一定是在书斋里面,一点一点去下功夫,因为没有人代替你去拿起毛笔。
记者:当下是您艺术上比较成熟的时期吗?
管峻:某些字体是比较成熟的时期,当然并非年龄越大水平越高。历史上王曦之像我这个年龄已经去世了,王献之像我这个年纪已经去世10年了,王宠就更年轻,37岁就去世了,这跟年龄没有关系。但是你要知道在哪一个时间点把你该做的事情做好,这非常重要。如果一路这样扎实地走过去,把自己每一个年龄段做好,那可能你就成功了。很多人为什么一到四十岁一到五十岁就不进步了,但是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现象就很可怕,所有我也在反醒自己,我不希望我自己会这样。
记者:历史上让您最崇拜的书法家是谁?
管峻:古代的经典的大家留下来的东西都是我非常崇拜的,是碑是帖,是雄浑的是秀越的,我都喜欢。今天从我的展览中也能看到不同的风格。
记者:您还兼一些行政职务,艺术创作会受影响吗?陈钰夫先生说您是全面的、国际化的,有个人风貌但又不能贴标签的艺术家,您的创作范围、创作量都比较大,所以需要大量时间,您平时如何安排这个冲突呢?
管峻:很多人都会跟我提出这样的疑惑,一般的人认为把一种字体写好,一个题材画好都很难,你各种字体都写,各种题材都画,你时间是怎么分配的,而且兼了书法院的院长。我认为这个并不矛盾,古代的大书法家都是这样,他们没有一个是专业的,全部是当官的。书法院院长只是一个专业机构的头衔,我们不能算是官员,甚至文化官员都谈不上,其实也是真正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个人喜欢这样的定位,我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也知道我的短处在哪,但是我想只要把我的创作搞好了,行政上做的差一点也没关系。因为这关乎中华文化的命脉。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讲,首先要把自己的态度端正好,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创作心态,在作品中都能反映出来。这么多年,我这方面坚持得比较好,再烦重的工作也不会影响到我的创作。而且这么多年我也能够感觉到,再忙时间总是能够抽得出来的。对我来讲,三天不写字我是受不了的,我哪怕出国、出差的时候都把毛笔、墨水随身带着的。能够坚持下去很难,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更难,我要坚持全面创作,量确实很大,那也是一点一点慢慢积累。而且很多技法并不是都能触类旁通的,好比体育训练,并非把100米跑好,400米也可以,它是不同的训练方法。如果要把这些都做好,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一个一个去钻研。我的每一种字体都不是客串,包括绘画,那么这就意味着,每一类别都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练习。
记者:是的,大多数人都是知道您的书法,而不知道您的绘画。
管峻:很多人认为,我画画是去客串,其实我本身学的就是中国画专业,我对绘画的热爱一点不亚于书法。但是我为什么从来不参加画展,因为现在确实各种展览也太多,我还是安下心来搞点创作,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不随波逐流。其实最后出来的东西大家看到反而有新意,尽管我的笔墨全是传统的,全是古人的,但是一看就是我自己的。
记者:您的专题片里还有一句话“向传统靠近,向经典致敬”,请您对年轻的艺术从业者说几句。
管峻:这句话其实大家都在说,而且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人身体力行,把它落到实处。我觉得年轻人所需要的,也是沉下心来,一点一点去钻研、积累吧。我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是认真去做了,态度还行,但是有没有做到那个程度由观众来验证。从我来讲,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跟古人靠得再近一点,自己的面貌再多一点。(记者/陈爱华)